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dhoc网络是一种无中心的对等式无线通信网络 ,它为局域内的移动或无线主机间的互联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 3G中引入AdHoc网可望解决移动网络中接入的瓶颈问题。文章给出了 3G系统与Adhoc网的接入方案 ,并对其移动性、路由寻址、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Adhoc网络是一种无中心的对等式无线通信网络,它为局域内的移动或无线主机问的互连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并且在3C中引入Ad Hoc网可望解决移动网络中接入的瓶颈问题。本给出了3C系统与Adhoc网的接入方案,并对其移动性、路由寻址、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1、引言 无线Ad hoc网络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方的分组无线网。随后,IEEE在建立802.11标准时将分组无线网改称为Adhoc网络,意为“为特定目的情况或场合而设计配置的,具备自组织能力的网络”。根据网络中节点是否可移动,无线Adhoc网络又可分为移动Adhoc网络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池万红  孙鹏 《通信技术》2007,40(8):25-27
在现实通信中,越来越多的空间和地面单元投入使用。无线Adhoc技术的发展,使得组建一个空地一体化的编队通信自组织网络成为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级结构的网络组织方案,并对其分簇算法和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Ad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给出了Adhoc网络组网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的Ad hoc网络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介绍了无线移动自组网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已往的一些无线自组网网络协议的调试方法,最后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基于LAN的Adhoc网络仿真系统,主要介绍其原理、结构、功能、实现方法和优点。在系统中,目标无线移动网络被精确地映射成基于IP的局域网的仿真结构,这种仿真系统包括几个仿真节点,每个仿真节点仿真1个移动主机。而且,仿真节点可以被设置成预先定义的网络情形,网络节点的移动也能以自动的方式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十几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与传统Adhoc网络相比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独特性.并且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出发,分析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敌对环境下,Adhoc网络易受攻击,尤其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更具威胁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线Adhoc网络安全体系模型,并着重介绍了利用不完全信任管理机制来防止网络内部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许多无线网络受益于或要求网络具有动态自组织特性,如MANET(移动Adhoc网络)、WSN(无线传感网)、WMN(无线网状网)和DTN(时延容忍网络)等,但这类网络面临缺乏集中式管理、设备异质性、不可靠的无线通信、资源约束和节点移动性等挑战.针对上述技术挑战,文章概述动态无线自组网的各种自适应服务机制,即面对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Ad hoc技术与WMANET网络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dhoc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特别或专门”的意思。这里提出的“Adhoc技术”所标称的就是一种特定的无线网络结构,强调的是多跳、自组织、无中心的概念,所以一般把Adhoc网络译为“自组网”,或者“多跳网络”。Adhoc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在美国国防部DARPA资助研究的“战地无线分组数据网(PRNET)”项目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DARPA当时所提出的是一种军用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网络。后来,DARPA又于1983年和1994年分别资助进行了抗毁自适应网络(SurvivableAdaptiveNetwork,SURAN)和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balIn…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网络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组织网络是一种移动、多跳、自律式系统,两者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传感器网络和自组织网络的概念、特征和发展动态等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目前这两种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文章认为:传感器网络在特殊领域有着传统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无线自组织网络通过临时组网的方式在恶劣环境中支持移动节点之间的无线传输,应用范围广阔.对这些网络的研究是中国未来高技术民用和军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Ad Hoc网络路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路由协议是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通过采用合理的路由技术,可使无线自组网具有更为灵活的组网方式,从而达到提升网络性能、减少网络开销等目的。通过与认知无线电(CR)技术、协同通信(CC)技术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等物理层新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大大改善Adhoc路由协议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Ad hoc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Ad hoe技术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组网。在未来的移动接入网中,Ad hoe可以独立组网也可以与其他网络整合组网。大规模的独立Ad hoe网由于其面临安全、成本、传输性能等问题,不具有商业价值;小规模的Ad hoe网可以作为接入网与其他网络整合组网。提出了两种较为可行的整合方案,将小规模的Ad hoe网络通过网关与Internet和蜂窝网络整合,充分利用了Ad hoe网简单灵活等优势。同时也对整合网络的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FSR和Lanmar结合应用于移动Ad hoc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Adhoc网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几年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介绍了Lanmar路由协议和FSR路由协议如何有效配合应用于移动Adhoc。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Ad hoc网络中,快速变化的网络拓扑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因此,在实现网络能量优化的前提下,如何提供有效的QoS服务来满足多业务要求是无线Ad hoc网络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业务需求的拓扑控制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业务QoS指标的同时引入跨层的设计思想,实现了跨层的功率控制,减少了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6.
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路由协议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经常造成通信中断而需重建路由,使自组织网传统路由协议的效率大大降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机会路由协议(WAOR),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多径传输来增强链路的可靠性。采用网络仿真器NS2的仿真结果表明,WAOR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动态源路由协议(DSR)和自组织网按需平面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  相似文献   

17.
赵莉 《中兴通讯技术》2006,12(1):40-42,53
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的应用环境要求其必须提供一定的服务质量(QoS)保证,然而,无线信道固有的特点及节点移动造成网络拓扑的频繁变化,使得在无线Ad hoc网络中支持QoS较困难。可以采用Ad hoc QoS多播(AQM)协议通过事先预约邻居节点以跟踪资源的有效性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考虑传输时延、丢失率、带宽要求、时延抖动、吞吐量等QoS指标,寻找满足特定QoS要求的路由,AQM协议可以明显地改善多播通信的性能。网络仿真结果表明AQM协议基本适合Adhoc网络。  相似文献   

18.
郑燕 《通信技术》2010,43(8):4-6
Ad hoc网络在军事、救灾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协同通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讨论了协同技术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在物理层上,研究了基于协同的Adhoc网络的网络模型,分析了基于协同的Ad hoc网络拓扑结构,引入采用协同通信的拓扑控制,通过理论分析证实通过协同可增强无线网络的健壮性。在网络层上,给出了基于DSDV协同路由算法的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传感器网络与自组织网络应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及自组织(Ad hoc)网络的现状,指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Ad hoc网络的区别,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及Ad hoc网络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智能交通、医疗保健、工业监控、安全、军事国防、生态环境、防灾救灾等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而Ad hoc网络在战地通信、应急及临时通信、无线个域网、网状无线局域网、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多跳增强等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还对两种网络进一步应用面临的主要障碍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无线Ad hoc 网络及其研究难点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无线Ad hoc网络作为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军事和民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网络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无线Ad hoc网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