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沧东凹陷孔二段湖盆中心发育一套页岩油藏,分布面积达260 km~2。基于该区地质条件和勘探实际,分别采用成因法、EUR类比法及小面元容积法进行资源潜力预测,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成因法预测的核心是建立生排烃模型,其计算结果往往偏大,可作为页岩油资源量的上限值;EUR类比法是依据油气田生产递减规律建立模型并进行油气资源量预测,鉴于研究区长期连续生产井数量少,其预测结果可作为参考;小面元容积法是基于储层评价的一种资源预测方法,预测结果相对更为客观。该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全球非常规油气发现进入活跃期,致密油/页岩油产量快速增长,页岩气产量持续增长,致密气、煤层气产量稳定,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突破。近年来,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进展,页岩气、致密油、致密气产量快速增长,页岩油勘探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矿权区内致密油、页岩油资源丰富,近期在11个区块相继获得勘探发现和突破,初步建成了多个规模产能区;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现场先导试验,陆相页岩油革命正在积极组织推进。鉴于中国当前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需求旺盛的实际情况和陆相沉积复杂的地质条件,非常规油气的规模效益开发仍面临地质评价、"甜点"预测、钻完井与采油气工艺技术、经济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挑战。为实现中国石油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勘探开发,需重点关注和处理好全生命周期管理、一体化运作、大数据应用、合理的配产政策、技术与成本、市场化等关键问题,以期推动非常规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3.
泥页岩油藏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测井评价技术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非构造裂缝型泥页岩油藏,国内外现有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均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勘探开发的需求。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油藏为例,针对泥页岩油藏勘探与工程改造需求,以"非常规思想"为指导,从烃源岩品质、矿物组分、地层压力、岩石脆性、裂缝识别等角度开展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优选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地层压力系数和岩石脆性指数这3个表征参数,建立了泥页岩油藏有效储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最终形成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非常规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泥页岩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致密油资源评价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专家对其资源潜力和规模的认识差异较大。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属典型的致密油,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和总有机碳含量均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了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有利区分级地质评价标准,优选出油气勘探的 3级评价区。 以 EUR (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 )分级类比法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研究为核心,应用油井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不同评价区单井 EUR 值求取,运用合理开发井距法、探边测试法和微地震裂缝监测法等 3 种方法开展了井控面积参数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法相互印证,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勘探生产中,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部署,该方法对其他致密油评价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及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取得重要进展,评价结果显示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勘探开发前景非常大。目前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也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展,详细比较了5种主要类型方法(EUR类比法、资源丰度类比法、体积法、随机模拟法和成因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不同类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未来非常规资源评价发展趋势:①采用统一评价流程和统一评价方法开展全国性资源评价,包括地质资源量评价和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②采用改进后的资源丰度分级类比法、小面元体积法和EUR分级类比法等方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③加强不同资源类型刻度区研究,建立起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类比参数体系;④评价应包括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岭坳陷地区地质特征,进行页岩油勘探潜力分析。以泥页岩油气评价单元为基础模型,初步判断该泥页岩区域是否具有生成大范围页岩油藏的能力;结合地质实测数据资料,建立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模型,系统地评价该区泥页岩的生油能力;进行储量计算时,对关键参数的补偿系数进行校正,使页岩油储量的预算值更接近实际。利用该套综合评价标准,对长岭地区嫩江组一段进行页岩油评价预测,划分出研究区东侧和腰英台南部为有利区,其余地区为远景区,不存在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和"全球油气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两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刚刚启动,要求统一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与国际接轨。为了项目能够更好地开展,有必要解剖重要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对比它们的应用特点。介绍了简单帕内托分布模型(SP)、左偏右截帕内托分布模型(STP)和对数正态发现过程模型(LDP)的研究进展及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有效的关键参数研究方法,即用迭代法确定SP分布模型中的最大油藏、油藏分布形态等关键参数,用最小二乘法求取STP分布模型中的油藏中位数、标准方差和油藏分布形态等关键参数。例举SP分布模型、STP分布模型和LDP模型的应用过程,总结出它们的适用范围,对比它们在预测最大油藏(S)、油藏个数(N)和总资源规模(R)三方面的结果,得出:在勘探程度较高、资料达到模型要求时,STP分布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在勘探程度较低、资料较少时,SP分布模型具有优势;LDP模型应用范围较宽,在中高勘探程度地区应用有优势。