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界面剪切黏度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固体颗粒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体颗粒浓度的增加和剪切时间的延长,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河稠油采出液,测定了稠油采出液的黏度、含油量、含水量等,并将其分离出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分别研究了这3种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以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能使油水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且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蜡,说明沥青质能稳定油水界面膜。此外,将胶质加入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O/W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其次是沥青质和蜡组分;而使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W/O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的是沥青质,其次是胶质,蜡组分最弱。 相似文献
3.
选用两种不同种类的降黏剂-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分别测定其与塔河稠油采出液的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剪切黏度、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以及降黏效果。研究发现,水溶性降黏剂可以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溶性降黏剂则主要影响界面剪切黏度。水溶性降黏剂利于形成油水乳状液,油溶性降黏剂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并达到较好的降黏效果。此外,将两种降黏剂进行复配,在一定条件下复配体系的降黏效果及乳状液稳定性相对单一体系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表面张力仪、界面黏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固体颗粒(纳米SiO2、钠基蒙脱土)与驱油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作用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颗粒与NaO H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油水界面张力增大,水相固体颗粒使得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减小;固体颗粒与HPAM 作用使得油滴表面Zeta电位绝对值明显增大。固体颗粒与碱作用时,其低质量浓度不利于O/W乳状液的稳定,而高质量浓度(800 m g/L )则有利于O/W乳状液的稳定;固体颗粒与烷基苯磺酸盐作用使得O/W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而与H PA M作用则减小O/W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 电位仪测定了胜利孤东原油模拟油与含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
溶液间的界面特性, 并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对这些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去离
子水中加入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后, 去离子水及模拟水与原油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及油滴表面
的Ze ta 电位绝对值均增大, 原油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溶液间所形成的W/ O 型和O/W 型乳状液稳定性均随聚
合物凝胶颗粒浓度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根据洛伦磁电子理论、朗伯定律以及比尔定律,提出了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折射率与浓度的对应关系的理论模型.实验主要利用阿贝折射仪测量研究浓度与折射率关系,结合线性最小二乘法及图解法,建立回归方程,得到了Na2CO3溶液以及淀粉溶液的浓度与折射率关系的经验公式,估计了用阿贝折射仪测量两溶液的合适浓度范围.理论模型的实验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误差都在5%以内,所得经验公式对生产和实验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有机膦酸防垢剂的防垢机理,将等量的CaCl: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适时测定了加入不同有机膦酸防垢剂时CaCO3生成过程中的Zeta电位,并与加入EDTA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aCO3表面带有负电;生成过程中加入有机膦酸防垢剂,CaCO3表面Zeta电位负值变小,这些结果可从配位化学及胶体化学的理论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锂皂石颗粒对模拟聚合物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能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含油量表征分析了锂皂石颗粒对聚合物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在HPAM质量浓度为100~600mg/L、锂皂石颗粒质量浓度为50~100mg/L时,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稳定性影响最大。研究了锂皂石颗粒对模拟聚驱采出水中油滴Zeta电位、油水界面张力、颗粒油滴聚集状态及乳化体系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随锂皂石颗粒质量浓度增大,Zeta电位下降、界面张力降低、体系黏度提高,对采油污水稳定性影响显著;当锂皂石颗粒质量浓度大于100mg/L后,聚驱采出水稳定性减弱,此时有利于聚合物驱采出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铸造Al-Si合金表面ZrO2陶瓷层可有效提高基体的隔热及抗高温氧化性能,采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方法在Al-Si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锆涂层.涂层的组成、结构通过SEM、XRD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2ZrF6体系成膜速度较快,30min膜厚可达92μm,膜层表面和截面没有明显的等离子体放电形成的微孔,大量聚集的Zr(OH)4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热化学作用下分解为ZrO2,表面出现大量2μm~5μm的陶瓷颗粒.K2ZrF6复合Na2SiO3体系成膜速度较慢,30min膜厚仅为27μm,表面和截面存在较多喷射状孔洞,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成膜速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K2ZrF6复合Na2SiO3体系中,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Al2(OH)3F3和m-ZrO2组成,α-Al2O3为陶瓷层的主晶相.K2ZrF6体系中陶瓷层的主要成分为t-ZrO2、m-ZrO2、α-Al2O3和γ-Al2O3,t-ZrO2为涂层的主晶相.涂层中m-ZrO2较少,而t-ZrO2含量高,表明生成的α-Al2O3起到稳定高温相t-ZrO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Na2O对MAS系玻璃熔体性质及微晶玻璃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浇铸法制备了MgO-Al2O3-SiO2微晶玻璃。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研究玻璃组成中Na2O对MgO-Al2O3-SiO2(MAS)系统微晶玻璃的高温粘度、结构与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Na2O后MAS微晶玻璃高温粘度有明显的降低,并且随着掺入量的增加玻璃的粘度逐渐降低。随着Na2O掺入量的增加,玻璃熔体的熔制温度从A0的1 552℃逐步降低到1 494℃。未掺Na2O的MAS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颗粒状α-堇青石相,掺入后的微晶玻璃全部析出柱状镁橄榄石相。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氮化铝异质薄膜的制备,构建了两种AlN/Al2O3(0001)材料生长模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α-Al2O3(0001)表面吸附AlN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AlN在表面的吸附位置及其表面界面结构,发现AlN相对具有氧六角对称结构的最近邻的表面Al—O键发生了30°的偏转,稳定的化学吸附消除了吸附前表面Al—O层的驰豫,从而有利于AlN薄膜的铅锌矿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13.
