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谓美就是指采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其所有的各构成部分都匀称、没有败笔,所有的部分不能够再增减一笔或者移动半分。"很难找到一个建筑形式绝对单纯地只含有一种构图主题,更常见的是各种模式的变化彼此层层叠合-建筑的多姿多彩的潜力,正是从这种多层的渗透中取得的。旧建筑改造更是如此,很难将新旧建筑之间的联系方式、空间组合关系简单的定义为明确的几种模式。但是,在建筑接续案例中,人们能够实际感受到接续形态是如何发生和存在的,可以说,空间是"背景",而形态是"图",对形态的直观感受,对建筑接续体形态的演绎进行构图式分析并阐释其做法及表现形式,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所表达的空间及其意义。本文将建筑接续形态的构成分为三种:并列式水平增长与复制模式、旧有空间秩序强化推衍模式以及延展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建筑工作者对“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主张。本文拟就此,并从建筑美学与构图原理方面(序列的运用、比例与尺度、建筑与环境、建筑美学的社会性),论述建筑创作应在满足物质功能的要求下,力求借助于美学原理和构图技巧,创作出完美和谐的建筑空间,给人以美的感受。适用是前提,经济、美观是对立的统一,美观不需要“在可能条件下”。本文的结论是“适用、经济、美观”是今天建筑创作所应遵循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正> 一、宗教与建筑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级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与崇拜。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宗教是一种幻想的产物,是一种精神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领域。建筑,作为一种物质形态而客观存在。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本能的需要,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物质结构空间。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观点,宗教这一历史概念,必然要在建筑中得到反映。从而出现了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是宗教意识及其活动的直接反映者。而历史上许多非宗教建筑也或多或少受到宗教意识和宗教态度的影响和烙痕。从与人们的生活最密切的住宅到公共建筑群体都可以看到这种演化。建筑在与宗教的物质性与思想意识性上都存在联系,宗教对于建筑的存在与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今涉及许多地区、民族国家的具有世界性的宗教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巴蜀摩崖石刻的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指出源自古印度的中心柱窟是石窟寺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窟型。中心柱窟在中国北朝之后被覆斗顶窟所代替并成为汉式主要窟型,提出巴蜀摩崖石刻中心柱窟的空间构成特征及其渊源关系,以挖掘巴蜀宗教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旨在揭示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模式特征,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寺院经堂建筑空间构成进行分类与归纳,以经堂建筑空间实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视线"分析方法,提出甘南地区藏传佛教经堂建筑空间营造的核心理念是运用建筑空间尺度的对比突出空间之"门"作为通往"极乐世界"之"法门"的象征意义;以空间之"门"作为设计基点,建立以"门—柱—像"视觉感知系统为核心的视线引导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建筑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建筑构图原理以及通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人民在拓展疆域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吸收各种先进的城市文明,对建筑艺术也加以重视,特别是在倭马亚时期为适应政治、宗教、军事层面的需要,清真寺等宗教建筑以及王宫、宫邸、行宫等王室建筑规模扩大,甚至普通民用建筑模式也愈加新颖,由此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史上别具一格的一种建筑流派——倭马亚建筑流派。  相似文献   

8.
把力学概念“静矩”通过建筑色彩、建筑“开孔”、建筑空间体块构架等诸多因子应用于建筑构图理念中 ,使建筑沿建筑均衡轴或空间均衡轴达到一种不对称的均衡美。  相似文献   

9.
把力学概念“静矩”通过建筑色彩、建筑“开孔”、建筑空间体块构架等诸多因子应用于建筑构图理念中,使建筑沿建筑均衡轴或空间均衡轴达到一种不对称的均衡美。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云南人文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区宗教建筑充分展示出其独特的建筑技术、艺术和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特征,而且绝大多数宗教建筑又是各地方风景名胜的精粹.选取部分有典型代表性的寺庙建筑,从群体空间布局和木构建筑技术两方面作简要的分析,从中窥其一斑.这对深入发掘地方建筑特色和保持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留犊坊清真寺是寿县古城内一座历经明清两朝不断修建扩建的组合建筑,是安徽地区传统清真寺中的代表。文章从伊斯兰教宗教特点出发,分别从街区空间、院落空间、建筑功能、结构做法分析了建筑与宗教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交融的角度印证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合。并在比较与国内其他地域传统清真寺共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发现留犊坊清真寺以其独特的重檐歇山带斗拱做法在建筑制度上高于内地多数传统清真寺奠定了在国内清真寺中重要地位。文章的研究和总结既能弥补对伊斯兰教建筑研究的不足,也能成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汉传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和定型的过程和原因。认为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既受到来自古印度佛教建筑的深刻影响,也受到来自西域中亚佛教建筑的影响和启发。由于汉地固有的木构建筑在空间使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改造可以满足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要求,因此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逐渐被纳入到汉地世俗建筑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理想空间始终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内在追求,建构其可操作性的概念,是当今城市规划的一种选择。理想空间具有两种认知途径,其一是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层面的理想空间模式;其二是特定地域的城市理想空间模式。地域性"理想空间"是被时代的族群或群体认同的某种想像的空间模式。理想空间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超越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推动城市形态演化的方向性动力。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折射出其理想空间模式经历了从沙州-公园化-整体化的演化轨迹。从城市形态历史演变角度研究其理想空间,对促进城市形态演变人文化、指导城市变迁、追寻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目前建筑的现状分析,对建筑文化遗失的反思,论述本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重庆在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应如何发扬巴渝风格建筑,在思想与设计上重视巴渝风格特色,以及应该如何去延续和发扬巴渝风格建筑。我们开始巴渝风格建筑的回归时,我们应该为把重庆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具有巴渝风格与国际化相交融的现代都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建筑院校的专业特点和读者需求,从Web信息资源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根据建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实现建筑院校主题搜索引擎设计方法,重点论述了主题搜索引擎的信息采集策略与技术,并给出一种比较适合建筑院校的主题搜索引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死亡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宗教神学到理性思辨的过程,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殡葬建筑的建造.中国现代殡葬建筑空间设计应该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表达出宁静、祥和、崇高、冥想的空间意境,体现"天人合一"建筑环境观,运用自然有机的元素构筑这个死亡、生命、憧憬、纪念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在新校园的设计中采用庭院式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时推进,创造出层次丰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获得与众不同的布局,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风格明快、端庄、素雅,统一中求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建筑大多拥有相对硬朗的外表和均一的空间特质,虽获得经济和快速的建设成果,却导致了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脉络的缺失。文章以刘家琨所设计的西村·贝森大院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建筑景观语言,提取和融入具象的地方元素和抽象的文化意蕴,来创造既独具空间个性,又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工环境,并且从建筑和景观二者的有机联系为切入点,研究物化精神感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筑形式的生成原本不是以成就某种风格为目的,它受制于各种影响因素,这其中不仅仅是自然环境及气候因素,还包括生活方式及观念上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夏克尔建筑与西藏建筑的比较研究,特别是探讨它们艺术风格的宗教背景、风格特征以及它们在建筑与家具设计方面的影响,力图通过对两者比较分析,寻找到建筑形式生成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