SP分布模型预测的油藏个数偏多,STP分布模型预测的最大油藏比较合理,LDP模型预测的总资源规模和油藏个数效果较好,预测的最大油藏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黎茂稳,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高级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地球化学与油气系统分析,长期从事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应用评价技术、勘探新区油气资源评价和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在油气生成、运移、成藏机理和油藏地球化学方面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近10年主要从事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的基础研究。1978-1982年在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攻读工学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规模已超过天然气总产量的1/3,其中页岩气是我国近期非常规发展潜力最大的矿种,也是今后5~10年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致密气及煤层气也将得到稳步发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初具规模,页岩油和油页岩油资源潜力大,是重要的后备接替资源。但我国对页岩油和油页岩(烃源岩)的重要地位和勘探开发潜力认识不够,使源岩勘探一直处于勘探初期认识阶段。建议加大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等重点盆地(层系)的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试验攻关力度,尽早实现中国版的"页岩革命"目标,使其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侏罗系油藏勘探开发思路经历了常规孔隙型油藏、裂缝型油藏、裂缝—孔隙型油藏,到目前非常规致密油和页岩油的转变,油藏类型的划分引起了极大争议。由于四川盆地侏罗系油藏是不受构造圈闭控制、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油藏,在烃源分布范围内,油藏富集主要受控于储层和裂缝,储集体主要为砂岩、灰岩和页岩混层。因此,油藏分类方法首先参照国家标准中主要储集体渗透率界线划分常规油藏和非常规油藏;然后根据各类储层中石油贮藏量占比不同,再细分常规油藏为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四类油藏,非常规油藏为致密油和页岩油两类油藏。在此基础上,重新疏理四川盆地侏罗系油藏分类,油藏以页岩油为主,其次为致密油,只发现一处常规孔隙—裂缝型油藏;页岩油主要分布在凉高山组、大安寨段和东岳庙段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中,沙一段、凉下段和珍珠冲段河道砂油藏为致密油,致密灰岩和致密粉砂岩主要为隔夹层或顶底板。分类结果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需要不断完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加强资源评价工作.页岩油气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质特征与常规油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页岩油气,需要发展适合页岩油气特点的资源评价方法.一般来说,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较大,但是采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致密油产量的大幅提升和我国首个亿吨级陆相致密油的发现,确立了致密油在非常规油气领域的重要地位。为客观评价我国致密油气资源潜力,重点介绍了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参数研究新进展。在借鉴北美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致密油勘探实践和研究取得的新认识,形成了我国陆相致密油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和EUR类比法为主体的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了致密油地质评价和资源评价关键参数体系,创建了致密油资源分级评价标准和致密油资源评价流程,为有效开展致密油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致密油资源评价新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热点,全球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到473×108t。近年,北美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进步显著,产量增加迅速,中国在致密油勘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致密油资源评价方面,国外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技术,总体以类比法和统计法为主,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国内,完善资源评价技术已成为致密油增储上产的当务之急。重点探讨了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及资源富集特点,初步形成了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3大类7种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体系,并采用新建立的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EUR类比法、小面元容积法,在四川、鄂尔多斯、松辽、准噶尔、渤海湾等致密油盆地进行了具体应用。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地质资源量达200×108t,具备规模化发展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侏罗系具致密油资源形成的条件,前人资源评价结果差别较大,需采用非常规的资源评价方法进一步认识其资源潜力。川中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生产井数据多,能使用EUR(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分布类比法计算资源量。将EUR分布类比法分为6个基本步骤,在油气生产井多,生产时间长的地区能快速估算研究区的可采资源量。应用EUR分布类比法计算川中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的EUR分布,建立了EUR的地质评价标准,并估算了公山庙、桂花2个油区的可采资源量。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侏罗系3套主力产层中,50%概率下沙一段Ⅰ类区单井EUR值可达3×10t,凉上段Ⅰ类区的单井EUR值可达2.8×10t,大安寨段Ⅰ类区的单井EUR值为2.5×10t,有效烃源岩的厚度、裂缝发育程度、有效烃源岩厚度与储层厚度的比值对EUR值的影响最大|川中地区侏罗系致密油Ⅰ类区50%概率的生产井井控面积约为1.4km2,Ⅱ类区的井控面积主体在0.75~1km2之间,Ⅲ类区井控面积约为0.35~0.45km2;使用EUR分布类比法估算公山庙、桂花2个油区近2000km2范围内3套主力产层的可采资源量分别为1 679.82×10t和781.53×10t,表明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储层石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气藏,储量评估结果受地质特征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已开发区在产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通常根据产量递减规律直接评估。