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俊  林保平 《化工时刊》2008,22(5):10-13
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接枝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杂化材料。探讨了最佳反应条件,用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油水比2:3,烷基化介孔SiO2用量8%,乳化剂Span80用量5%,单体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浓度为0.00885mol/L时,杂化材料上AMPS的接枝率可达到4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六亚甲基亚胺基锂、氮锂和正丁基锂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聚合速率,合成了端基官能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SBS)。结果表明,在设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四氢呋喃加入量的增加,端基官能化SBS的1,2-结构质量分数增加,顺式-1,4-结构和反式-1,4-结构质量分数下降,但两者比值基本不变。相同条件下,用氮锂引发剂制备的端基官能化SBS的1,2-结构质量分数要略高于用正丁基锂引发剂制备的SBS。  相似文献   

3.
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探讨了硬单体种类及含量、软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种子乳液含量等因素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种硬单体中,环氧树脂E-20的性能相对最优;当其添加量为质量分数2.5%(相对于总质量而言),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2-EHA)且质量分数为35%,功能单体β-丙烯酰氧基丙酸(β-CEA)质量分数为1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种子乳液质量分数为5%,缓冲剂质量分数为0.5%时,制备出的压敏胶性能较优,剥离强度为15.10 N/25 mm,持粘性大于48 h,耐溶剂性优异。  相似文献   

4.
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和绝热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在水溶液体系中合成磺化聚丙烯酰胺(SPAM),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单体配比、引发剂配比、pH值、聚合起始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SP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质量分数10%、引发剂质量分数0,15%、AMPS与AM质量比1.0:1、偶氮二异丁腈(AIBN)与氧化还原引发剂质量比4:1、pH值6、聚合起始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SPAM的分子量为6.13×10^6,其耐温抗盐性能明显优于采用单-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的SPAM及工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7×10^6)。  相似文献   

5.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硫酸铵(CO-436)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不同油度醇酸树脂和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制备醇酸-丙烯酸酯杂化乳液,对醇酸树脂油度、醇酸树脂/丙烯酸酯质量比、乳化剂和引发剂种类、用量对杂化乳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DSC、激光粒度分布仪等测试仪器分别对杂化乳液中聚合物的热性能、杂化乳液的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5.6℃)下,杂化乳液的成膜性优于苯丙乳液。醇酸树脂的适宜油度为62%~67%,醇酸树脂和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7,乳化剂的适宜用量为2.0%~2.5%,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0.4%~0.8%。  相似文献   

6.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环氧树脂杂化材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先驱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氨水为催化剂,制备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杂化材料以有效控制纳米粒子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考察了共溶剂乙醇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TEOS和KH-570用量对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杂化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EOS质量分数为3%,KH-570质量分数为2%时杂化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9%和10%。杂化材料断口形貌有明显的波纹状,表现为韧性断裂。该方法能够实现无机成分和有机环氧树脂在分子级别上的复合,制备出高性能杂化材料。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降解后固相接枝技术,以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在自制的搅拌反应器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接枝物(PP-g-MAH),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接枝反应时间、接枝反应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单体质量分数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温度为12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单体质量分数为14%、接枝反应时间为2.5h时,可得到接枝率为2.85%的PP-g-MAH。  相似文献   

8.
以Cu(Ⅱ)去除率和絮凝剂产率为考察目标,制备了壳聚糖基重金属捕集磁性絮凝剂(MC-g-PAM),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单体含量、总单体浓度、光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2种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MC-g-PAM最佳合成条件:丙烯酰胺(AM)质量分数为60%、总单体质量分数为35%、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反应时间为1.5 h,此时铜(Ⅱ)去除率为83.52%,产率为72.94%。MC-g-PAM因其优良的絮凝螯合性能使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为有机相,通过钛酸正丁酯的水解引入二氧化钛无机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二氧化钛(TiO2)水溶性高聚物杂化材料。讨论了二氧化钛溶胶质量分数、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对合成的杂化材料进行了红外、热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包裹在聚丙烯酰胺内部,同时,合成的杂化材料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复合引发剂合成氢氧化镁/聚丙烯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镁-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杂化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镁的存在可使杂化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同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对其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用量为整个体系的0.004%,单体质量分数30%.pH值为7~8,反应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1.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原料制备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将其用于海水的净化处理。考察了PDMDAAC与Al的不同质量比对絮凝指数FI、形成絮体厚度及体系稳定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确定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PDMDAAC/Al最适宜配比。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了絮凝剂投加量、反应pH值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浊度和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净化海水过程中形成絮体更大,沉降性能更好;随着PDMDAAC与Al质量比的增大,絮凝指数FI曲线上升越快速,絮体分层厚度越大,沉降速度越快,稳定动力学参数越大。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的最适宜混凝条件为:反应体系pH值为7.5,絮凝剂投加量为15.3 mg/L,在该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海水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值分别为65.2%和87.4%,实验结果与响应曲面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新型复合混凝剂PAC-PDMDAAC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简称PAC-PD-MDAAC)对印染废水进行混凝脱色处理,探索了药剂投加量、原水的pH、沉淀时间和搅拌时间对脱色牢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PAC-PDMDAAC处理印染废水,对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色度具有显著效果,COD去除率为67.4%,脱色率为50.4%。处理效果优于PAC,略低于PDMDAAC。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丙烯酰胺(AM)共聚反应的原料投加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制得不同性状的共聚产物(PDA),使用高岭土悬浊液对产物絮凝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在0.07%的过硫酸钠引发下,50℃条件下反应4h得到的共聚物PDA絮凝除浊性能最佳;同等用量的PDA比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PDMDAAC)具有更优的絮凝除浊效果;PDA与无机絮凝剂硫酸铝联合使用时,硫酸铝可显著提升PDA的絮凝除浊效果。本研究有利于系统认识DMDAAC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混凝特性,为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CPAM的制备及其对环境激素DMP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混凝沉降法作为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备受关注,而混凝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种类、性质是混凝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其中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4]。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高效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具有正电荷密度高、相对分子质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水溶性偶氮化合物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元共聚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考察了阳离子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三元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0×106,且水溶性好;对煤泥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流动性好的疏水改性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DMC-MMA),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P(DMC-MMA)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DMC)∶n(MMA)=7∶3、反应温度75℃、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时间8 h条件下制备的P(DMC-MMA)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最高除油率可达96%,且絮体不黏壁。  相似文献   

17.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壳聚糖-DMC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度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引发剂浓度16 mmol/L、壳聚糖与DMC质量比1:6、油水体积比1:1。最佳条件下平均接枝度达到110 %。将得到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用作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结果表明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且在pH值6.0、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李志坚  张秀玲 《应用化工》2007,36(4):367-369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氧化-还原体系和V-50复合),根据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共聚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25%、氧化还原引发剂浓度0.015%、V-50浓度0.075%、单体配比(质量比)为2∶1∶1,在此条件下,制得了特性粘度[η]达16 dL/g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链转移剂调控DMDAAC均聚物分子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工业级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反应单体、甲酸钠或甲醇为链转移剂,选择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分子量在800~9000的PDMDAAC.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质量分数、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pH值、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和链转移剂用量对聚合产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链转移剂对PDMDAAC分子量的调控作用及其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数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的除浊性能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聚合物(PDMDAAC)系列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除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借助于微电泳技术,探讨了该系列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并考察了其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优良的除浊效果,尤其对于高浊水;絮凝剂的特性粘度越高,阳离子度越高,除浊效果载好;PDMDAAC系列絮凝剂具有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两种功能,与PAC复配,PDMDAAC系列絮凝剂可使除浊效果更佳而且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