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凯里地区下古生界原油油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贵州凯里地区及邻区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凯里地区下古生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凯里地区下古生界原油、油砂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与下古生界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组成较为接近,而与二叠系烃源岩抽提物的差异较大,反映原油与下古生界亲缘关系较好。但原油、油砂在规则甾烷组成特征、四环萜烷相对含量、γ蜡烷指数等生标特征参数上,却与二叠系烃源岩更为相似,表明研究区下古生界原油、油砂中的石油可能为下古生界烃源岩和二叠系烃源岩生成油的混源油;结合研究区及邻区构造—沉积演化史、烃源岩生烃演化史探讨了混源油形成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2.
原油来源分析是确定油气勘探方向的重要依据。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原油和烃源岩特征,通过生物标志物谱图和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对比,结合原油与烃源岩分布特征,确定了西湖凹陷西斜坡不同区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原油总体上富含指示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物,但平北地区原油碳同位素重,二萜类丰富,规则甾烷以C29甾烷为主;平湖地区原油碳同位素较轻,二萜类含量较高,且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黄岩-天台地区原油碳同位素轻,二萜类含量低,规则甾烷以C29甾烷为主,同时C27甾烷的含量也较高。(2)研究区发育煤系烃源岩(包括煤和炭质泥岩)和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富含来源于裸子植物的异海松烷类和蕨类植物的16β(H)-扁枝烷,从平北到黄岩-天台地区的煤系烃源岩中16β(H)-扁枝烷含量增加;暗色泥岩二萜类含量低,16β(H)-扁枝烷相对于降异海松烷占优势,且从平北到黄岩-天台地区暗色泥岩中C27甾烷、16β(H)-扁枝烷增加。(3)平北地区原油主要为煤系烃源岩贡献,平湖地区原油为...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4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最好也是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烃源岩次之;侏罗系和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丰度变化大,生烃潜力低于二叠系和三叠系。这4套烃源岩在埋藏浅的地区尚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阶段,但在阜康凹陷均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具备了生成大量原油的热演化条件。4套烃源岩抽提物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差异明显,二叠系烃源岩以富含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C28和C29甾烷、几乎不含重排甾烷以及C27甾烷含量很低为主要特征;三叠系抽提物以富含Ts、C29Ts和重排甾烷以及伽马蜡烷含量低为主要特征;侏罗系烃源岩抽提物碳同位素明显重于二叠系和三叠系,δ^13C值一般大于—28‰,Pr/Ph值一般大于3.0,以富含五环萜烷、C29甾烷和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7和C28甾烷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准东地区各油田原油的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等,可将该地区原油分为5类:第一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值一般小于-30‰,Pr/Ph值一般小于2.0,富含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以及C28、C29甾烷,而C27甾烷含量很低、几乎不含重排甾烷,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与第一类原油类似,但特别富含Ts、C29Ts和重排甾烷,而伽马蜡烷含量低,与三叠系烃源岩的亲缘关系很好;第三类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明显重于第一、第二类原油,δ^13C值一般大于-28‰,且Pr/Ph值一般大干3.0,富含五环萜烷和C29甾烷,而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7和C28甾烷含量低,三环萜烷中以低碳数的C19、C20三环萜烷为主,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第四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介于上述3类原油之间,与4套已知烃源岩均没有明确的油源关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特别重,δ^13C值一般大于-25‰,与其它原油差异很大,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图4表1参28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背斜众多,油气分布广泛,油气性质多样。该地区存在5套有效烃源岩,油-源关系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原油来源存在很大争议。系统采集了南缘地区5套烃源岩及不同构造原油样品,对烃源岩抽提物与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正构烷烃及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缘地区4种典型类型原油分别来源于不同时代的烃源岩:1第1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含有较丰富的β-胡萝卜烷,甾烷以C28、C29规则甾烷为主,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2第2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比较平缓,Pr/Ph比值高,甾烷以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为主,三环萜烷以C19为主,伽马蜡烷含量很低,来源于侏罗纪煤系烃源岩;3第3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大幅下降,Pr/Ph比值小于1.0,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异胆甾烷、重排甾烷、Ts、C29Ts、C30重排藿烷、伽马蜡烷含量高,来源于白垩系清水河组烃源岩;4第4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分布随碳数增高下降幅度大,C27、C28、C29甾烷呈"V"型分布且以ααα-20R为主,甲藻甾烷尤为丰富,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目前在南缘地区尚未发现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  相似文献   

6.
