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研究油基钻井液漏斗黏度与表观黏度之间存在的联系,从马氏漏斗黏度计的结构出发,在水基钻井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油基钻井液在马氏漏斗黏度计中的流动规律,研究了利用油基钻井液马氏漏斗黏度预测表观黏度的可行性,推导了流体漏斗黏度计算公式,建立了油基钻井液马氏漏斗黏度与表观黏度函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分别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室内和现场计算的表观黏度与实测表观黏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8%和8.2%,均在合理范围内;现场试验中,油水比从70:30增大到91:9,预测结果没有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马氏漏斗黏度的表观黏度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估测油基钻井液的表观黏度,钻井现场可以利用油基钻井液的马氏漏斗黏度估算其表观黏度,这为现场预测油基钻井液的表观黏度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在钻井流体性能表征上均有其重要作用,但对于它们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为此,基于漏斗黏度测定原理,探讨钻井流体在漏斗中流出的全过程,建立马氏漏斗黏度和表观黏度之间的关系式,采用室内配制钻井流体的测定结果,证实所建关系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钻井流体的漏斗黏度反映了随漏斗剪切速率变化的表观黏度;当已知钻井流体的马氏漏斗黏度时,可用漏斗黏度与表观黏度的关系式估算其表观黏度,计算结果可靠,为钻井流体表观黏度和漏斗黏度的应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重点分析比较了欧洲、美国和中国沥青黏度试验方法相关标准/规范的差异及应用现状,阐述在线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了黏度试验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马氏漏斗流体流动特性数字模拟为幂律流体,发现它与实验室测量很一致。结果,这种模拟提供了代表马氏漏斗时间意义上的普遍图形,并能够把它校正转化成非牛顿流体有效粘度值。为了油田上的应用,下面的方程把有效粘度μe与马氏漏斗时间t和流体密度ρ相关联:μe=ρ(t-25)。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马氏漏斗黏度计作为流变仪使用,所得到的数学模型计算过程繁琐、精度不足,无法满足现场测定钻井流体流变参数的需求。笔者针对牛顿型与非牛顿型钻井流体,优化了流量系数、壁面剪切速率、壁面剪切应力及流变曲线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测定牛顿黏度、表观黏度、塑性黏度以及动切力的新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下矿物油、合成油、燃料油、绒囊冲洗液及甲酸盐钻井液的流变曲线与HAAKE MARS Ⅲ流变仪所测得的流变曲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相似度很高;模型下5种钻井流体的牛顿黏度、表观黏度、塑性黏度以及动切力的测量值与ZNN-6旋转黏度计的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1.40%、4.29%、2.78%与10.13%;说明了,建立的新方法可准确、简便地求得钻井流体的流变参数,计算准确度与ZNN-6旋转黏度计相符,可满足现场钻井流体流变学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在线色谱仪现场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绍了用于天然气贸易交接计量站在线色谱仪的检定和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参照JJG700-1999和ISO10725中的方法,结合在线色谱仪的特点制定的,在保持了JJG700-1999规程中的6项常规检定项目的同时,增加了GB/T13610和ISO10723中分离度和分析结果准确度项目。该方法完全能满足在线色谱仪的现场检定要求,还能指导在线色谱仪的现场验收和测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聚丙烯酰胺黏度检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工艺流程,用小波变换对测得数据的信号去噪,并用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和RBF网络分别对检测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对黏度数据的预测计算。实验结果证明了文中提出的黏度预测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对黏度预测值和标定值的对比,验证该黏度预测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李荣 《录井工程》2011,22(3):47-50,69
通过对甲烷和其他烃组分在近红外、中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提出甲烷的光谱吸收峰在波长为1.6~1.7μm之间时不受钻井液中其他烃组分及水的干扰,可用于定量分析;通过分析适于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光源和检测器,提出以激光二极管光源、红外光子检测器的组合方式用于甲烷的在线检测。对光纤探头和直接浸入两种原位测量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影响测量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甲烷在近红外光谱中吸收峰与其他烃组分的差别和近红外技术的成熟,实现甲烷分析仪的传感器化在线测量是可行的,并认为应对甲烷在钻井液中的在线实时测量开展进一步的实验测试。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实用的在线套管缺陷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套管缺陷的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现过程,该方法检测套管缺陷准确率高,可靠性好、速度快、可实现地下套管的自动检测。