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以往的勘探实践中,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长期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层,未曾针对性地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风险探井XT1井岩心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物性测试、薄片鉴定、电镜扫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综合开展矿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获取川东地区茅一段的储层特征及烃源特征。研究成果表明:(1)川东地区茅一段以中层状、中—薄层状深灰—灰黑色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与中厚—厚层状灰—深灰色泥晶生屑灰岩、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为主,沉积水体深度较大;泥晶生屑灰岩及含泥质泥晶生屑灰岩、泥灰岩互层形成的“眼球状构造”发育。(2) XT1井茅一段储层岩心柱塞样氦气孔隙度分布在0.24%~6.98%,平均为1.39%;渗透率分布在0.001 4~1.720 0 mD,平均为0.083 0 mD,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其中眼皮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皮灰岩”)物性相对较好,孔隙度分布在0.24%~6.98%,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片状滑石晶间微孔、微裂缝;而眼球状构造灰岩(简称为“眼球灰岩”)储集性能较差,孔隙度分布在0.24%~...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眼球状灰岩在盆内广泛分布,以“眼球灰岩”与“眼皮灰岩”的快速交替发育为特征。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思路,四川盆地各地区天然气勘探在茅一段相继取得大的突破,钻采成果表明,泥灰岩(眼皮灰岩)储层含气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长期以来,茅一段被认为是一套良好的烃源岩,忽视了其作为非常规储层的巨大价值。基于四川盆地中部合川—潼南地区2口最新钻井资料以及对周边野外露头观测,对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隙以中孔为主,孔隙间连通性中等;总有机碳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热成熟度高,生烃条件好,为一套具有自生自储成藏特征的非常规碳酸盐岩储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泥灰岩储层评价标准,并对泥灰岩储层进行初步评价,认为茅一段泥灰岩普遍满足储层成藏的基本条件,部分满足有利储层形成条件,具有进一步勘探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生储盖组合、成藏模式、气藏特征及产能评价研究认为,东坪地区基岩气藏紧邻生气凹陷,储层发育,大断裂与深层侏罗系烃源岩的沟通及油气的二次运移聚集,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气藏分布受构造及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为大型的受底水所托的块状基岩气藏,储集空间为裂缝及溶蚀孔,具有双重孔隙结构,气藏内部受裂缝分布、岩性变化及储层非均质影响,表现出非均质性。基于地震和测井流体识别,确定了基岩气藏的油水界面,为储量计算和下步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气田是一个由浅层油藏和中深层凝析气藏组成的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典型例子.共有4套烃源岩,整个地层剖面以泥质岩为主,泥晶碳酸盐岩次之.油气储层为碳酸盐岩,主要有泥质泥晶云岩、泥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裂缝和溶洞,储层厚度一般2~5m,平面分布相当稳定.地面至地下构造裂缝均很发育,在油气分布区的中深层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度降低现象和异常高压.裂缝充填物方解石的裂变径迹测试表明,裂缝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已赋存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表明油气均来自大于4300m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5.
阿姆河盆地东部上侏罗统牛津阶微生物灰岩层是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层,明确该套微生物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利用36口探井岩心、薄片、物性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开展了该套微生物灰岩沉积微相特征、储集岩石学与储集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与储集类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套微生物灰岩储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卡拉别克凹陷—桑迪克雷隆起—别什肯特坳陷为碳酸盐岩起伏状上缓坡沉积环境,广泛发育了微生物黏结丘/礁/滩及丘滩与礁滩复合体微相。其中,凝块岩是最好的储集岩,发育Ⅱ类储层;其次为微生物黏结形成的球粒/砂屑/生屑灰岩,发育Ⅲ类储层。基萨尔山前为碳酸盐岩起伏状下缓坡沉积环境,主要发育含微生物颗粒泥晶灰岩微相,储集岩是受构造与溶蚀改造后的(含)颗粒泥晶灰岩及泥晶灰岩,发育Ⅳ类储层。储层主要成因为:(1)微生物黏结丘/礁/滩长期处于浅埋藏成岩环境,有利于原生粒间孔的保存,是研究区牛津阶微生物岩储层发育与形成的重要基础。(2)燕山运动晚期(距今119 Ma)、喜山运动早期(距今61.31 Ma)2期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断层与微裂缝,有助于外来流体对微生物丘/礁/滩内部基质的改造,是研究区微生物灰岩储层发育与形成的重要前提。(3)烃类有机酸快速侵位与有机酸溶蚀、高温地层流体与深部热液、TSR作用3类流体叠加溶蚀改造,是研究区微生物储层发育与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期,川东南地区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眼球状灰岩中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其成因机理一直颇有争议。基于重点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眼球状灰岩的特征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茅一段眼球状灰岩发育卷曲变形构造、液化底劈、液化脉、热液脉和生物壳体反扣等现象,具有地震震动改造的特征。眼球状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石英、白云石、滑石、黄铁矿以及有机质组成,滑石以交代生屑或呈星点状、团块状、纤维放射状、岩流产状等形态赋存。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眼皮”形成于比“眼球”更为缺氧的环境中,沉积时期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茅一段眼球状灰岩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质背景下由地震活动与沉积-成岩综合作用形成的,地震活动会引起较为动荡的瞬时水流,间歇性破坏碳酸盐岩的稳定沉积条件,造成不同组分的混合形态不同,使得沉积物的成分和产状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特殊沉积构造的眼球状灰岩。  相似文献   

7.