以β-丙氨酸和尿素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在低温450℃下合成制备了Ca3Al2O6:Eu3+荧光粉。样品的发射光谱由位于594 nm、617 nm、653 nm及700 nm处的4组线状峰构成,分别对应Eu3+的5D0→7Fj(j=1~4)特征跃迁,其中617 nm处的峰最强,样品呈现红色发光。考察了Eu3+掺杂浓度对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呈示: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晶格常数逐渐减小,[O—Al—O]的对称伸缩振动Raman峰蓝移;在低掺杂浓度时荧光强度逐渐增大,掺杂6%时达到最大,之后出现浓度猝灭现象,猝灭机制为交互作用;Eu3+的5D0→7F2与5D0→7F1跃迁强度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掺杂的Eu3+主要取代处于非对称中心的Ca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Na4MnV(PO4)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高温固相法在750℃下烧结10 h制得了不同Zr4+掺杂浓度的Na4-xMnV1-xZrx(PO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Zr4+离子掺杂对Na4-xMnV1-xZrx(PO4)3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径为80 pm的Zr4+离子部分取代半径为74 pm的V3+离子后,材料的晶胞体积增大,这有利于Na+的快速扩散。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a3.9MnV0.9Zr0.1(PO4)3 相似文献
15.
在矿场应用中,注入CO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会影响其驱油效果.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有必要研究杂质气体对CO2驱的影响.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纯CO2气体注入参数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N2与CH4两种杂质气体对CO2非混相驱体积波及系数、驱油效率、油井见气时间和采收率的影响;以尽量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目标,确定了注入气中杂质气体的临界含量.结果表明,杂质气体的存在会导致CO2非混相驱体积波及系数增大,驱油效率降低,油井见气时间缩短;注入的CO2中N2的摩尔分数最高不应超过5%,CH4的摩尔分数最高不应超过14%. 相似文献
16.
利用潞安和寺河煤样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2/CH4混合气体的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其扩展形式,结合分离因子和单位压降解吸率两个参数,分别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CO2置换CH4影响的效果,提出了低温、低压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置换效果,认为低温低压下置换反应主要向解吸需要能量低、吸附释放能量高的方向进行,即需要能量较小的CO2吸附—CH4解吸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CO2吸附能力比CH4吸附能力更强;在3MPa注入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逐渐升高CO2对CH4的分离因子依次减小,显示出温度为20℃时置换效果更佳;在30℃温度条件下,随着压力的的升高,CH4单位压降解吸率依次降低,显示出压力为2MPa时置换效果更好;CO2的吸附能高于CH4的吸附能,在低温、低压的低能量条件下CO2具有相对更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XRD、SEM-EDS、FT-IR、Raman等方法研究了不同Na2O添加量下硅酸二钙(C2S)在高温烧结过程的物相转变、微观形貌、稳定性和粉化性能。当Ca O与Si O2的摩尔比为2.0且Na2O与Si O2的摩尔比低于0.20时,硅酸钙晶体主要由γ-C2S和β-C2S组成。随着Na2O含量的提高,烧结产物中β-C2S的含量、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增加,而γ-C2S的这些参数降低,同时非晶的含量提高。Na2O主要与β-C2S形成固溶体,并抑制了β-C2S向γ-C2S的转变,导致烧结产物的自粉性能降低。随着Na2O添加量的增加,烧结产物在碱液中的稳定性明显降低,β-C2S固溶体的稳定性弱于γ-C2S。最后探讨了Na 相似文献
18.
考察不同V2O5负载量、O2体积分数、NO体积分数、SO2体积分数、H2O体积分数、
19.
为了降低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与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缺陷态密度,通过旋涂法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一层SnO2电子传输层,并在其上表面旋涂(NH4)2S以修饰SnO2和钙钛矿光吸收层之间的界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谱等表征手段分析(NH4)2S修饰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4+降低了SnO2的表面羟基(—OH)缺陷态密度,增强了界面的疏水性,减少了钙钛矿的形核位点,增大了钙钛矿晶粒;S2-填补了SnO2表面的氧空位(OV),同时部分S2-还与未配位Pb2+连接减少界面处Pb缺陷,... 相似文献
20.
磁场对Ca(HCO3)2溶液的物理性能及CaCO3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含有不同活度值的过饱和Ca(HCO3)2溶液进行无磁和有磁处理(磁场强度为0.4T),监测处理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和pH值,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CaCO3结晶的形态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磁场可以提高溶液的电导率和pH值,溶液的浓度越高,磁化效果越弱;磁场作用后溶液的CaCO3结晶中文石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