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氧改性水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双重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和另外一种环氧乳液,将这2种乳液按一定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了紫外光-热双重固化乳液,并研究讨论了该乳液固化成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当2种乳液按4∶1比例混合,在光引发剂的作用下经光-热双重固化成膜后,其膜硬度可达到3H,耐水性为48 h无泛白起皱,附着力为0级,耐乙醇擦拭58次不破膜。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MA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聚合单体,己二酰肼(ADH)为交联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软核硬壳结构的水性纯丙乳液。利用ATR-FTIR、TEM、GPC、TG、DMA表征水性纯丙乳液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乳液成膜过程中DAAM中的—CO—与ADH中的—NHNH_2发生反应,交联度增加,提高了乳液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油墨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上的附着力。当DAAM用量(以MMA和2-EHA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从0增加到2%,m(ADH)∶m(DAAM)=0.7∶1.0时,乳液膜的吸水率从24.2%降到7.6%,油墨的附着力从87%升至100%;当m(ADH)∶m(DAAM)从0∶1增加到0.7∶1.0,DAAM用量为2%时,乳液膜的吸水率从28.1%降至7.6%,油墨的附着力从0增至100%。当DAAM用量为2%,m(ADH)∶m(DAAM)为0.7∶1.0时,水性纯丙乳液可用作环保型水性油墨的连接料。  相似文献   

3.
熊远钦  肖多闻  徐伟箭 《涂料工业》2007,37(11):8-10,14
采用醇溶性聚酰胺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反应,合成水性油墨用接枝共聚物-自乳化聚酰胺树脂,并结合相反转技术制备水性聚酰胺乳液。研究了单体配比、溶剂选择及其用量、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工艺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对影响乳液性能的因素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将其与颜料等混合制备了水性油墨。采用FTIR、DSC、TEM、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BPO用量对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的影响,不同AA添加量对乳液及水性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18%时,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具有最低表面张力40.43 mN/m;当AA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时,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合格的储存稳定性,乳胶膜拉伸强度可达5.00MPa,断裂伸长率为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5℃,所制备的水性油墨黏度为23.79 mPa·s,附着牢度90.75%,耐摩擦性4.5级。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m(St):m(MMA):m(BA):m(AA)=9∶26∶61∶4,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6%时能够得到乳液粒径较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将制备的一系列乳液应用于瓦楞纸的抄纸试验,并讨论了苯丙乳液各影响因素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体预聚乳化法,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乙烯醚烷基酚(Op-10)的混合物为复合乳化剂合成绿色水性苯丙乳液。对该苯丙乳液附着力、DSC、涂膜硬度等进行表征,并对该乳液的机械稳定性、抗化学试剂的稳定性、黏度等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单体V(苯乙烯St):V(丙烯酸丁酯BA)=1∶1时,乳化剂m(OP-10)∶m(SDS)=2∶1时,此时苯丙乳液黏度最大,附着力最好;通过DSC、涂膜耐酸碱测试,玻璃化温度低于理论值,表明该产品具有很好的涂膜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利用天然松香乳液作为改性剂,通过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松香-苯丙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松香乳液用量和单体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GA、DLS、TEM对所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松香乳液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m(硬单体)∶m(软单体)=2.5∶1时,制得的乳液呈白色泛蓝光,粒径为131 nm。成膜后,漆膜光滑透明,硬度(1H)、耐水性(接触角97.05°)和附着力(1级)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核壳型苯丙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种子乳液和预乳化工艺,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探讨了乳化剂、引发剂、丙烯酸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合适的反应条件为:MMA∶BA∶St∶AA=14∶25∶16∶2,乳化剂用量为3.2%,引发剂用量0.35%~0.42%,温度80℃。  相似文献   

9.
以聚硅氧烷乳液( LAPSO)与丙烯酸树脂( PA)为原料,通过物理共混制备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并加入水性助剂等制得涂料( LSPA)。通过 TEM、稳定性分析仪等对乳液进行表征,并进一步探讨了 LAPSO用量、软硬单体配比、 n(—NCO)∶n(—OH)、固化温度等因素对涂层的影响。结果显示: LSPA的平均粒径约为 109. 7 nm,乳液粒子无明显团聚且分散良好,整体疏水性、稳定性均得到改善。当 LAPSO质量为 25 g、软硬单体物质的量比为 1∶1. 2、n(—NCO)∶n(—OH)为 1. 2∶1、固化温度为 120 ℃、固化时间为 40 min时涂层硬度 3H,附着力 1级,耐冲击性 50 cm,耐试剂性和耐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乳液复膜胶,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比BA∶MMA∶AA为80∶19∶1,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7%,乳化剂SDS与OP-10的质量比为1∶2.5,乳化剂用量占单体质量3.5%的条件下,聚合过程稳定、产率高,制备的乳液粒子较细、黏度低、稳定性好,纸塑剥离强度可达40.4 k N/m。  相似文献   

