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粉尘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之一。以西山煤电东曲矿12507低位瓦斯抽放巷为例,探讨了风动除尘风机及其配套的防尘措施控制掘进工作面粉尘的实际经验。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该措施,大幅度降低了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粉尘浓度,给井下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了粉尘对职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粉尘是矿山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威胁到矿山安全生产和职工身心健康。以某矿山巷道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借助流体软件Fluent构建了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掘进巷道的粉尘浓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与现场粉尘浓度实测值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与掘进面距离的增加,粉尘浓度整体上逐步减小,掘进工作面区域、抽风筒区域以及距离掘进面大约15 m的区域为掘进巷道中的重点除尘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提高作业环境标准,降低职工尘肺病发生几率,潞安集团李村煤矿对传统掘进工作面防尘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泡沫抑尘技术,并在1305风巷掘进期间进行应用。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工作面采用自动泡沫抑尘技术后粉尘浓度降低至197mg/m~3以下,大大提高了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白庄煤矿掘进工作面现有除尘设备无法对粉尘进行有效治理的实际,通过风流-粉尘运移规律模拟和长压短抽除尘技术,研发了以KJ76N型粉尘监测监控系统为平台的掘进工作面粉尘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除尘系统,有效控制了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建立了无尘安全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井下煤矿开采更加趋向于智能化与自动化,但井下掘进工作面仍然存在严重的粉尘污染。通过分析煤矿掘进工作面的粉尘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近些年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的进展成果,为加强煤矿安全、一线工人职业卫生健康、升级煤矿井下清洁化生产方式提供理论指导。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理论包括粉尘的产生与粉尘特性、粉尘在掘进巷道风流中的扩散及分布规律、润湿性和爆炸性以及粉尘沉降规律。同时,针对通风排降尘、喷雾降尘、泡沫降尘等在掘进工作面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在综掘工作面常用长压短抽通风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可以实现抽风和风机自身降尘2个作用的除尘风机的可能性,减少采煤机司机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从而改善采煤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掘进巷道是井下主要的产尘点之一,在掘进面处粉尘的浓度常常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对矿山掘进巷道内粉尘运移规律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掘进巷道不同通风方式下(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粉尘的运移扩散规律以及通风参数对排尘效果的影响;总结了不同通风方式下粉尘浓度的运移规律,不同通风方式下排尘的最佳通风参数;对未来的掘进巷道内粉尘扩散污染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矿山粉尘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闫高峰 《煤》2023,(9):107-108
在岩巷施工时,粉尘对作业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割煤速度和巷道成型、支护带来影响,且岩粉得不到治理,就会增加职工患矽肺病的概率。常村煤矿通过合理选择抽采巷层位、除尘风机的改进及应用、支护优化等措施,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粉尘浓度,降低了尘肺病的患病率;同时缩短了割煤时间,保证了巷道成型,提高了巷道掘进效率,为今后的岩巷掘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3个区: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建立了3个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分布较均匀;射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低,且粉尘浓度沿射程不断变化,离风筒出风口越远,射流断面粉尘平均浓度越高;射流卷吸比对进工作面粉尘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大,射流卷吸比越大,整个工作面粉尘分布越均匀,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的分布,正确评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和掘进通风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三、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除尘措施 随着煤炭工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除尘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和突出。机械化掘进工作面产生粉尘的主要因素是:切割岩体或煤体产生的粉尘,煤体下落或顶板冒落产生的粉尘,装运或转载产生的粉尘,机器运搬和支护清帮产生的粉尘,通风吹扬起来的粉尘。根据产尘的因素和尘源状况,机械化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除尘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韩路 《煤》2024,(2):62-65
为降低掘进粉尘质量浓度,改善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针对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难题,以高河煤矿w3306高抽巷为背景,设计了基于掘进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方式的干式过滤除尘系统,通过分析掘进工作面现场环境与粉尘扩散规律,明确了压风风筒与抽风风筒的安装位置,并在压风风筒上安装控风风筒优化掘进工作面的风流布局,提升了干式过滤除尘系统的吸尘能力,提高了掘进工作面的降尘效果。现场应用结果显示:开启除尘系统后,掘进机司机位置的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分别为97.67%和97.26%,二运机尾位置的平均总尘、呼尘降尘率分别为98.05%和97.58%,有效降低了掘进工作面的粉尘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1.
