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伟  蔡运来 《人民长江》1996,27(12):21-24
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的主要因素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和粘结普通钢筋的配筋率。对17根配筋率不同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其变位特性,以实测数据为依据,推导出这种梁的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矩形截面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的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及普通混凝土叠合梁的已有成果,提出了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经与试验结果验证知,这些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绞线腐蚀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寿命影响,对实际公路工程中的部分预应力混 凝土梁的疲劳破坏进行了模型试验。基于分段线性的原理,考虑应力重分布修正及残余应力的影响,以 混凝土弯曲受压变形模量和钢筋有效面积为疲劳损伤参数并对疲劳循环控制截面进行应力分析并计算 试验梁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钢绞线受腐蚀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失效往往源于钢绞线的疲劳断 裂,钢绞线腐蚀率影响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分析计算得到的钢筋和钢绞线应力值与试验 结果基本吻合;考虑钢绞线腐蚀疲劳强度折减的试验梁的疲劳寿命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杨志勇  胡芝福 《人民长江》1995,26(10):18-22
针对混凝土梁中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粘结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主要原因,对12根不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用统计方法推导出不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预应力是后张法预应力的一种,是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并在结构上锚固而建立预应力。主要介绍东莞市凤岗镇农贸市场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2种结构的变形、受力机理。在混凝土及岩锚工程中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优先考虑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锚索。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的特点,限制混凝土的裂缝,在混凝土梁板设计时,使用无粘结预应力锚索一定要与非预应力钢筋结合。在水电站预应力闸墩设计时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锚索。在水电站边坡工程岩石锚固设计中,根据实际揭示的地质资料和监测资料,随时调整设计。由于边界条件、参数等的不确定性,设计随岩石变位而能及时调整对岩体预应力的锚固体系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薛辉 《人民长江》2011,42(1):80-82
以CFRP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同时配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设计制作了4根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土简支梁,通过静载试验考察该类构件的受弯性能。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测荷载-挠度曲线并结合基于双折直线理论的刚度计算模式,提出了适合无粘结预应力CFRP筋混凝梁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试验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顺波  赵国藩  黄承逵 《水利学报》1998,29(1):0056-0062
根据25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无腹筋梁和20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箍筋梁斜截面受力试验研究,分析了箍筋、剪跨比、有效预压力、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理论推导,提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一根已经服役20年的既有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板梁单元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Combin 39模拟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效应,通过调整该弹簧单元的刚度来控制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程度。在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预应力瞬时损失和长期损失,较为精确的对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对该模型进行构件的弹塑性变形、混凝土开裂到极限承载力破坏的全过程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进一步表明该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预应力结构精细化建模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收缩徐变微差应力为均匀微差和梯度微差分别所产生的应力之和,不能无视梯度微差应力的存在。本文推导了用以计算梯度微差应力的公式,既适用于预制部分在预应力作用下,其曲率滑梁长方向为常量时;又适用于预制部分承受自重以及施工荷钱后,其曲率为变量时。试验表明,有支撑施工的非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的收缩徐变微差应力随龄期而增长,达到最大值后又随龄期而减少,以至到达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在短龄期的应力,其计算值尚须乘以0.5左右的折减系数。无支撑施工、一次加载的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除预制部分高度为10厘米的梁外,收缩徐变微差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无支撑施工、二次加载的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预制部分底缘的收缩徐变微差的拉应力很小,在设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为验证以上认识,进一步试验研究尚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预应力加固老化病害混凝土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了预应力施加于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区的抗弯性能,完成了4根预应力组合梁在反向跨中集中加载下的静载试验。探讨了不同剪力连接程度对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梁的荷载-跨中挠度特征,同时建立了弹性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剪力连接的组合梁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大于部分剪力连接组合梁,但刚度和承载力与剪力连接程度并不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承载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发现两者误差在10%以内,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会因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附加变形,我国现行规范均未详细考虑这一附加变形对组合梁长期变形的影响。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混凝土收缩的计算理论,基于澳洲规范(AS3600-1988)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应变的组合梁附加挠度计算式,对实际工程中的2根典型组合梁进行了实际收缩效应的计算,利用有限差分模拟分析软件FLAC3D对组合梁在收缩效应下的变形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各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结果、FLAC3D数值模拟结果及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计算式的计算值与模拟值和实测值最为接近,可用于组合梁长期附加挠度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被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提出在梁底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和在梁端部两侧粘贴碳纤维布复合加固技术.本文设计了五根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分析预应力碳纤布加固后的斜截面受力性能,研究不同加固方式对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影响,提出了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的技术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斜截面承载力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被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提出在梁底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和在梁端部两侧粘贴碳纤维布复合加固技术。设计了5根无腹筋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分析不同加固方式对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影响,同时对复合加固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建立了实用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组合梁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其承载力影响因素众多.受外荷载时,预应力钢-混组合梁的混凝土翼板和钢梁不可能实现完全共同作用,交界面处会发生相对滑移,对其受力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预应力组合梁的界面滑移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预应力钢-混组合梁界面滑移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钢-混组合梁界面滑移的分布和发展规律,界面滑移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组合梁的弹性工作阶段变化较慢,弹塑性阶段增加较快;相对滑移会导致钢和混凝土交界面上产生应变差.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满足裂缝控制要求,对一部分纵向钢筋施加预应力,其余纵向钢筋采用非预应力钢筋,这样能更好地控制使用条件下的裂缝、变形,且构件破坏前有较高的延性与能量吸收能力。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被广泛地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设计无粘结  相似文献   

17.
在碳纤维布对混凝土梁加固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碳纤维布高强度的性能。针对碳纤维布在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时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和在使用中加固效果不明显,对构件开裂荷载提高程度不大,难以抑制裂缝发展的问题,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RC(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截面应力分析,为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扭后的抗弯性能,进行了5根预应力组合梁的先扭后弯试验.试验在梁跨中对称荷载作用下进行,考虑试验梁受扭矩作用历史,并与完整组合梁的试验进行对比得到扭后预应力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跨中弯矩-挠度曲线及钢梁截面应变增长曲线,并提出了预应力组合梁扭后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组合梁扭后承弯能力将会降低;受扭历史影响预应力组合梁的抗弯能力;预应力能够提高扭后预应力组合梁的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