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矿物材料的研究述评(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在吸附、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成果,全面展示了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作为新型矿物材料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矿物材料的研究述评(I)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在吸附、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成果,全面展示了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作为新型矿物材料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矿物材料的研究述评(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对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钻结壳在吸附、催化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成果,全面展示了大洋多金属结核及富钴结壳作为新型矿物材料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翔实的国内外资料为依据,论述了我国开展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开发研究的必要性、战略意义和可能性。 (一) 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储量极为丰富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其中79.4%的水深为2000 m~6000 m。在世界大洋中,有15%的深海底被富含锰、镍、铜、钴等元素的结核结壳复盖,其中可利用的元素除锰、镍、铜、钴外,铁、锌、钼、钒、铅、铂等也达到了可以综合利用的含量,是人类极为宝贵的矿产资源。据估计,全世界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储量  相似文献   

5.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许多国家投入了极大的代价来研究大洋多金属结核,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由于经济上的巨大诱惑力。随着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富矿区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保留区的确定,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是:我国所属矿区是否具有商业开采价值?开采规模多大合适?采用何种采矿、运输以及冶炼方法?需要多少固定资产投资?每年的运营费用要多少?需要多少流动资金?何时收回投资?回收几种金属较为有利?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技术经济模型的深化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  相似文献   

6.
《矿冶》2000,9(2)
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冶金研究所承担的“九五”攻关项目“大洋多金属结核海上现场加工可行性研究” ,日前在长沙分别通过国家冶金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和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的课题验收。参加鉴定和验收的专家一致认为 ,该研究构思新颖 ,打破了陆地加工工艺的传统模式 ,为国内外首创。研究结果表明 ,大洋多金属结核海上现场加工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 ,现场加工有可能变成现实。海上现场加工不同于陆地加工 ,能源供应、加工场地、淡水供给均受到严格限制。然而锰结核加工要求规模化经营 ,只有大规模 (年处理干结核 1 0 0万t以上 )才能…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大洋海底表层,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其中含有Cu、Co、Ni、Mn等多金属元素,是人类的远景资源。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总结了三十年来世界大洋结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中国“八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只有在结核金属价格行情看好,大洋采矿设备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结核开采才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世界大洋海底表层,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其中含有Cu、Co、Ni、Mn等多金属元素,是人类的远景资源。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总结了30年来世界大洋结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中国“八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只有在结核金属价格行情看好,大洋采矿设备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时,结核开采才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大洋海底表层,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其中含有Cu、Co、Ni、Mn等多金属元素,是人类的远景资源。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总结了三十年来世界大洋结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中国“八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只有在结核金属价格行情看好,大洋采矿设备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结核开采才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简曲  成湘州 《中国矿业》1996,5(6):14-18
在世界大洋海底以,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其中含有Cu、Co、Ni、Mn等多金属元素,是人类的远景资源,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总结了30年来世界大洋结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中国“八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只有在结核金属价格行情看好,大洋采矿设备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时,结核开采才具有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洋多金属结核集矿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开采的集矿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项目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八五”期间,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2台试验集矿模型机,模型机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建成了一座占地4000m^2的深海采矿综合实验室。“九五”期间,进行了扩大实验研究,研制出了中试集矿机,并在150m水深的湖中进行了综合湖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我国十年来深海采矿集矿机技术的发展作了回顾,总结了攻关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方法,论述了我国“八五”期间深海集矿方法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中期结果。文章对中国大洋多金属结核矿产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海集矿技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研究这一领域中开展研究工作历时20余年,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简要评价了国外在深海采矿系中的集矿技术的研究成果,分析集矿技术研究及集矿机研制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采用自行装置的复合式集矿机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大洋多金属结核吸附SO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动态吸附柱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构矿对废气中的SO2的吸附,考察了SO2浓度、废气流速、吸附温度及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O2的最高吸附率可达99%,1g结核矿吸附SO2可达0.45g,吸附后可增重55%。用3mol/L NaOH溶液对吸附后的结核进行再生,再生率可达99%,所得再生母液中的Na2SO4质量浓度可达120g/L,再生后的结核矿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大洋多金属结核船上加工方案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加工工艺、能源、辅助材料和产品结构方面,对大洋结核“船上加工”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预测“船上加工”发展前景。认为常温常压活化硫酸浸出法是“船上加工“的理想工艺,并提出用固态硫磺在船上就地制取二氧化硫和硫酸并发电和用压煮法结晶硫酸猛取代碳酸铵沉淀猛两项技术措施,可解决加工船的能源,同时节省库容和运输量,以100万t/a处理规模计,节省库容和年运输量分别为约7万m3和86万t。大洋结核“船上加工”存在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与陆地加工相比,“船上加工”基建投资略高,而作业成本略低。  相似文献   

16.
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合金锈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贺泽全  段兴无 《矿冶工程》1996,16(4):40-43,56
研究了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合金锈蚀浸出分离除铁工艺。采用能明显加快锈蚀反应速度的高效添加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于浓度为45g/L的稀盐酸介质中,鼓空气锈蚀-0.180mm合金粉末7h,反应完全,有价金属Cu,Co,Ni浸出率分别达98.33%,97.86%,99.46%,锈蚀液中铁为痕量,实现一步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7.
矿浆电解法浸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浆电解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湿法冶金技术。本文阐述了多金属结核矿浆电解浸出原理,以及浸出电量、酸度、粒度等工艺参数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矿浆电解法在HCl-NaCl体系中处理多金属结核矿是完全可行的,在优化条件下锰、钴、铜、镍有价金属的浸出率均为97%;同时,阳极产出合格的电解二氧化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洋矿区采矿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明和  简曲 《中国矿业》1996,5(4):22-24
深海采矿面对的是5000m左右水深的海底复杂环境和条件,把赋存于海底表层的多金属结核采集起来,并将其输送至海面采矿船上,需要考虑海水压力、腐蚀、海流冲击、海底地形、地质、矿床位置、海洋气象及海况等因素。本文从采矿工程角度对中国大洋矿区采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洋富钴结壳调查进展及开采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洋富钴结壳富含陆地上相对缺乏的战略金属钴等元素,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许多国家将目光转向深海富钴结壳的开发。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国的调查开发情况,并分析和探讨了富钴结壳切削破碎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了大洋多金属结核中有价金属提取技术的研究状况,简要分析了工艺的选择原则,并对推荐的3种提取工艺,即熔炼-浸出、还原焙烧-氨浸和加压酸浸进行了评述。就在中国建立第一代结核冶炼厂作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