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磊 《重庆建筑》2006,(6):135-138
2006年4月20日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2006年也是他继承并做出贡献的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60周年.为纪念这些历史,更为了配合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首先策划,并得到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活动已由2006年3月28日-4月1日圆满结束。3月29日在四川李庄镇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领导及专家的发言中都提到这次学术考察活动的非凡意义。在于用先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精神去品读、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跑遍了欧美20多个国家的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郑光复说。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政策在大力倡导低碳节能,建筑业作为能耗大户,正逐步受到政策的调控。在建筑节能中门窗幕墙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薛求理 《建筑创作》2010,(10):192-197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原本寂寂无名。1988年世博会振兴了该州,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昆士兰的建筑设计从本土条件出发,创造出有意义的地方环境和地域建筑。文章介绍了昆士兰城市建筑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力 《现代装饰》2011,(8):129-129
虽然学建筑设计出身,但一直对工业设计、科幻电影的高科技道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Apple”的设计就极为出色,不但成就了史上最成功的品牌形象,其敏锐的时尚嗅觉和纯净素雅的风格,对众多产品设计产生影响,从电子产品到家具装修,从交通工具到航空航天器。可以说,一套源于电脑外观的造型理念引领了设计界的总体时尚走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社会对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部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优秀近代建筑进行保护的力度。但由于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在国内一些地区出现因为保护方法和措施不当而造成的对历史建筑“保护性的破坏”。认知是保护的前提,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分别从文化遗产本体和人类文化活动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再将两个观察的视角叠合,把历史建筑和其作用对象进行关联思考,力图剖析其文化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体验者个体或群体上生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嗣信  吴琏 《建筑技术》2001,32(8):516-517
1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板柱体系优点很多 ,由于可以降低层高 ,在限制高度的地区可以多建楼层增加建筑面积。其大开间有利于建筑设计和今后改变使用功能的需要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大量兴建这类体系 ,并和无粘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和飞模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广泛被设计、施工单位接受的体系。我国这类体系虽有应用 ,但推广力度不大 ,其阻力一是造价稍高 ,二是抗震问题。造价问题主要是计算方法不妥 ,仅分析每平方米结构的造价 ,而未计算层高降低及多增楼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贵宾楼饭店由于采用…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整个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被认为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给现代建筑发展提供了新“能源”的建筑大师。 我们大家都还记得,由于传统的学院派建筑设计深深地陷入了形式主义和折衷主义之中,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终于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行业提倡三化,即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但无害化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能减量化、资源化。建筑垃圾堆山造园具有诸多优势,首先从无害化来说,将经过分类、分选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不仅不会污染周边的空气,土壤,地表,地下水,还美化了环境;其次,从减量化来说,即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量,减少土地占用和私埋;最后从资源化来说,造公园、雕塑需要金属、水泥、木材等原生资  相似文献   

11.
伍江 《时代建筑》2012,(3):16-19
文章总结了同济建筑60年的精神,即注重理性务实,鼓励个性创新;注重历史文化,追求时代精神;注重学科内涵,推动专业拓展;注重社会实践,引领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2.
《重庆建筑》2016,(10):63-63
正我的前书《城镇和房屋》(Towns and Bui Idings)问世时,博学的美国建筑史学家J·萨姆森指出:序言内应写上书是为谁而著,以此来提醒读者,以免当他们发觉所读的书实际上很粗浅时失望、生气。为此,我急于申明我竭尽全力用一种即便是有志趣的少年也会理解的方法来写本书。这并不因为我期待有很多少年读者。但是,如果十四岁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工业建设场址的本源性特征、场地自然环境、建设背景及文化特征的分析,推导出不同类型的工业遗存特有的精神内涵,进而发掘出场所自身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场所记忆、行为惯性、经年累计的人脉效应等优势,进行项目开发前期的定位及策划工作,以期在后期招商运营中能够上下传承、内外兼修,为城市增添美好记忆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筑管理人才培养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多年来 ,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世界各国震惊。国外企业始终密切地关注着我国这一具有极大潜力的建筑市场 ,并希望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我国的建筑市场 ,国外建筑业人士达成了如下共识 :●在中国建筑领域 ,其设计和施工的水平不错 ,而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吉林市殡仪馆设计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殡葬建筑的精神性及这种精神性在建筑场所、空间、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创造和体现。诠释建筑精神和建筑意象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传统建筑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地方.努力寻求地域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点,学习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生态精神,不断探索力图使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融会到现代建筑文化之中,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全面进行城市化建设,发展新时期的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冰冷的,那些奇怪的建筑如城市的肿瘤,高高隆起。我们的高楼大厦完全照搬了西方的建筑文明,一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说照搬都过于抬举建筑师了。我们在各地走样的复制全世界那些与我们性情脉动一点关联都没有的西方文明,以炫耀我们的富足。那些用色彩和建筑符号诠释的别墅风格,让人与建筑是多么的疏离。虽然住在里面,但是谁都不属于谁,没有交流。  相似文献   

18.
薛军 《华中建筑》2004,22(3):28-28
美国著名建筑师巴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在纪念路易斯·康的文章中写道:“他的多数建筑将久久存在。只要他的建筑还站立着,康将和他所爱的,也都爱着他的世人们直接谈话。最后,他的建筑也终有一天不复存在,人们还将因间接地汲取他的智慧而得益。”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2001,31(12):1-3
通过介绍清华大学东北区体育场馆的整体规划和单体场馆设计,向读者展现了建筑设计者是怎样用建筑语言来表达体育建筑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建筑设计一直表现为一种断裂式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快,建筑的断裂感就越强.本土的中国的建筑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感知,是一种时空转换的过程,关注的是思想和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