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了能在高海拔、高寒、高辐射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得以生存发展,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川西高原藏族人民结合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藏族民居在高原上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川西高原若尔盖县藏哇村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川西高原藏族民居在聚落选址、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取材等在生态适应性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彝族民居建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选址环境、形体布局、结构构架、节点构造、材料利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生态的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彝族民居的建造特点,探讨地域建筑与自然环境、地形结合的方式,和对于现代地域建筑的建造启示. 相似文献
3.
4.
浙东南传统民居是浙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色。气候、地理等生态要素对浙东南传统民居有重要的影响。浙东南传统民居的选址环境、形体布局、结构构架、节点构造、材料利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生态的适应。研究浙东南传统民居如何适应当地生态有助于深入认识传统民居地域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坛镇红坡村的“闪片房”,和东旺乡跃进村的“土掌碉房”为例,分析了高寒坝区和干热河谷两种不同地域环境中的,藏族民居中应对外部自然地区条件,结合民族性元素所采用的生态低技术策略。研究要点包括地域环境对策、建筑技术方式和空间秩序体系三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两个民居案例的外部地区环境、建筑材料、结构体系、空间形态、宗教核心和装饰艺术等要素,文章最后总结出:云南藏族民居根据所处地域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适宜技术,以满足实用、经济、集约、高效美观的需求,在村落、建筑和空间各层面都体现出当代广大建筑所需要采用的生态低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7.
8.
湘西传统侗族居民具有较为独特的民族特性,其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建筑结构,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建筑方面设计财富,对于行业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湘西传统侗族居民建筑呈现出的特点,明确基于生态适应性湘西传统侗族民居建筑改造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地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四川民居如何利用地形和适应湿热气候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最经济节省的方式获取最有效的居住空间和理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指出四川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构建经验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在当今的建设中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借鉴淮安地方传统建筑生态保护策略,分析淮安民居的单体形态设计,装饰装修技术,建筑材料选择及文化生态表达,以期达到发展和延续我国广大地区地域建筑特征的目的,同时也为修缮保护地域建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分析新疆喀什教地区自然生态与文化背景,探讨喀什维吾尔族民居的特征。可分为原、民宅类型及合院住宅类型,并叙述其各自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2.
壮族是干栏式建筑的主要发明者和干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黑衣壮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民居中蕴含的低技术被动式的原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实地进行详细调研基础上,从原生态策略的角度对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对其原生态的设计策略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表征了建筑发展的适应性规律。建筑适应性规律包括三个层面: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人文适应性。本文论述了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自然适应性,即适应岭南的气候、地理等条件;其社会适应性在于适应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其人文适应性表现在反映特定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岭南汉族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以自然适应性为前提条件、以社会适应性为根本动力、以人文适应性为价值指归。 相似文献
15.
集合住宅储藏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现状指出我国在集合住宅储藏空间设计上的不足,并结合部分住宅套内空间的举例阐述了有关集合住宅储藏上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创造整洁、高效、美观的集合住宅储藏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开展中国传统民居可继承性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民居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民居设计和改建的三种主要方法,总结了一些省份在推动民居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强调传统民居设计建设必须要政府加大指导,设计师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和时代需求,广大农民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王群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5,27(6):16-20
通过对国内外民居景观资源开发模式的对比研究,解析了民居景观拓展对传统建筑文化、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的影响,对民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景观规划的角度,提出在发展西部乃至全国的民居景观旅游经济的同时应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并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在长期的自然、社会、文化变迁中,滇西纵谷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境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与空间资源利用、环境适应、文化变迁等相匹配的生态价值观。该文在分析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从生态的角度,总结其居民对所处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和文化生态适应性,为今天人居环境的生态建设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