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立刚 《建筑结构》2022,(21):42-49
简要介绍美国主要抗震性能化标准发展历程,并以TBI作为主要参考,介绍美国抗震性能化设计流程、两阶段设计方法,两水准性能目标制定、设计参数,并结合ARUP美国部分项目及CTBUH制定的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for tall building所提供的部分案例,对美国抗震性能化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概括总结了中美抗震性能化设计主要差异,以及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团体标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已颁布实施,对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和抗震设防审查中若干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总结了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然后重点探讨了超限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3个重要指标:剪重比、框剪比和中震墙肢拉应力,提出了上述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基于抗震性能化设计的解决措施;最后,阐述了基于预设屈服模式的抗震性能化设计新方法。结果表明:长周期高层建筑的剪重比不满足限值时,建议通过修正反应谱的长周期段,验算结构的侧向刚度;对于框剪比限值,建议根据大震下的内力重分布规律对小震设计的框架剪力进行调整;基于预设屈服模式的抗震设计方法可实现对超限结构破坏模式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小震计算设计方法与中震计算设计方法展开对比分析,研究两种设计方法的相同之处和本质区别。重点论述基于构件的“两水准两阶段”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即“小(或中)震结构弹性计算、构件承载力设计,大震结构弹塑性计算、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复核”的抗震思路和设计方法。实现基于构件层次的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与基于构件试验的混凝土结构经典理论的理念保持一致。通过一栋复杂连体建筑的结构超限设计,重点论述定量评估大震作用下构件正截面变形能力、斜截面承载能力以及构件损坏程度。结果表明,通过大震作用下的构件性能评估,可以发现结构抗震薄弱位置和薄弱构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可实现结构抗震性能的精准优化,保证结构抗震安全。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是不拘泥于单项指标约束,对建筑整体节能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已在多个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得到应用。本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标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性能化评价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性能化评价方法在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某四塔高位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连接体采用钢结构平面桁架体系,两个方向跨度均超过58m,属超限结构。根据连接体与筒体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将分析模型简化为双塔连体结构。结合工程特点及超限情况,确定各构件的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对连接体及筒体角柱进行了中震弹性设计,并对连接体单独进行了三水准下竖向地震时程分析。在进行多遇水平地震分析时,采用两组地震波记录和一组人工波进行时程分析,并采用CQC组合进行了谱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采用基于能力谱法的Pushover方法研究了结构的弹塑性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现行设计能够满足性能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曾令雄 《建筑》2011,(11):93-94
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立足于承截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针对具体工程的需 要和可能,可对整个结构,也可对某些部位或关键构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着重提高抗震 安全性或满足使用功能的专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高层建筑在地震中的损失,本文通过介绍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的特点,分析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中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意义,总结高层建筑钢结构工程中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科学的抗震性能化设计,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延性性能等,确保建筑物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结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建立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是一种全新的抗震设计理念。目前,不同国家在抗震设计方面,常采用静力法与反应谱法,按照弹性设计方式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化。论文阐述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过程,介绍了建筑结构性能水准、性能目标等概念,并提出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途径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立刚 《建筑结构》2022,(21):42-49+32
简要介绍美国主要抗震性能化标准发展历程,并以TBI作为主要参考,介绍美国抗震性能化设计流程、两阶段设计方法,两水准性能目标制定、设计参数,并结合ARUP美国部分项目及CTBUH制定的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for tall building所提供的部分案例,对美国抗震性能化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概括总结了中美抗震性能化设计主要差异,以及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对传统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的抗震设计理念进行了介绍,采用新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方法,对一栋新建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抗震韧性评价分析,对其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损失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其抗震韧性等级.结果表明,抗震韧性评价可以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量化分析,提供更易理解且更有价值的性能指标;同时,...  相似文献   

12.
性能化抗震设计是未来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以镇江南徐超高层办公楼为例,介绍了超高层结构设计中性能目标的选择,抗震性能目标的实现。同时重点论述了在性能化抗震设计中所需的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的薄弱部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这些是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重点和目的。其经验可供相关类似超高层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以及地震动记录的选取和调整,是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的地震动参数选取存在不协调,对地震动记录选取和调幅的规定也较笼统。针对有效峰值加速度(EPA)和峰值地面加速度(PGA)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各场地条件下二者的回归关系,分析了EPA的两种定义,发现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的目标EPA和PGA值相差不大,可直接将EPA目标值作为PGA的目标值,对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线性调幅。给出了将抗规设计谱作为目标谱挑选地震动记录的流程,分析了不同调幅方法对选波结果的影响,给出了选波和调幅建议。分析了三种场地相关谱,给出了目标谱的选择建议,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标准》(T/CECA 20024—2022)中的相关条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图什市人民医院分院病房楼为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介绍工程的设计过程:首先设计隔震层;其次在中震作用下采用ETABS软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出隔震后水平向减震系数,并在SATWE软件中将上部结构根据隔震分析结果按降低一度进行设计;最后还采用PERFORM-3D软件进行了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整体结构和各类结构构件均满足抗震性能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详细地介绍了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主体结构存在平面不规则性和竖向不规则性。在进行多遇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采用CQC组合进行了谱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根据结构各构件的重要性确定了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并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框架梁、柱和剪力墙等重要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双柱大悬挑高架车站属于抗震不利结构.为了增强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岛式及侧式双柱大悬挑高架车站进行系统的抗震性能化分析.通过弹性及动力弹塑性计算可得出:结构在多遇地震下满足变形要求,罕遇地震下满足变形及延性设计要求,并且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保证车站柱底及梁端的变形能力.所分析的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  相似文献   

17.
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属电站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为了有效控制不同水准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关键设备的破坏程度,在综合考虑结构及内部关键设备破坏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等因素后,提出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明确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不同性能目标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延性需求,解决以生命安全为抗震设防唯一目标的单一抗震设防标准不够全面的设计弊端,从而减小震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Pushover分析在性能化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结构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已在许多规范中采纳,但碍于分析手段的限制,尚未在工程实践中全面采用.文中针对pushover的基本假设,提出三条标准用于判断pushover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ETABS进行pushover分析,评价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通过比较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调整结构设计,从而实现用pushover分析结果指导结构抗震设计,对实际结构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外观形貌、抗压强度损失率、硫酸根离子含量的变化,系统研究了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初始损伤混凝土的劣化规律,建立了混凝土累积损伤模型;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X-CT)揭示了混凝土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损伤度的增大,试件破坏等级明显加剧;当干湿循环270次时,初始损伤程度为0%、10%和2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分别达到34.6%、48.6%、67.5%,其表观硫酸根离子含量分别为1.87%、2.63%和3.83%;混凝土损伤速率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初始损伤混凝土的损伤速率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完整混凝土;干湿循环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劣化表现为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其中物理侵蚀为硫酸钠晶体的结晶析出,化学侵蚀为在孔隙及微裂缝中生成腐蚀产物而产生的膨胀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