为石油套管的优质高效率识别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石化炼油厂日常检测中引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将近红外透射光谱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相结合,建立一种装置机组润滑油试样运动黏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收集140个石化炼油厂各装置的机组润滑油试样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利用iPLS方法进行建模变量选择。全波长建模的决定系数(R2)为0.81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26 mm2/s; iPLS变量选择后的R2为0.898,RMSEP为0.17 mm2/s。结果表明:通过变量选择可以良好地提升模型的检测精度,相对于全波长来讲通过iPLS法进行建模变量的选择可以更大地降低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粘度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油田广为使用的LVDVⅡ+型粘度计在所要求的测试条件下无法直接检测出粘度大于100mPa.s的聚合物溶液体系粘度值的问题,提出首先测量较低剪切速率范围的粘度数据并绘制粘度曲线,然后利用幂律方程对曲线进行拟合,再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所需要的剪切速率为7.34s-1下的粘度值检测方法。将粘度大于100mPa.s的溶液体系的拟合粘度与流变仪实测粘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在油田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油品泄漏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可能导致输油管线发生爆炸,泄漏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定位泄漏点,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介绍了负压波泄漏检测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的泄漏检测系统配置方式以及在各输油站场设置独立工作站的负压波泄漏检测系统配置方式。通过实际运行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在各输油站场设置独立工作站构成的负压波泄漏检测系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位出输油管线的泄漏点,实用性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钻井液粘度在线检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钻井液粘度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马氏或苏氏漏斗测量钻井液的相对粘度;二是利用旋转粘度计检测钻井液的绝对粘度,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资料的可比性和系统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钻井液粘度检测仪的研究工作,项目组先后在英141井,古694井和杏74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该仪器的检测精度,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分析表明该仪器精度和性能良好,其检测误差最大1.7s,最小0.2s,平均0.4s,但因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建议冬季在室内清洗,避免因结冰而堵塞漏斗,影响测量。  相似文献   

14.
黄凯  张荣晨 《钻采工艺》2007,30(2):77-78
百色油田注水开发中由于强采强注和压裂等措施导致了大孔道的产生,加剧了油层非均质性,使注入水沿大孔道向油井窜进严重,造成大部分注水井无效注水,水驱波及系数降低。为有效堵住大孔道,提高水驱效率,立足于地层大孔道中注入水平面径向流形成压降漏斗的原理,开展了大孔道高渗透地层封堵技术方法研究,从而确定了压降漏斗法封堵大孔道技术,改善了注水状况,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稠油降黏驱用降黏剂的性能指标如界面性、乳化性、洗油性、热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建立适用于降黏驱的降黏剂性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继成  夏宏泉 《测井技术》2009,33(3):223-226
以往针对直井的地层孔隙压力的计算方法在大位移井、水平井和分支井中由于井斜和井水平的特殊性及复杂性会产生较大误差.等效深度法等传统方法大多是针对砂泥岩地层建立的模型,对碳酸盐岩地层不大适用.利用随钻测量(MWD)资料和随钻测井(LWD)资料,研究把斜深校正成垂深,计算出与垂深相对应的测井值及上覆地层压力,综合考虑地层岩性、孔隙度、孔隙流体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层速度-有效应力法建立适用于斜井段和水平井段的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模型,实现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避免了传统方法因建立泥岩正常压实趋势线所带来的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随钻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中,处理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率高,可靠性好.随钻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压力具有实时性,对于提高钻速、防止井喷井漏等恶性事故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