井下煤尘浓度分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东锋  王超 《煤炭技术》2013,32(4):73-75
煤矿业是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深入分析和探索维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煤尘是导致煤矿爆炸的一大因素,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的重要指标。文章分别从软件及硬件两个角度,对煤矿井下煤尘浓度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众 《煤》2012,21(4):17-18,27
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及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强度的增加,工作面煤尘浓度日益增大,高浓度煤尘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司马煤业公司综放工作面所采取的防尘技术措施,并对其效果做了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采工作面煤尘质量浓度大、降尘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利用尘源跟踪自动洒水喷雾降尘系统来进行采面降尘的设计方案。介绍了ZSCY-127型尘源跟踪自动洒水喷雾降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并在梨园矿宁庄井二1-21130综采工作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降尘装置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面的煤尘质量浓度,达到了预期降尘目的,有效地改善了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复配煤尘亲水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添加表面活性剂是提高煤尘亲水特性的重要方法,在矿井煤层注水及工作面洒水等降尘工序中有着重要应用。通过采用煤尘亲水性实验、表面张力实验就十二烷基硫酸钠(SDS)、C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及二者的复配试剂对淮南张集矿和汾西双柳矿煤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张集矿气煤煤尘的亲水性好于双柳矿焦煤的煤尘;SDS的最佳润湿质量浓度0.5%,且0.5%SDS复配0.1%AEO-9试液湿润能力在单体0.5%SDS溶液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立宁 《煤炭工程》2014,46(1):68-69
针对龙滩煤矿干式钻孔粉尘污染问题,应用了气动湿式孔口除尘技术。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主要特性,并对该系统在龙滩煤矿的现场应用及降尘效果进行了考察,降尘效率均在97%以上。该系统在龙滩煤矿的成功应用为治理煤矿井下干式钻孔粉尘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郑煤集团裴沟煤矿综采工作面全尘浓度较高,该矿根据防降尘原理,在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及运输路线沿途,对原综合防降尘技术体系进行改造、优化。改造后的系统可操作性好,实用性较强,极大地提高了降尘率,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李洁莹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10):36-37,41
煤尘严重污染井下空气,特别是呼吸性粉尘,严重危害工人身体健康。而且高浓度的煤尘遇到点火源还有爆炸危险,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是威胁井下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矿井下作业大部分都会产生煤尘,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会造成大量的煤尘飞扬,导致煤尘浓度增大,是井下煤尘的主要来源。分析了采掘工作面和转载点处煤尘产生的机理,指出煤尘产生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提出减少煤尘的技术措施,为设计高效除尘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郑煤集团裴沟煤矿在“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及运输路线内现有的综合防降尘技术体系应用基础之上,根据防降尘原理,并重点注重防降尘体系井下现场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进行针对性研究与改革,进一步优化了现行井下综合防降尘系统,确保了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极大的提高了降尘率,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煤矿除尘水幕是矿井生产中用于灭尘的一种方法,其使用效果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针对除尘水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改造后,实现了除尘水幕的自动控制,不仅净化了空气,还进一步提高了防尘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降低高浓度煤尘对井下工作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针对矿用自来水湿润性和黏度的不足,通过沉降实验与黏度测试实验,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发了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增效离子和纤维素组成的复合抑尘剂。实验表明:添加该复合抑尘剂后的溶液沉降煤尘仅需4.1s,且其黏度为矿用自来水的24倍,湿润性与黏度显著高于常用抑尘剂。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掘进机内、外喷雾中添加复合抑尘剂后,工作面全尘和呼尘的平均降尘率分别达95.0%和92.8%,较采用复合抑尘剂前的全尘和呼尘的降尘率分别提高了25.0%和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