阿姆河右岸基尔桑地区牛津阶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基尔桑地区的天然气藏发育在上侏罗统牛津阶生物礁灰岩中,为弄清其礁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等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礁灰岩储集空间主要是溶孔、溶洞和裂缝;储层物性为中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气藏储集层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 局部发育裂缝-孔洞型;纵向上储层主要发育在XVhp、XVa1层;平面上储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Gir22-Gir2井一带。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礁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①沉积相控制礁体分布,确定了储层整体格局;②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品质,进而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③构造裂缝是储集体高产富集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基尔桑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证实深水斜坡上也可能发育有利的礁滩储层,该认识对于国内“优质碳酸盐岩礁滩储层基本发育于台地边缘”的观点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野外剖面实测、钻井系统取心以及实验室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涪陵地区茅一段气藏源储一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黑灰色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中;②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孔(缝)、成岩收缩孔(缝)、有机质孔和裂缝;③孔隙以纳米级孔为主,主体孔径为5~50 nm,介于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之间,并且非均质性强;④气藏具有源储共生、岩性控藏、大面积层状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两段式油气差异富集——"早期层内近源富集"与"晚期层间泄压调整";⑤外缓坡相带中伴随阵发性上升流沉积的黑灰色富有机质细粒灰泥灰岩的发育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黏土矿物转化控制了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裂缝发育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高产。结论认为,该区茅一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并且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已有多口井获气;该类气藏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领域,而且还可以为中国南方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STG盆地碳酸盐岩潜山分布范围不清、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地震地层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方法,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岩心及薄片观察、测井岩性等手段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潜山平面上主要发育在盆地西北部,储层岩石类型有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5种,储层具有裂缝-溶蚀孔洞复合储集空间特征。在此研究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对该区的潜山勘探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黔南独山地区上石炭统大埔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南地区上石炭统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其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沉积厚度大等特点。然而,该地区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做好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对黔南海相地层资源潜力和前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野外实测资料、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鉴定及储层物性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大埔组各种岩性的储层特征。大埔组岩性主要为生屑灰岩、微晶灰岩、云质灰岩、(含)灰质云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原生孔隙相对不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整体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裂缝,沉积相对储层发育控制不明显。隐伏的构造裂缝发育带及埋藏白云石化带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湖相页岩气勘探已在建南、涪陵和元坝地区中-下侏罗统获得良好的页岩气显示和工业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与海相富有机质页岩相比,湖相泥页岩具有沉积相变快、岩相类型多样(互层、夹层)、有机质丰度较低、储集非均质性强和源-储配置复杂的特点。依据不同的岩相类型,将湖相泥页岩划分为源夹储、源储互层2大类4亚类源-储配置类型。采用有机地化、微观储渗实验及纳米CT等方法技术,在对每一种源-储配置类型进行生烃、储集和可压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源-储类型作为独立的“源储体”单元,创建了与湖相多类型源-储配置特征相适应的源储体系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碳酸盐湖泊沉积的页岩与介屑灰岩互层型具有良好页岩气生烃、储集、渗透和可压裂配置条件,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改造,是湖相最有利的源-储配置类型;页岩夹介壳灰岩源-储配置型具有良好页岩气生烃和储集条件,但渗透性和可压性较差,为较有利源-储配置类型,上述两种类型可作为湖相页岩气开发的优选层段。  相似文献   

12.
川中地区雷三2亚段含有机质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互层沉积,已有钻井在含有机质碳酸盐岩中常见气侵显示,新钻井简阳1井、青探1井及充探1井获工业气流,展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深化对川中地区雷三2亚段大面积连续分布、普遍含气的含有机质碳酸盐岩的认识,从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岩石孔隙类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雷三2亚段蒸发潟湖相含有机质碳酸盐岩具有中等偏好的生烃能力,大面积连续分布,又是一套以微孔微缝为主的低孔低渗储层;②川中地区雷三2亚段含有机质灰岩顶板是厚5~80 m膏盐岩直接盖层,底板是厚层膏盐岩,形成大面积连续分布的非常规气藏。  相似文献   

13.
