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机采棉生产线中,皮棉的清理主要由锯齿式皮清机和气流式皮清机来完成。其中锯齿式皮清机因其优异的除杂能力而担负了主要的除杂任务,但锯齿式皮清机对棉纤维品质的破坏也使其争议不断。1机采棉的特点及锯齿皮清机的应用机采棉相较手摘棉具有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机采棉生产线比手摘棉增加了对籽棉和皮棉烘干、清理的次数,且在过度干燥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加湿工艺。目前,新疆机采棉生产的发展势头强劲,机采棉加工技术也在新疆棉区得到迅速推广。由于机采棉含杂量大,因此,需要采用一道气流皮清工艺和二道甚至三道锯齿皮清工艺。  相似文献   

2.
马丽芸  汪军  李岩  陈契 《纺织器材》2016,(4):11-14,24
为提高新疆机采棉清理加工质量,针对机采棉轧花加工皮清道数及工艺,设计方案并进行4点采样测试,以棉花平均长度、整齐度、短纤指数、强度、颜色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轧花机后气流皮清、一道锯齿皮清及二道锯齿皮清对纤维的损伤程度.指出:棉纤维在气流皮清的作用下平均长度基本不变,两道锯齿皮清作用下长度下降0.330 mm;短纤指数在气流皮清后上升0.748,在两道锯齿皮清后上升1.290,短纤含量变大;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都属于差档位,SCI值不断下降;建议轧花工序加强对籽棉的清理,优化清理工艺,使得轧花机在保证皮棉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皮清工序中锯齿清理道数,以减少锯齿皮清对纤维的大损伤,从而加工出优质棉纤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棉花初加工对机采棉杂质及棉结程度的影响,在8个位置对经过不同工艺设备处理后的机采棉纤维进行取样,利用HVI及AFIS对其含杂率、棉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加工工序的进行,杂质面积、杂质颗粒数均呈下降趋势,棉结总数呈增加趋势,影响比较大的3个工序分别是轧花、籽清2、锯齿皮清1;籽清2工序对大杂有很好的清理作用,籽清4工序对棉结的影响百分比达到了21%;对纤维品质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轧花工序,占到整个加工中棉纤维内在品质损伤的40%以上,尤其是轧花后杂质颗粒(62.7%)和棉结数(51.2%)增幅较大。建议企业采取合理的轧花速度与清理道数,从而改善机采棉纤维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机采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通过比较不同清理加工工序间纤维品质的差异,分析了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工序对纤维品质的损伤程度,探讨了最大限度降低纤维品质损伤的适宜机采棉清理道数。研究表明:机采棉每道清理工序均会对纤维品质造成损伤;籽棉清理对纤维断裂比强度的影响较大,较清理加工前平均降低了1.0 cN/tex,且以第2、3道工序的损伤最大;皮棉清理工序使纤维长度和整齐度下降了0.8 mm和1.7%,短纤维率增加了2.0%;第1道皮棉清理工序(含轧花工序)对纤维的损伤最大;籽棉清理工序可根据机采籽棉叶杂的清除难易程度,选择使用1~2道;皮棉清理可选择1道气流式皮棉清理机,或尝试不使用皮棉清理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杂质含量变化情况。本研究选择杂质含量较高的机采棉为研究对象,选用当前主流的锯齿加工设备,在每道工序前后设置取样点,分别采用原棉杂质分析仪YG042和HVI1000检测杂质含量,并分析每道工序前后棉花杂质含量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现行主流锯齿加工整体清理杂质效果显著,但部分籽棉清理工序和部分皮棉清理工序无显著杂质清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轧花加工中皮棉清理次数对机采棉纺纱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机采棉的发展概况。机采棉含杂较高,增加清理工序会对棉纤维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其纺纱性能。试验选取经过不同皮棉清理次数后的机采棉分别进行小样单唛试纺,结果表明:随着皮棉清理次数的增加,纱线的强伸性下降,线密度变小,特数偏差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条干CV值、粗节、细节、棉结和毛羽指标均增加,其中经过三次清理工序后成纱各项指标恶化更为明显。认为:轧花厂应减少皮棉清理的次数,合理设计加工设备工艺,完善制度,以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7.
金运海 《中国纤检》2002,(4):21-21,23
皮棉清理是指在籽棉加工时,对轧出皮棉用锯齿型皮棉清理机进行清理,以改变纤维排列状态和减少杂质的工艺过程。皮棉清理机的工作原理近似原棉杂质分析机,通过对棉纤维的打击、勾拉、梳理,使棉纤维的外观形态和长度等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第五章机采棉清理工艺及设备发展现状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及设备发展现状(一)机采棉清理工艺发展现状我国机采棉发展历程短,加工工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目前多数机采棉加工生产线采用二道烘干、四道籽清、二道皮清的加工工艺,存在清杂效率低、纤维损伤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气流式皮棉清理机是用来清除皮棉中的大颗粒疵点(如不孕籽、破籽、索丝)、自然杂质(如叶屑、尘土、棉杆、铃壳)以及棉籽.在机采棉和低等级皮棉中,叶屑含量较高,使用气流式皮棉清理机能更好地提高清理效率.试验证明气流式皮棉清理机在没有任何纤维损伤的前提下,清杂效率可达20%.由于气流式皮棉清理机是一种特殊的皮棉管道,它不需要动力,具有成本低、清理效果好、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随着机采棉设备的推广使用,近几年新建的轧花厂均配备了气流式皮棉清理机.  相似文献   