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同一地质区带内,在相似的钻完井技术条件下,不同年度完钻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其累积概率曲线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选取生产时间较长、评估结果较为准确的在产井作为类比井,分析其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规律,用于类比评估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已开发区的非均质性(P10/P90),结合地质特征与工程因素的差异将在产井划分为不同区带,建立不同分区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概率统计分布图版,类比评估与在产井相邻的、钻完井技术条件相似的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取值方法包括Swanson法、P^法和修正系数法等,各种取值方法应用条件有差异,应根据勘探开发进展和认识程度合理选值,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页岩气形成、成藏与富集地质条件研究、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通过中国与北美页岩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阶段对比,充分剖析北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与技术,基本明确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原则与评价流程,初步建立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包括体积法、类比法、容积法、含气量法和单井EUR法5种资源量估算方法和特尔菲法一种资源评价结果汇总法,形成了有效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孔隙度等关键参数体系、参数取值方法和参数取值标准,估算了中国3类页岩气资源量,指出了有利页岩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7.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在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常规油气 藏的油气资源。现在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成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性补充。 目前,国内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还未形成一个较为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基于非常规油气 聚集的成藏机制和分布特征,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5 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评价方法:美国地质勘探局 的主流方法---类比法和新推出的随机模拟法,以单井储量估算法为代表的典型统计法,以油气资源空 间分布预测法为代表的特殊统计法,以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预测法为代表的特殊成因法。上述方法为我 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及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成为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特点,提出了非常规油气经济评价的目的性、可比性二原则,建立了非常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的内容、方法、经济性指标及标准;以高、中、低3种油价情景,探讨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资源经济性定性和定量评价模式,建立了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经济性评价工作流程和关键指标体系,指出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存在3个一类高效经济区、4个二级次有效经济区、2个三级低效页岩气资源区。研究结果对建立科学、有效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结果定量化和有利区带层系优选将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已超过150年,油气勘探进展大致划分为油气苗找油气、圈闭找油气、油气系统理论找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藏勘探4个阶段。非常规油气勘探是对常规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经典油气地质理论认为不可能形成油气藏的禁区发现了大量连续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虽然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才能获得有效产能,但具有广泛连续的分布特征且资源潜力巨大,与常规油气藏的最大差异在于其运聚成藏不受浮力主导和圈闭控制。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包括非常规与常规油气藏的差异性表征困难、无统一分类方案、分布边界不清、无量化判别标准、关联性不明、尚未建立起联合成因模式等。全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新的理论指导,其研究内容涉及油气成藏全要素、形成演化全过程、资源分布全系列、预测评价全方位。基于全油气系统的学术思想,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以油气门限控藏研究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中国6个代表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12 237口探井中80 762个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钻探结果,并与北美地区已发现的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进行对比,结合全球1 186个盆地已探明的52 926个油气藏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在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研究中取得了4方面成果:1发现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存在3类10种油气门限,揭示其成因机制和控油气特征,提出了研究方法和判别标准;2建立了油气运聚门限联合控油气资源形成分布模式,提出了有效资源量预测评价新方法;3建立了动力场控油气藏分布模式,提出了有利成藏领域和成藏区带预测评价新技术;4建立了分布门限组合控藏模式,研发了有利成藏区带和钻探目标优选新技术。全油气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成因分类、剩余资源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成效展示了未来全油气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依托《中国石油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专项,分别建立了油气资源与储量分类体系、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规范、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规范、类比刻度区解剖技术规范、致密油资源评价技术规范、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技术规范、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规范、煤层气资源评价技术规范、油页岩油资源评价技术规范、运聚与可采系数取值技术规范、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图编制技术规范,共12项;形成了现阶段我国油气资源评价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体系。该资源评价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不仅继承了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的优良传统,且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与国际接轨,为政府与石油公司开展大规模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评价标准、技术规范,意义重大,将确保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的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成果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