11.
以碱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乳化剂,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为共聚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为交联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碱溶性丙烯酸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酸值、用量及配伍,交联单体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粒径及分布,涂膜的耐水性、耐醇性、硬度及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低酸值低相对分子质量碱溶性丙烯酸树脂与高酸值高相对分子质量碱溶性丙烯酸树脂复配且质量比为7:3~9:1,总量为单体的16%~26%时,聚合稳定性均较好且粒径可控制在50~80 nm之间。涂膜室温养护7 d的硬度可达到3H,耐水白可达400 h,经60°白酒浸泡7 d涂膜无变化,表明这种乳液可适合用作木器家具涂料的成膜物质。  相似文献   

12.
张晓亮  许戈文  黄毅萍 《陕西化工》2012,(10):1769-1773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富马酸二丁酯(DBF)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合成了固含量为30%的共聚物乳液。探讨了单体配比、SDS用量、K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粒子有核壳结构,当DBF/MMA比例为1/1.5,SDS为单体总质量的3%,KPS为0.4%时,乳液涂料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涂膜光泽度、附着力良好,力学性能及耐化学试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作为第三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或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对丙烯酰胺(AAm)/苯乙烯(St)共聚反应速率和乳液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Am/St二元共聚体系中添加所选用的第三单体都加快共聚反应速率,第三单体的水溶性越大,其增加反应速率的幅度也越大;随着第三单体水溶性的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增大;增大BA的质量分数可以使乳液的稳定性和表面电荷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TMPTMA交联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MPTMA )为内交联单体,苯乙烯( St )、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丙烯酸丁酯( BA)和甲基丙烯酸( MAA)为共聚单体,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 T-PAE)。考查了TMPTMA添加量与添加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TMPTMA含量的增加,T-PAE乳液聚合的稳定性降低,聚合凝胶率增大,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下降;涂膜的耐介质性能和交联密度相应提高,合适的TMPTMA加入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5%~1.0%。  相似文献   

15.
由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分别以非离子型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复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OP—10(质量比为1:4)为乳化剂,合成了聚苯乙烯种子核。连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OP—10乳化的种子乳液可以制备粒径范围在0.16~0.67μm的核-壳粒子,当单体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St/MMA)的质量比为3:7时,所得粒径为0.18μm,粒径分散系数为0.012。而以OP-10/SDS质量比为4:1制备的种子乳液所得核壳粒子直径在毫米级。差示扫描量热研究显示,以OP-10乳化所得种子乳液制衢的复合粒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7.2℃,峰形单一,表现山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十八烷基丙烯酸酯为助稳定剂(ODA),Dowfax2A1(80%)为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细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系统的研究了聚合温度、链转移剂的量、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HEMA)和羟乙基化双酚A的比例、PU含量以及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及其膜的机械性、粘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EMA)/n(NCO)=1∶5,链转移剂对单体的量为0.2%,PU含量为20%,m(BA)/m(MMA)=3∶1时,在70℃下制备的乳胶膜的机械性能和粘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制备了无皂苯丙乳液;然后以AA含量、中和度、引发剂含量和软/硬单体配比等为试验因素,以乳液稳定性和粒径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无皂苯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w(引发剂)=1.2%和w(AA)=4.5%(均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中和度为0.8、m(BA)∶m(St+MMA)=4∶6和反应温度为78℃时,可制得粒径为纳米级的高固含量稳定乳液。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不同硬单体以及功能单体AA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MMA)∶m(AN+St)=75∶15∶10[其中m(AN)∶m(St)=1∶3]、w(AA)=2份时,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具有较好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0):1930-1933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SDS/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单体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乳液。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配比对乳液聚合过程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4%,SDS/OP-10配比为1∶24%,SDS/OP-10配比为1∶21∶1,引发剂用量为0.2%1∶1,引发剂用量为0.2%0.4%,AA用量为1%0.4%,AA用量为1%2%,主单体总量为40%,软硬单体质量比为1∶1时,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及乳液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和OP-10为乳化剂,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丙烯酸、E-44环氧树脂、有机硅、乳化剂和引发剂的含量,以及有机硅和乳化剂的配比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乳液进行表征,测试了乳胶膜的附着力以及耐冲击、耐酸碱等性能。结果表明,当丙烯酸添加量为单体质量的2%,E-44环氧树脂添加量为6%,有机硅添加量为7%,D4/KH-570质量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4%,OP-10/SLS质量比为2∶1,引发剂添加量为0.6%时,得到的乳液固含量为45.28%,凝胶率为1.74%,转化率为98.33%,其膜层的吸水率为4.08%,附着力为0级,耐冲击性(1 kg)达到5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