利用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姬塬地区延长组原油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油源对比及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原油的δ13CPDB值介于-32.79‰~-30.69‰,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与盆地中生界各产层湖相油型油一致。甾烷中含一定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原生甾烷的"V"字型分布反映了湖相油型油的特征,原油多呈五环萜烷含量高,17α(H)-C30重排藿烷(C30*)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伽马蜡烷含量低的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示,姬塬地区延长组的原油形成于弱还原和淡水,微咸水环境,主要来自于长7油层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南华北盆地禹州地区上古生界含煤地层具有良好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但对该地区潜在烃源岩缺少系统的评价。研究选取禹州地区上古生界揭露较全的全取心ZK0606钻孔,对上古生界煤岩、泥岩和碳酸盐岩系统地取样,并进行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有机显微组分、镜质体反射率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禹州地区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烃源岩不仅包括煤岩和泥岩,碳酸盐岩也可作为潜在烃源岩;纵向上,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下部,较为连续,山西组上部、下石盒子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煤层(线)附近,控制厚度较小,上石盒子组基本不发育烃源岩,烃源岩纵向上的分布规律主要与晚古生代的海侵作用有关;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煤岩和泥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也为Ⅲ型,明显有别于一般碳酸盐岩的有机质类型,此与该区碳酸盐岩特殊的沉积环境有关;ZK0606钻孔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可能与该区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关。根据烃源岩的基本特征,结合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评价方法,山西组二1煤及其上下部的泥岩应是煤层气和页岩气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白沙向斜的南东侧应是重点勘探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沙一段油气来源认识不清,影响了下步勘探进程。通过研究沙一段原油及烃源岩的族组分、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特征,对比沙河街组油源,分析认为:沙一段原油具有高密度、高黏度、高凝固点特征;原油与烃源岩中含有较高的姥鲛烷、植烷、γ-蜡烷,较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微量孕甾烷及三环萜烷;沙一段原油为自生自储的低熟油,与沙二、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γǰ�����Ȼ���ɲ�ģ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盐城凹陷发现了中等规模的天然气藏,与天然气伴生还有少量凝析油,目前对天然气成因还有争议。天然气甲烷含量高、重烃含量低、干燥系数高。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分布,δ^13C1介于-37.7‰~-38.1‰。结合地质背景,认为天然气为混源气,主体为油型裂解气,海相古生界烃源岩可能是其主力气源岩。凝析油碳同位素为-28.8‰~-30.5‰,全油色谱中含有一定的长链正构烷烃,Pr/Ph为1.56,三环萜烷含量高,C29Ts、C30重排藿烷含量高,重排甾烷含量高,C29甾烷>C27甾烷>C28甾烷。石蜡指数、庚烷值表明凝析油为高成熟凝析油,C29甾烷20S/(20S+20R)值表明其为成熟原油,凝析油为不同成熟度油气混合物,主体来源于泰州组烃源岩。凝析油的形成与蒸发分馏作用密不可分。烃类主要充注时间为6Ma-15Ma。天然气成藏为“古生新储”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海安凹陷TX8井上二叠统龙潭组(P2l)碳质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最高,距油气显示段最近,但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X8井二叠系中的油气与龙潭组泥岩具有更好的亲缘关系,甾烷特征分析认为二叠系中的油气有可能有三叠系青龙组(T1q)的贡献。二叠系油砂饱和烃色谱特征不仅表明二叠系成藏后有过油气破坏过程,而且可以二叠系烃源岩有晚期生烃及再次充注过程,是二叠系烃源岩有效性的直接证据,这对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group compositions, carbon isotopes and biomarker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in the Shiguhao area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were investigated to study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f the crude oil.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in the Shiguhao area belongs to the medium oil with high viscosity, high wax content, low sulfur content and low freezing point, and it displays the group composition of high saturated hydrocarbons/aromatics.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indicated that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was coal-derived oil and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arbon isotopes and GC-MS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indicated that, the crude oil displayed a good affinity with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rocks in the Shanxi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rocks in the Shanxi Formation were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Upper Paleozoic crude oil, and this provided valuable direction for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northern Ordos Basin.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和山西组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分析、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并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甘泉地区上古生界发育多套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和暗色泥岩。②山西组有机质丰度高,是较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有机质丰度则相对较低,品质相对较差;本溪组烃源岩以腐殖型Ⅲ类为主,山西组烃源岩则多为腐殖型Ⅲ类,其次为腐泥-腐殖型Ⅱ2类。③本溪组和山西组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④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甘泉地区广泛分布,本溪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10~20 m,山西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50~80 m,整体均为较优质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对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天然气的运移成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及烃源岩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讨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结果表明: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含量以甲烷为主,重烃和非烃含量较低,主要属于干气;天然气δ^13C1值、δ^13C2值和δ^13C3值分别介于-45.6‰^-32.9‰、-28.9‰^-22.3‰和-26.2‰^-19.1‰之间,总体表现出正碳序列变化趋势,并且δ^13C1值均小于-30‰,具有典型的有机成因气特征。轻烃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7系列表现出甲基环己烷优势;C5-7系列主要表现出异构烷烃优势。该区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属于成熟煤成气,含有少量煤成气与油型气的混合气;石盒子组天然气藏主要是由山西组烃源岩生烃增压扩散运移至近源或远源储层内充注成藏;太原组天然气藏主要来自于太原组自身的烃源岩,在源岩内自生自储成藏。  相似文献   

