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汉王朝在中国玉器进入封建社会所造就的第一个高峰期取得的成就为基础,以思想理论创新、学术文化创新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阐述了汉代玉器的国家礼制玉衣制度、丧葬观念及神鬼思想等主要特征,对汉代玉器的玉德观念、吉祥文化的历史风貌及其哲学价值,以及儒道融合对玉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在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以“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学术思想、以“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玉文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汉代促进中国玉文化历史性的飞跃而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历史贡献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2.
何松 《珠宝科技》2008,(2):56-62
以中国原始社会解体,建立夏商周三朝奴隶制国家取得的玉器杰出成就为基础;以人类跨进文明社会,造就的中国玉器支上首次高峰期为切入点。用科学的态度,求实的观点对夏商周三代玉器的总体面貌、整体模式,时代风格、仪仗用玉、主要成就、工艺特色、创新形式、表现手法、艺术特征、礼玉文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三代创新玉器,特别是西周在玉与铁的复合材料工艺上的创新成果奠定的玉器工艺学基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历史贡献、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学术价值进行了阐述。对三代(夏商周)玉器与政治、宗教、道法融为一体;以礼用玉、以玉节礼,格调统一的礼玉文化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3.
以清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切入点,用学术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对清代玉器的基本面貌、整体模式、时代背景,特别是康乾盛世玉器、玉雕的主要成就,艺术特征,艺术体系,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审美意趣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清代玉器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玉文化在继承、总结与创新上作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中国的玉文化有8千年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还要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两种器物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是青铜文化,但是它在清代以后就逐渐消退了;一种是玉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以来,研究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各个时期的玉器所承载的文化都是研究的重要载体。对于古代与近代玉文化的研究论述,专家学者的著述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探讨关于中国当代玉文化的现状与创新发展,以及中国玉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国际市场。1.承前启后——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中国玉文化,传承数千年而经久不衰,是因为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浩瀚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玉的美和玉  相似文献   

5.
刘国祥 《中国宝石》2003,12(1):196-197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用玉时间最久远的民族,玉文化是中华文明当之无愧的奠基石.随着中国考古学框架体系的建立,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数量的增多,对中国玉文化起源的探索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课题.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表明,中国古代用玉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兴隆洼文化玉器是迄今为止所知中国最早的玉器,对该文化玉器类型、雕琢工艺、用玉制度及相关背景资料的深入了解,无疑是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6.
典藏玉雕     
张鑫  Amy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24-26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从而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早已形成了全民族的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从古史传说的角度看史前玉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3,15(5):27-30
为了全面探求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对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三大变革与相应考古玉器作了探讨。认为:史前玉器中的玉律管对产生我国最早的音律和度量衡制起着重要作用;考古玉器诸多实物的品种、形制、结构及用玉习俗都反映了氏族图腾以至史前政治中的玉崇拜的盛况,是实行“绝地天通”举措以后社会变革的重大成果。指出:史前玉器的高度发展加速了我国古代礼仪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梓羽 《中国宝石》2014,(7):155-160
中国近代礼玉文化首推张铁成,他在传承、发展中国古老玉雕礼玉文化,激活、扩大礼玉文化蕴涵,寻找传统礼玉在中国当代民族的精神契合点以及中国玉文化的深层内涵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礼玉文化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以<红楼梦>原著为基础,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文化创新和学术创新为切入点,对<红楼梦>的玉文化背景、玉美、玉神、玉宝、玉德的观念以及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运用、贡献,从玉学、玉文化的新观点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定位,提出<红楼梦>的灵魂是玉、是一部中国玉文化流芳百世的经典文学名著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古玉新辞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内蒙占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中国的玉文化历史一下拉长至8000多年前。8000多年的历史朝代演变,玉器的功能与使用亦不断变化。有专家将新石器时代以前的玉归为神秘文化时期,从唐代到清代的玉器归为世俗文  相似文献   

11.
何松 《珠宝科技》2009,(6):54-57
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宋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构成近古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宋代玉器的时代背景、礼制用玉、仿古玉器、文化特色、艺术风格、工艺水平、世俗倾向、道德操守、审美观念、创新形式、时代特征、历史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宋代开始兴起,以复兴传统文礼、别开生面的仿古玉器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社会环境、文化趋向、社会需求、创新精神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说。对宋代玉器在继承隋唐玉器的基础上,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环境,对后世玉器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何松 《珠宝科技》2010,(1):58-62
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以宋代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构成近古玉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入点。用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宋代玉器的时代背景、礼制用玉、仿古玉器、文化特色、艺术风格、工艺水平、世俗倾向、道德操守、审美观念、创新形式、时代特征、历史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宋代开始兴起,以复兴传统文礼、别开生面的仿古玉器的主要特征、产生原因、社会环境、文化趋向、社会需求、创新精神与学术价值进行了评说。对宋代玉器在继承隋唐玉器的基础上,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创造的良好的环境,对后世玉器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化处于一个内外交流非常活跃的时代,外来文化激荡产生出许多新的文化现象。100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外来文化从强势到与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如同唐代佛教文化从一种外来文化形式完全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儒、释、道完全并存的新传统一样。唐代花钗文化现象,折射出的同样是文化综合之后的产物。今天的首饰设计,同样可以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提炼有益的的元素,从而建立符合当下的服饰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红楼梦》原著和新、旧红学家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文化创新、学术创新为切入点,对已经问世二百多年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玉文化背景、主线、纲目结构作了综合分析;对玉美、玉神、玉宝、玉德观念在《红楼梦》中的表现特征进行详尽的阐述;对《红楼梦》中的中国玉文化的写作特征进行了评论和定位。提出《红楼梦》的灵魂是玉,是一部中国玉文化流芳百世的经典文学名著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唐诗中有许多反映蚕桑生产的内容,是我国丝绸文化史册中灿烂的一页。文章主要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首蚕桑诗──《红线毯》、《缭绫》、《重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何松 《珠宝科技》2009,(1):53-58
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政权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玉器在继承吸收唐宋玉器基础上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为切入点。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求实的态度,对辽金元玉器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用玉制度、官办玉器、民间玉雕、种类造型、琢玉工艺、个性特点、艺术特色、地域风情、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与评价。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创新;辽金元玉器历史的同一性,玉器风格总体上的一致性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