10.
<正>机采棉清理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制定直接关系到机采棉的加工质量和产量。在常规手摘棉加工工艺中由于手摘棉的含杂少,一般含杂率在3%左右,回潮率低于12%,因此对籽棉和皮棉清理的工艺较为简单,现在大部分是2-1-1配置(即二道籽清、一道烘干、一道皮清)。而机采棉的含杂较多,含杂率一般在10%左右,回潮率在12%左右甚至更高,不仅有天然杂质还有较多外附杂质,这样就给机采棉的堆放储存和清理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机采棉  相似文献   

11.
开清棉生产线异纤清除机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异纤清除机技术特点及其在开清棉生产线上的安装使用经验,分析了异纤清除效果及使用环境对清除效果的影响,认为清除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开清棉或清梳联阶段使用异纤清除机后能大大降低异纤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王建伟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10):40-41,43
从原棉的成熟度、纤维细度及原棉经不经皮清机,精梳工序的小卷定量、锡林、顶梳、毛刷、落棉率、给棉长度、温湿度参数,细纱的钢领、钢丝圈配置、导纱钩磨损,络筒工序的车速、张力、纱线通道的光洁度等方面阐述了造成纱线棉结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印度棉、非洲棉与国产棉相比短绒率高,含杂率高。文章介绍了使用印度棉、非洲棉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及工艺配置,着重在清梳工序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提高了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4.
牛奶蛋白纤维与棉混纺高支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叙述了牛奶蛋白纤维与棉混纺的高支纱生产的工艺流程和选用原料的性能指标,介绍了开清、梳棉、并条、细纱的工艺参数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棉混纺纱工艺及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罗布麻和棉的性能特点,以及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并详细分析了预处理、清尊、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各工序的工艺技术关键,探讨了不同混比对成纱性能的影响,以期对罗布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机械采收方式对新疆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新疆棉区纤维品质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新疆棉区机采棉和手采棉纤维品质的差异,探讨通过品种选育及全疆品种布局实现改善原棉品质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在机采棉和手采棉间无显著性变化;机采棉纤维比强度、整齐度及纺纱一致性指数较手采棉显著降低,其中比强度和纺纱一致性指数在试验点变化较大,最大降幅可达11.3%和25.8%,且有62.5% 的品种显著降低。短纤维率的变化最为明显,机采棉较手采棉增加了51%,试验点和品种间最大增幅分别达90% 和130%。因此,选择适宜机采的品种及合理的品种布局是改善新疆棉花品质结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西非棉的使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杰  张春梅 《棉纺织技术》2005,33(10):32-34
西非棉与国产棉相比短绒率高、含杂多、含糖高,生产中缠绕机件的现象严重,且各机件上的粘附物多,造成断头多、纱疵多、质量差.为此,提出了几项工艺技术措施:对原棉进行预处理、并条和粗纱工序选择积极式清洁装置、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采用低温低湿的空调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从原料选配到络筒等工序生产过程中棉结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要减少成纱棉结,必须合理配棉,适度打击,加强梳理和去杂,整顿好机械状态,优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加强清洁和温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棉纺织纤维原料迫切需要新型、新功能纤维的补充和供应,化学纤维长丝是其重要来源之一。化纤长丝仿棉应在分析和认识棉纤维的优点和缺点,化纤长丝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适应新型纺纱技术和设备的加工条件,并开发新的领域,使得新型天然纤维和新型化学纤维不断扩大其使用的范围。文章总结和归纳了棉纤维、化学纤维、棉纤维织物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化纤长丝仿棉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