14.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石油学报》2021,42(8):1026-1038
基于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评价,分析了盆地内各凹陷的油气来源和富集规律。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整体已达到过成熟阶段,中生界凹陷内已发生浅变质—变质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资源和勘探潜力小;中—下侏罗统发育一套煤系烃源岩,在盆地腹部及南部凹陷中已达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生烃潜力;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且油源对比结果证实,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均来源于该套烃源岩。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早白垩世晚期油气成藏和早白垩世末期调整改造2个阶段,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晚期构造活动强度共同控制。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腹部是其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区,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中东部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与来源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烃源岩热解气模拟实验技术,根据热解气碳同位素分布,结合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组成及伴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沙湾凹陷周缘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与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具有6种成因类型,Ⅰ类天然气来源于佳木河组烃源岩,δ13 C2值大于-2...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为研究其原油成因类型及成藏特征,开展了原油生物标志物分析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①涠西南凹陷东南斜坡原油可划分为2类,Ⅰ类为具有较低的4-甲基甾烷丰度和较轻的碳同位素特征的原油,主要分布在流一段;Ⅱ类原油具有较高的4-甲基甾烷丰度和较重的碳同位素特征,主要见于流二段、流三段和涠洲组。②东南斜坡钻遇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其存在上、下2个供烃组合,即包括流一段泥岩-流二段中部泥岩的上组合和流二段底部油页岩-流三段上部泥岩的下组合。③应用生物标志物和同位素组成等参数进行油源精细对比可以得出,第Ⅰ类原油来源于上组合,第Ⅱ类原油来源于下组合。烃源岩岩相控制了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东南斜坡的流二段、流三段、角尾组、下洋组及基底风化壳均是寻找第Ⅱ类原油的有利区,东南斜坡流一段岩性圈闭是寻找第Ⅰ类原油的有利区。该研究成果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成因及影响原油性质差异的控制因素,揭示研究区油气成藏规律,开展了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以及混源油模拟配比实验。莫索湾地区盆5井区原油碳同位素偏重,Pr/Ph值更大(1.4~1.9),金刚烷异构化指标偏高,说明盆5井区原油成熟度高于盆参2井区原油,且水体沉积环境更偏氧化性。莫索湾地区原油C7轻烃以甲基环己烷组分占优势,含量大于40%,ααα构型的规则甾烷分布中均以C29规则甾烷含量占优势,相对含量大于40%,表明其生烃母质均以陆相偏腐殖型为主。盆5井区和盆参2井区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组成及分布曲线基本相同,表明其来源整体一致,且与典型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较为相似;但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较大,达4.6‰,而莫索湾地区原油中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有所差异,分布在2.2‰~3.0‰之间,认为主要是不同期次充注原油比例不同造成的。混源油生物标志物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莫索湾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晚期高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混有早期成熟风城组烃源岩贡献,其中,盆5井区和盆参...  相似文献   

18.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扬子区下古生界烃源岩发育,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储盖条件良好,具有形成大型天然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虽然印支运动对下扬子海盆沉积实体构造改造严重,对油气藏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但是由于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巨厚泥岩的封闭覆盖,下古生界油气藏的保存条件优越,从而在油气勘探领域的评价方面,下古生界明显优于上古生界及海相中生界.   相似文献   

19.
大港油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分布面积近10 000 km2。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3种类型,总厚度100~450 m,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少量发育。煤层有机质丰度高,85%以上属于好-极好烃源岩类型,而泥岩丰度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烃源岩显微组分构成中以镜质组含量占优势,50%以上,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气条件,同时受成煤环境的影响,主要成煤中心的煤系地层也富含一定的富氢组分,在低熟-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上古生界在地史演化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煤系源岩也随之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其中二次生烃范围分布广,资源规模大,是潜山勘探的重要区域。按照构造演化分类,油田内发育4种埋藏史类型,即早埋晚抬型、早抬晚埋型、持续深埋型与稳定埋藏型。除早埋晚抬型之外,其他3类均具有二次生烃条件。经多年的勘探,在二次生烃范围内,相继在孔西“古生中储型”和乌马营潜山、埕海潜山、王官屯潜山“古生古储型”原生油气藏实现了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临清坳陷西部中生界烃源岩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中生界勘探。利用钻井、地震资料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中生界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中生界烃源岩为下-中侏罗统坊子组煤层和下白垩统丘城组半深湖相-深湖相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主要分布于丘县凹陷和南宫凹陷。坊子组煤系地层为中等-较好烃源岩,丘城组暗色泥岩和油页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利用构造演化史动态分析了中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丘县凹陷中生界烃源岩经历过2期生烃过程,第一期发生在白垩纪中晚期,生成煤层气和少量低熟油;第二期发生在古近纪,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成裂解气为主;南宫凹陷中生界烃源岩在古近纪成熟,主要生成成熟油。下白垩统暗色泥岩厚度巨大,有机质类型较好,可构成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