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琼 《建筑知识》2014,(3):4-4,7
随着2l世纪中国全面推进的改革发展,更加现代化和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受到各种不同人群的关注及青睐。一些现有的滨水空间由于设计过早、设施陈旧、缺乏活动性慢慢地无法满足市民多元化户外活动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本文将通过长沙梅溪湖西片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作为案例,对多元化的滨水公共空间作较为深入的研究及探索。  相似文献   

2.
3.
城市的滨水区是城市的水域空间,主要由活水和陆地生态环境组成,可以优化城市环境和弘扬历史文化.城市滨水空间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生态和开发方面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论文指出滨水空间的合理规划对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城市必须重视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探讨了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重视整体规划,保...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重要公共空间的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对于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归纳出应寻求的解决方法及开发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林瑞翔  庄宇 《城市建筑》2023,(6):164-171
温州是典型的以水网密布为主要地形特点的城市。当代温州城市空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特色的依托水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以温州中心城区(面积70 km2)为例,通过对其滨水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文脉、形态的考察,回顾其构建历程,试图寻找对以水网为主要地形特点的广泛城市,在自上而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莉 《山西建筑》2010,36(34):10-11
针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现状,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明确了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思我国滨水公共空间开发过程中的公共性缺失现象,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开发的公共价值观念,并在此立论基础上提出滨水公共空间开发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的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被大量私人封闭式社区占据等公共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滨水区复兴经验和西方公共信托原则,并根据我国《宪法》与《物权法》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权益必须要有相关法制措施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界定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规划"白线"管理办法及其制度保障措施,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惠及所有市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杨泗港开发区概念性设计的分析,探讨了滨水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与手法,指出滨水城市公共空间是滨水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好坏与设计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1.
荷伯特城市滨水区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华  卜菁华 《华中建筑》2005,23(1):109-111,119
该文以萨利文海湾总体规划为基础,提出了荷伯特滨水空间改造所涉及的两大核心概念——即“硬质”的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层”概念和“软质”的城市活动方面的概念,并通过荷伯特滨水区改造的具体实施内容加以分析论证。吸取荷伯特滨水区改造中有关“层”级界面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理念,对于提高我国滨水环境开发建设水平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聚焦传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以武汉这一典型滨水城市为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滨水公共活动空间类型:滨水街道、堤岸和水面,逐一分析空间特征,考证滨水活动,探索滨水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的互动关系,为当前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玉堂  祝卿 《华中建筑》2011,29(1):72-74
该文以南阳社旗县赵河南岸城市设计为例,力图结合我国中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在协调滨水空间开发的经济性、生态性与景观性三方面上提出一套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南 《华中建筑》2005,23(6):118-120
援引阿摩斯·拉普卜特的理论,尝试提出可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文主义的场景策划概念,并从尺度、设施与管理三个层面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16.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  相似文献   

17.
张维  杨毅 《华中建筑》2005,23(3):64-66
该文介绍了“锦绣长江”征集方案的八个设计趋势,即时代化、科技化、生态化、地方化、个性化、价值化、整体化、生活化。总结了在武汉新区城市滨江空间设计的经验体会,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合理的规划布局、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丰实的建筑空间特征、双重功能的绿化系统、立体的动态旅游观景系统、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滨水度假酒店的特点,从视觉和体验感两方面阐述滨水场所的营造方法,针对性地研究度假酒店与水体的关系,以及度假酒店滨水环境和过渡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滨河空间场所精神延续和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皓  王晋华  田朝阳 《华中建筑》2012,30(4):103-106
社会结构和条件的改变引起场所的变迁,但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条件。该文基于场所理论,解读了场所精神,分析了河流场所精神的构成,通过对东风渠滨河公园场所精神的分析,探讨了滨河空间场所精神延续和更新的途径。场所精神对于营造具有强烈归属感的滨河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臻 《建筑与文化》2013,(11):100-101
国际邮轮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邮轮码头的建设,很大一部分相同类型的工程位于海港城市中心的旧港区。伴随着城市港区滨水地带的开发复兴,邮轮码头客运站在规划设计时更多地考虑了位于滨水区交通建筑的社会功能。本文从港城的文脉延续、滨水公共空间的构建以及港城滨水意象的塑造等方面解析了当代邮轮码头客运站设计中出现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