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建林  王琳 《山西建筑》2006,32(19):163-164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城市雨水蓄渗利用的下凹式绿地研究,分析了传统的城市道路断面设计和道路排水系统的优缺点,探讨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的一种新途径,以达到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完善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概率分析法计算下凹式绿地对雨水径流的截留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规划层面的评价下凹式绿地雨水径流截留效率的概率分析方法.在分析上海地区近20年降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获得当地的降雨特性参数以及相关降雨特性概率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确定降雨径流超出下凹容积导致发生溢流的概率,最终从概率平均的意义上估算一定下凹深度绿地的年雨水蓄渗效率,从而为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图解法用于雨水渗透下凹式绿地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透设施,目前还没有相关设计规范。综合绿地服务汇水面面积、土壤渗透系数、设计暴雨重现期、周边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提出了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方法,合理确定了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控制参数——绿地下凹深度及绿地面积。为了简化设计计算过程,建议用下凹式绿地设计计算图取代数值计算,并以邯郸为例介绍下凹式绿地设计计算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各地区均可依据当地的雨水排放设计标准、地质条件等因素绘制设计计算图,以便于下凹式绿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初期雨水污染的控制一直是重点问题.初期雨水调蓄池可以控制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了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雨水调蓄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设计要点,初期雨水的处理流程及污染控制效果,对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路,有很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雨水径流冲刷大量的非点源污染物带入城市水系,导致城市水环境的恶化,显然.这对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径流实施有效的控制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难题是:(1)准确合理地确定需要截流的初期雨量.并实施有效的控制.(2)合理的设计.达到较小的设备投资规模和简易的操作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透水砖和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不同雨洪措施对防洪和增加雨洪资源利用量的贡献,采用城市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对北京某区域内铺设透水砖和采用下凹式绿地措施的排水管道主要断面洪峰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铺设透水砖和采用下凹式绿地均可有效削减洪峰流量,减小径流系数,从而增加雨洪资源的利用量。但对于不同降雨频率的地区,下凹式绿地在降雨频率较大的地区,雨洪利用效果较好;透水砖则在降雨频率较小的地区,雨洪利用效果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评价不同雨洪措施在不同降雨频率下对城市雨洪的利用效果,为防洪排涝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的防治经验,针对城市内工业区、公共区和居民生活区等污染特征的不同,提出分别采用工业区雨水截留池,路面渗滤处理、生态护坡和公园绿地,屋面雨水弃流以及屋顶绿化等措施进行初期雨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8.
下凹式绿地调蓄净化城市径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是指地表沉积物与大气沉降物等在降雨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扩散性进入水体造成城市水环境质量下降的过程。地表径流是城市水体的主要面源污染之一,是造成城市内河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美国湖泊中氮磷沉积物有76%来自非点源污染。对于污水(点源)采用二级处理的城市,BOD年负荷40%-90%来自暴雨所产生的径流.悬浮固体、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下凹式绿地利用下凹空间充分蓄集雨水.显著增加了雨水下渗时间。具有渗蓄雨水、削减洪峰流量负荷、减轻污染浓度负荷.改善区域生态气候水文环境等多种等作用,是从中间过程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芮道强 《江西建材》2014,(13):125-126
伴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程度的不断提高,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已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初期雨水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污染程度普遍偏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初期雨水对环境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对于初期雨水污染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寥寥无几。笔者结合前人对初期雨水的研究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对雨水口进行改造,以收集初期雨水的工程措施,实施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控制水体污染和缓解城市内涝与减轻排水系统负荷的有效途径。通过在市区建造下凹式绿地来拦蓄、净化雨水,结合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详细介绍了绿地雨水利用与排水管道系统的关系,这一思路将十分适合现有城区排水系统改造,并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初期雨水调蓄池运行效率的计算机模型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排水系统水力模型对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雨水系统进行了水力模拟,评价了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城市面源污染的长期效果.结果表明:按照调蓄容量为30 m3/hm2的设计标准,在上海市平水年降雨条件下,调蓄池每年能够拦蓄约50%的雨水径流量;在分流制雨水系统具有一定初期效应的情况下,上述初期雨水调蓄池污染物的去除率为42.9%~67.4%;对于半分流制系统,在降雨期间允许向污水总管截流初期雨水的条件下,调蓄池具有更高的截流比例.  相似文献   

12.
