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文章通过研究将"城市双修"的理念引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联系,总结出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性、整体性、特殊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并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在分析其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形成"绿色基底+绿色廊道+景观斑块"的空间结构,以达到修复生态环境、修补城市风貌和修补人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快速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基础设施分析能成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发现并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从一个多尺度的视角,重估绿地并提出策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宏观上,将自然保护区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结构;微观上,减小城区绿地的破碎度。利用景观指数结合GIS的分析方法,重估香港的绿化总纲图,并分析香港在绿地管理上的策略,为其它高密度亚洲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Z1)
文章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构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基于城市CIS理论,从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绿地形态)、城市行为识别系统(绿地场景)和城市理念识别系统(绿地内涵)三个层次,提出绿地景观特色体系化、绿地功能多元化、绿地环境品质化与绿地风格地域化四大绿地系统规划策略,以塑造绿地特色和提升城市形象,并结合南宁市五象新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对规划策略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绿地分类是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工作,对于中国方兴未艾的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实践来说,推动适合我国村镇发展实情的村镇绿地分类研究可谓迫在眉睫。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一项强调土地最优化利用和追求功能效益最大化的规划理论,可以对我国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给予有益的指导。尝试跳开城市绿地分类的传统体系,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空间转译"的村镇绿地三级分类体系。既融合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连接性、尺度协调性和功能复合性等先进理念,又能与我国村镇实际有较为紧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健康游憩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建,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一斑块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绿地资源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在阐述绿地资源定义的同时,对绿地资源的构成内容进行分类;解释了绿地资源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绿地评价体系有关研究并与现行的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绿地资源评价体系在使用主体、适用范围、标准内容、评价对象及空间格局等方面的特点,并构建了绿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我国现行绿地评价标准的补充,为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建立统一、科学和有效的规范,为深入市域绿地研究、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研究与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系统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凸显城市风貌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在生态立市背景下,结合地域生态景观特色构建现代化绿色城区,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环境的生态化水平,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城市景观环境。本文结合荆门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生态提升规划,搭建生态立市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策略,为城区绿色转型提供可操作、可事实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日本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芸 《中国园林》2007,23(5):42-46
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合理城市结构形态、满足城市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绿地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必然。日本建设省在1994年对原有的《都市绿地保全法》进行了部分修正之后,将编制“都道府县广域绿地规划”的工作形成制度,并掀起了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的高潮。试图通过对日本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概要与内容的介绍,分析其主要特征,探究其在广域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目前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春阳 《华中建筑》2014,(7):187-191
城市园林绿地对于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景、形态、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更重视园林绿地的生态、游憩功能,绿地系统中景观、文化、避灾功能规划意识淡薄。该文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了功能型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明确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该文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性需要回归,回归绿地生态、绿地文化、绿地景观、绿地游憩、绿地避灾,使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承载的生态改善、文化创造、环境美化、休憩娱乐、防灾避险五方面充分体现,让园林绿地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亟需绿地功能结构的构建:"景观结构+游憩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避灾结构",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裴杰 《建筑与文化》2016,(1):128-129
对我国传统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概念与功能、发展演进和局限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当前新兴的绿地规划理论内涵,即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为GI),以期将二者结合起来,更新传统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最后,探讨基于GI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构建方法、绿地分类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绿地规划,国标《城市绿地规划标准》即时实施。基于规划用地视角,在对《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 51346—2019)创新点的解读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市域绿地系统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生态保育子系统、风景游憩子系统和安全防护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以及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三大主导功能及子系统(游憩型绿地子系统、防护型绿地子系统和景观型绿地子系统)的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最后基于休闲游憩的迫切需求提出公园体系规划的分类、分级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绿地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本质和内涵之一,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内容,绿地系统及绿廊绿道规划是美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探讨绿地系统及绿廊绿道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阐述金山新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归纳,作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邯郸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紧紧把握城市历史"文脉",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与发展城市特色,将古赵文化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和赵文化资源,构筑了城市生态体系,努力创造新的绿色邯郸.突出邯郸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具有赵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空气调节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用地模式下,依靠城市内部的有限绿地很难达到空气净化的自平衡。城市周边的绿地、水体等绿色基础设施在提供清洁空气、消解空气污染物、调节城市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从调节城市空气质量的视角切入,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以Arc GIS为数据分析平台,提出市域尺度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方法:1)空间单元识别:以局地环流理论为依据,根据地表覆盖与植被类型数据,识别出绿色基础设施的3类空间单元;2)城市风场分析:通过对一年四季典型月份的气象统计和基于风环境模拟软件CALMET的风场模拟,得到哈尔滨的典型月份风环境图;3)空间体系表达:根据城市风环境图,分析绿色基础设施在调节城市空气中发挥的作用,得到GI的空气调节空间分布体系。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制订区域生态绿地保护策略的依据,并在城市风环境分析、城市风道规划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8.
周艳  金云峰 《规划师》2021,37(4):36-43
绿地系统规划是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涉及绿地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是空间布局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抓手,需要提升其战略高度.文章以上海奉贤区为例,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视角分析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效用和现状问题,指出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落地长期缺位和城区绿地系统存量规划控制力度不足是造成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绿地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以青铜峡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青铜峡市城市概况、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分析,提出青铜峡市绿地系统规划期限、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及规划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的一种绿色基础设施,反映着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的社会价值观,因此评估城市绿地社会公共价值的关键问题需要考虑如何从公众视角建立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联系。首先,从绿色基础设施文献中总结其功能有生态环境服务、生活品质保证和经济价值提升三方面功能;然后,结合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相关概念,即绿道、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功能实现途径及海绵城市建设强调雨洪管理功能,从上述三方面功能构建出更紧密联系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与实现途径;接着,以绿地使用者角度从城市规划社会公共价值文献中建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社会公共价值内容;最后,结合从公众视角的城市绿地使用功能,构建起适合我国城市绿地规划社会公共价值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