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阐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工河组二段物源与沉积体系特征,综合轻重矿物、锆石U-Pb年龄、测井、岩心、粒度及地震数据等资料,系统研究了三工河组二段物源方向,刻画了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认为三工河组二段沉积主要受南、北双物源控制,且北部物源体系可延伸至SK1-JS1-J5井一带,为湖底扇的形成提供了物源补给.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影响有利区评价的主要因素,从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实际情况出发,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镇原-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进行了有利勘探区带综合预测,确定了勘探区不同目的层有利区带、次有利区带和不利区带,提出了勘探建议井,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区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T3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区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通过对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古构造、古隆起的分析以及对裂缝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 ,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上三叠统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灌口—平落坝、大兴鼻状隆起、孝泉—丰谷、中坝—鸭子河、老关庙—九龙山构造带为构造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川西—川中过渡带内须二段地层尖灭带为岩性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造解析、盆-山耦合、地震剖面解释等认为,柴北缘西段隆起带与凹陷带分别受控于早、中侏罗世断陷,其中鄂博梁、冷湖构造带发育于早侏罗世"南断北超"的次级箕状断陷上.早侏罗世地层在背斜核部厚度的增大及基底由"凹"转"隆"的原因,是缘于箕状断陷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旋转变缓,而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构造反转的结果.鄂博梁构造带与冷湖构造带属于"凹"上"隆";而昆特依凹陷带与赛什腾凹陷带发育于中侏罗世"北断南超"的次级断陷上,其凹陷是缘于中侏罗世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在后期的构造挤压体制下不能发生构造反转,因此,昆特依、赛什腾凹陷带属于"凹"上"凹".在挤压构造体制下,叠合盆地内是发育隆起带抑或是凹陷带,关键在于早期断陷盆地陡坡带高角度正断层能否发生构造反转.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前期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伊拉湖构造带,根据邻近凹陷实际勘探经验及托克逊凹陷目前钻井资料,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全面解剖伊拉湖构造带三叠系已知层系油藏,系统分析了托克逊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托克逊凹陷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下一步应在区域扩展后期保存好的三叠系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同时,积极探索托克逊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自生自储的致密砂岩气藏及三叠系小泉沟群、二叠系桃东沟群地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红旗凹陷南屯组沉积特征及优势储集相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了地震、岩芯、录井、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在区域构造背景下详细地分析了红旗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三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西侧的红西陡坡带内,东侧缓坡带内发育范围较小,前缘砂体向前推进过程中遇断裂坡折带发生滑塌,在HS6等井区处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西侧陡坡带和东侧缓坡带间的洼槽区内。对不同微相类型岩芯样品的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物性特征好,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G区块位于伊陕斜坡南部,构造平缓,断裂不发育。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马家沟组储层品质是影响其成藏的主要因素,古岩溶斜坡带储层品质较好,为其成藏有利区。为了展现马家沟组顶部构造特征,寻找储层有利区,根据G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品质分析、测井特征分析,使用频次直方图法对测井曲线进行一致性校正,在此基础上对各井进行精细标定,并完成该区的地震解释;利用测井速度曲线,构建G区块速度场,绘制马家沟组顶部深度域构造图,并最终给出储层有利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高柳斜坡带沙三段是南堡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之一。通过沉积特征分析及储层物性统计,研究了高柳斜坡带优势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高柳斜坡带沙三段储层物性受地层埋深、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综合控制。根据地层埋深与储层物性关系,垂向上优选出SQ_3~1、SQ_3~2、SQ_4~1、SQ_4~2四个有利层段,再结合岩性粒度及微相类型明确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中粗砂岩为优势储层发育有利岩相带,进而预测了高柳斜坡带三类有利的储集相带的平面展布,为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 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 m 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 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精细油源对比、气源对比,明确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的油气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确立了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恢复了油气成藏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近,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沙二段和沙三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为断层输导成藏。沙三段油包裹体荧光下呈蓝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30 ℃~140 ℃,原油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距今1~3 Ma)。根据山西组—本溪组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煤成气的成藏期为东营组时期,早于原油的成藏时间。油气成藏过程恢复表明:在东营组中期至东营组剥蚀期间,煤成气通过断层输导,形成沙二段气藏和沙三段早期气藏;在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就近充注于沙三段气藏中,形成了沙三段油气藏。方里集构造带具有“双源两期”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