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2005,4(4):24-25
20051194 以2-甲基-1,3-丙二醇制备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20051195 低温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残留苯乙烯和收缩率的控制,20051196 阻燃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板材及其制造,…… 相似文献
2.
3.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2006,5(2):22-23
20062011 应用于聚合物改性的环糊精:环戊二烯/甲基化-β-环糊精络合物与不饱和聚酯的DielsAlder加成化合物及其制得的新型聚假轮烷环戊二烯可进入甲基化-β-环糊精的空穴中,形成稳定的水容性络合物。我们成功地应用这种合成的络合物,与由聚乙二醇和马来酸酐制得的水溶性不饱和聚酯进行了Diels-Alder加成。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聚假轮烷。 相似文献
4.
5.
将天然纤维-细菌纤维素(BC)作为增强材料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基体中,采用RTM工艺制备BC/UPR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吸湿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辐照方法探讨了BC/UPR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细菌纤维素的表面改性,在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和疏水性的高聚物基体之间形成了化学键结合,提高了BC/UPR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BC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力学性能, 当纤维体积分数为20%时,该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52.9MPa; BC/UPR复合材料的吸湿过程符合Fick定律,吸湿可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BC/UPR复合材料吸收光能后,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加,发生一定程度的光降解。 相似文献
6.
7.
采用5种光引发剂体系,通过LED紫外光固化技术制备了玻璃纤维(GF)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复合筋材(直径达1.5 cm),进行了热重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讨论了光引发剂种类及浓度(0.1%~2.0%,质量分数)、紫外光波长(365 nm、395 nm)、光照强度(30~750 mW/cm2)和光照时间对固化及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长为365 nm的光源具有更好的固化效果;对于给定的引发剂体系,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表观固化时间缩短;巴氏硬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且趋于稳定。在相同的紫外光光照强度下,表观固化时间一般随光引发剂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对于PI1光引发剂体系,表观固化时间随光引发剂浓度的升高先降低而后又升高。采用PI0或PI5作为光引发剂,紫外固化40 s所得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 000 MPa,弹性模量达到45 GPa,均优于经热固化所得复合材料,表明,通过LED紫外光固化技术,高效制备厘米级大直径筋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2005,4(4):26-28
20051216 防火安全的聚氨酯泡沫新成果,20051217 未干强度提高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20051218 高导电性聚氨酯组成物,20051219 聚氨酯密封料及其密封建材裂缝的方法,20051220 含聚酯及环氧树脂的耐湿热聚氨酯热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