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淀粉糊化对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了糊化前后淀粉结构形态变化对它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速率、接枝率、支链分子量的变化及接枝物结构形态的差异,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糊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了高吸水树脂.考察了淀粉的物理状态、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共聚合温度等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确定接枝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质量分数0.0016%、引发剂浓度6 mmol·L-1、共聚合温度60℃.  相似文献   

3.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合成了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吸水性树脂,探讨了交联剂、引发剂、单体与淀粉配比、碱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黄玉洪  王有华  杨丽 《辽宁化工》2004,33(4):203-207
研究了以铈盐为引发剂 ,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探索了其反应机理 ,考察了氧化剂、还原剂、有机酸、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除油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AGU]=0.20 mol·L-1,mCTS/mCS=1/6,[AM]=1.0 mol·L-1,[Ce4 ]=5 mmol·L-1,T=60 ℃,t=3 h,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88%和92%以上.壳聚糖与阳离子淀粉质量比增大,转化率增大,接枝效率则随着壳聚糖用量增大一直降低,说明壳聚糖的存在,丙烯酰胺均聚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铈为引发剂,合成了氧化淀粉及可溶性淀粉等变性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详细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及淀粉性质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氧化淀粉,可溶性淀粉等变性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可获得比原淀粉高得多的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在瓦楞纸中的使用表明,添加0.5%的氧化淀粉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可使瓦楞纸的环压强度增加52%。  相似文献   

8.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及共聚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泉  黄少慧 《广州化工》1996,24(1):62-67
本文综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共聚物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申艳敏  张胜利 《河南化工》2010,27(16):48-50
研究了对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分别考察了单体淀粉比、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水解时间对吸水性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是单体淀粉比2∶1,引发剂用量0.1 g,交联剂用量0.01 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氢氧化钠用量5 mL,水解时间2 h。在该条件下聚合物在自来水和生理盐水中最大吸液倍率分别为217 g/g和45 g/g。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与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红  尚小琴 《广州化工》1996,24(2):65-68
本文介绍了淀粉化学改性-一种多功能的阳离子型造纸助剂的合成与应用,以淀粉为原料使之与聚丙烯酰胺经霍夫曼重排反应产物进行接枝反应而制得,介绍了其合成原理,工艺及使用效果,并与阳离子淀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H2O2和(NH4)2Fe(SO4)2为引发剂,研究了淀粉与醋酸乙烯的枝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在H2O2+Fe^2+引发体系中,加入抗坏血酸后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比较了H2O2+Fe^2+,(NH4)2Ce(NO3)8,K2S2O3等不同引发剂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村以共聚物中枝支链的平均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单体加入量,以及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高;并随H2O2浓度的增加,反应体系pH增大而降低。接枝频率随H2O2的浓度及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加入抗坏血酸可降低H2O2的活化能,接枝效率提高,使之在常温下亦有较高的单体转化率。硝酸铈铵虽然接枝效率较高,但价格较贵不适合工业大生产。K2S2O3作引发剂时,单体的总转化率太低,而且引发时,反应温度较高。H2O2体系虽然接枝效率较低,但是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亦可得到较满意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欣 《辽宁化工》2001,30(4):164-165,176
介绍了一种具有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以淀粉为原料,使之与聚丙烯酰胺经Hofmann重排的产物直接反应,合成接枝共聚物(St-g-PAM),并且在印梁废水处理及造约助剂等方面对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技术控制指标和产品组成,提出了以凯氏定氮法为基础、通过测定接枝产物除去均聚物前后的氮含量、计算接枝共聚反应聚合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以及接枝产品组成的分析方法,并以溴化法测定计算的聚合率为基准,通过物料质量恒算,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确定了以冰乙酸/乙二醇(体积比60∶40)为抽提溶剂,每小时回流6次,抽提6 h,完全除去均聚物的操作条件。研究了工业分析简化方法,忽略(阳离子)淀粉接枝骨架氮含量及其在抽提过程的损失,接枝产品中均聚物、接枝聚合物和接枝骨架的含量基本上可反映三者的真实含量,绝对误差小于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淀粉接枝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MMA、BA、AA和MMA-BA混合单体在木薯淀粉上的接技共聚反应;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的浓度、种类和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转化率、聚合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的上升,接枝效率均上升;单体浓度上升,接枝率、初始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也上升,但接枝效率则下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依MMA>BA>AA的顺序递降,使用MMA—BA混合单体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辐射引发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核辐射引发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与差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对该接枝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接枝型聚丙烯酰胺所具有的某些特殊性能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方法将丙烯酸接枝到木薯淀粉上。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丙烯酸用量对接核反应的影响。反应温度升高,过硫酸盐分解速率加快,淀粉游离基增多,能提高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单体转化率,但对接枝量和接枝效率影响不大。引发剂用量以3.0×10~(-3)mol/L为宜。丙烯酸用量以2.5~5.0mol/L为宜。增加丙烯酸用量,均聚反应加快,对淀粉接枝不利。红外吸收光谱证明,淀粉-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出现淀粉和支链聚丙烯酸的特征吸收峰。电子扫描电镜图片表明,原淀粉表面光滑,呈球形颗粒结构。接枝淀粉表面沉积着聚合物,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急剧下降可以看出,接枝共聚物的水溶液呈假塑性流体。高接枝量的接技物表观粘度较大,有较高的剪切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絮凝剂的工艺过程,测定了其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为接枝反应适宜的原料,淀粉和丙烯酰胺的最佳重量比为1∶2.75,最佳引发剂浓度为3×10-3mol/L;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絮凝效果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吸水性淀粉接枝共聚树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吸水性淀粉接枝共聚树脂的制备方法,主要特点,吸水机理及其在农业,医疗卫生,工业及环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淀粉的预处理方法对其接枝共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淀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如糊化、挤压、辐射、超声波、氧化、酸解和酶解等;通过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淀粉的结构、接枝共聚参数及其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优化接枝产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