生态绿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态绿地对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生态绿地通过滤层过滤、植物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多重作用,实现了对SS、TN和TP的高效去除,而过滤介质和植物根系的缓冲作用,使得对CODMn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去除效果。生态绿地通过对初期高污染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及后期洁净雨水的溢流实现了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高效控制,对每场降雨中CODMn、TP、TN和SS的平均控制量分别为41.0、0.697、24.5和239mg/m2。生态绿地收集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到达表层土壤,提高了土壤的含水率,供给植物生长需求,对降雨量的利用率可达20%。生态绿地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同时,还实现了对雨水的高效利用,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如何根据城市降雨规律及区域情况选择调蓄方式,对初雨调蓄工程设计运行及工程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合肥市20多年的降雨资料及初雨水质监测分析,结合现状已建设施及区域情况,从技术、经济、可实施性等方面对两种调蓄方案(分别设3座调蓄池和1根调蓄管+1座调蓄池)进行详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调蓄管+调蓄池方案,可同时解决初雨污染和提高防汛标准等问题。该工程方案风险小,运行管理简单,可为相关雨水调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上海地区2000年—2009年的降雨资料,模拟了屋面雨水利用设施的长期运行效率,并分析了影响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屋面雨水利用设施具有良好的长期运行效率,在雨水用量为100L/(d.户)、屋面雨水蓄积量为40L/m2的条件下,系统可保持平均为90%以上的长期运行效率;②屋面雨水利用设施可有效调蓄雨水径流和延迟径流产生时间,当屋面雨水蓄积量50L/m2时,系统可充分调蓄5年一遇的暴雨屋面径流,极端情况下可削减径流深约25.1mm;③单位面积屋面雨水使用量和单位面积屋面雨水蓄积量是影响系统长期运行效率的两方面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构建特定形式的人工湿地,研究其对混有少量生活污水的道路雨水的处理效果.湿地处理量为4 m3/d,面积为40 m2,水力停留时间为6d.水体从进水管进入湿地,经芦苇和80 cm厚、粒径为0.06~2 mm的沙砾共同作用后,通过下面20 cm厚的砾石集水层中的集水管收集后进入渗井.研究表明,试验区的道路雨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较好,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307-2005的要求,且湿地抗污染物冲击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7)
为了治理长期以来,不断受到污染白浪河,拟在河道两岸敷设截污管涵截流合流污水和初期雨水,输送至下游处理站集中处理。处理站采用雨水调蓄+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满足山东省最新出台的水体排放标准,处理后水最终排放至白浪河。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初期弃流控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际监测结果明确了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冲刷规律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导致一些有争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初期弃流控制量应根据汇水面或管道性质、采用的处理或利用工艺系统及针对目的等具体条件而定。此外,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期弃流控制方法和装置,重点介绍了一种高效率初期弃流装置。该装置具有容积弃流法和小管弃流法的优点,在较大汇水面和管道雨水的污染控制以及雨水利用项目中应用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城市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两个不同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还普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于1999年以来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初期冲刷现象及其描述方法、污染物积累输送规律等进行分析,明确提出研究、讨论初期冲刷问题首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典型条件;归纳了初期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国内外一些学者讨论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时存在的矛盾与困惑进行剖析,澄清初期雨水与初期冲刷的不同概念,为把握其基本规律、深入研究城市径流污染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蓄水绿化屋面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屋面作为城区不透水区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造成城市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根据屋面雨水径流的特点设计了蓄水绿化屋面系统,并通过比较屋面雨水和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出水的水质情况,分析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对屋面雨水径流中的SS、COD、TN、TP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可达(80%~90%)、(50%~70%)、(50%~70%)、(40%~70%)。雨水径流经过城市蓄水绿化屋面处理后,其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该研究为城市屋面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