邵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受岩石类型和沉积相带严格控制,厚度大,纯灰岩的区带油气往往较容易成藏。由于灰岩为高速体,在地震剖面上都表现为一组连续的强反射,其不同沉积相带以及相带厚度的变化从地震反射特征上难以识别。针对此问题,建立正演模型,结合测井资料,对模型进行属性提取分析,选取了敏感属性,有效指导了碳酸盐岩油藏的相带预测,总结了三种预测沙四段碳酸盐岩的有效方法,预测结果与已完钻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总资源量可达8.57×108t。近年来,英西地区湖相致密碳酸盐岩勘探取得突破,发现了规模储量。整体上,英西地区为一晚期隆起的大型背斜构造,纵向上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其浅层为受滑脱断层控制而形成断层传播褶皱,深层为复杂的冲断构造。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沉积期为咸化湖相环境,以盐岩层底为界,纵向上划分为盐间和盐下。盐下主要沉积泥质岩、碳酸盐岩和少量硫酸盐,同时也是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盐间主要沉积了碳酸盐岩、盐岩和碎屑岩。该区烃源岩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质泥岩,其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对烃产率贡献高达60%。储层总体为各种类型的灰云岩,普遍发育晶间孔,局部发育角砾化孔(洞)和溶蚀孔,平均孔隙度为6.2%,平均渗透率为0.61μm2。按照源—储配置关系可将油藏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盐下“自生自储”型和盐间“下生上储”型。研究和勘探实践证实,TOC、碳酸盐岩含量、储层孔隙度和脆性是“甜点”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各主要参数的叠加分析对研究区甜点分布进行了分级评价。三维地震处理与解释、水平井多段多簇压裂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英西地区致密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四段碳酸盐岩天然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但其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尚不清楚,限制了该区勘探的深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钻井、测井、地球化学、试气等资料,分析奥陶系马四段天然气藏特征,从气源岩条件、储层特征、运移条件和遮挡条件等方面开展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马四段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气藏;气源岩条...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英南2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南2凝析气藏的非常规盖层———致密钙质胶结砂岩的形成机理。这种致密砂岩孔隙中钙质胶结物共有两期,早期方解石阴极发光下发出桔红色光,晚期发出桔黄色光,早期方解石被晚期交代。碳酸盐岩胶结物微区和全岩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钙质胶结物碳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与生物成因有关的负值,δ13C分布在-7.17‰~-9.06‰,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淡水渗流成岩的特点,δ18O分布在-12.44‰~-21.85‰,这说明致密砂岩是"与烃类相关的成岩作用带(HRDZs)"的产物。HRDZs的形成是烃类缓慢渗漏遭受生物降解的过程,它使气藏的天然气组分的成分和同位素组成产生了分异。该气藏是特殊的下生上储、早期散失、晚期聚集成藏的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过程伴随着圈闭致密性的逐渐加强,气藏的成藏过程是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牛东潜山构造带发现和探明的古潜山油气藏为古生界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物性横向变化较大。针对潜山及潜山内幕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难点,开展叠前弹性反演研究,采取叠前弹性阻抗反演技术、AVO属性分析技术;并结合叠后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预测和刻画储层缝洞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区、油气富集区。该区实钻结果表明,牛东潜山构造带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发育,油气显示良好,证实了碳酸盐岩储层特征预测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奥陶系储集层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2套储集层:中上奥陶统灰岩为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受多期断裂活动及断裂相关岩溶作用控制,有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发育区;下奥陶统白云岩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主要受埋藏重结晶作用、埋藏岩溶(有机酸与热液)作用控制,该类型储集层在Q5井三维区、S1井三维区及盆地西部台地区均有分布,地震反射特征为“串珠状”。储集层分布规律表明,下奥陶统白云岩领域是斜坡区奥陶系寻找油气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油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与勘探思路、勘探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勘探成果及认识回顾,建立和丰富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模式,展现了勘探思路和认识的转变过程。台盆区勘探经历了从潜山构造型向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的转变,通过解析成藏条件和成藏特征,建立了塔河油田“古隆起—古斜坡岩溶缝洞型复式成藏模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顺北油气田的发现和扩大,与“超深断溶体复式成藏模式”的建立有关,实现了从古隆起(古斜坡)向低部位“禁区”的空间拓展和勘探突破;通过解析定义超深断溶体油气藏,创新形成了超深断溶体油气成藏理论,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隆起—斜坡+腹部断溶体的海相油气复式成藏的完整模式,丰富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明确下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