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及人体摄入量初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常见植物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估算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人均日摄入量。精炼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大豆油0.89%~3.48%,菜籽油1.97%~4.76%,玉米油1.75%~6.19%,葵花籽油1.48%~2.36%,花生油0.10%~0.47%,棕榈油0.12%~0.28%,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多不饱和脂肪酸(t—C18:2、t—C18:3)为主;专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替可可脂(CBR)和植脂末用油40%~50%,代可可脂(CBS)、烘焙和夹心用油中3%~5%,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t—C18:1)为主。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1.06g,其中城市1.44g,农村0.92g,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0.42%、0.61%和0.36%。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氢化制备低反式脂肪酸大豆油脂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Agilent112-88A7 HP-88毛细管色谱柱的气相色谱和Avatar 370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相结合的方法,对质子转移膜式电化学氢化制备的低反式脂肪酸的大豆油脂进行分析,其中气相色谱法中各脂肪酸的检出限为3.2~11.4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30%~1.45%,试验表明两种方法对反式脂肪酸的定量结果一致;经过6 h的电化学氢化反应,当氢化大豆油脂的碘价由原料油的130.04 g I2/100 g下降到88.86g I2/100 g时,亚麻酸9c,12c,15cC18∶3质量分数由6.84%下降到0.28%,硬脂酸C18∶0质量分数由4.36%上升到10.44%,产品中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62%,主要是7.15%的9tC18∶1,0.74%的9t,12tC18∶2和0.36%的9t,12t,15tC18∶3。  相似文献   

3.
氢化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了氢化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了色谱柱温对反式脂肪酸分离效率的影响.最佳色谱条件为:H2压力60 kPa,空气压力50 kPa,柱前压220 kPa,程序升温120℃保留3 min、8℃/min升温至175℃保留28min、3 ℃/min升温至215℃保留20min,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60℃.方法最小检测量≤5.50μg/mL,线性范围为饱和脂肪酸(18:0,20:0)8.0×10-3~5.4×10-1 mg/mL,不饱和脂肪酸(9t-18:1、9t 12t-18:2、9c-18:1、9c 12c-18:2)1.66×10-2~1.06 mg/mL(R2>0.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28%~0.93%,t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甲醇钠-甲醇、氢氧化钾-甲醇、浓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4种甲酯化试剂的浓度、用量及甲酯化时间和温度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以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RT-2560(100m×0.25mm×0.2μm)毛细管柱为基础的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C18:1—9t,C18:1—11t,C18:2—9t,12t和C22:1—13t 4种反式脂肪酸的最小检出浓度在0.77—4.08mg/kg之间。4种反式脂肪酸不同添标浓度回收率为98.44%-101.23%,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差在0.22%-1.31%之间,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武汉部分小型市场散装食用植物油和-些餐馆的废弃油脂,以所含脂肪为基准,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12%-0.25%、3.63%-6.58%。表明天然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但油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葵花籽油在不同精炼阶段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了葵花籽油在不同精炼阶段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物理精炼的葵花籽油中C18、C18:2、C18:3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22%±0.03%、2.31%±0.23%和0.03%±0.01%;化学精炼的葵花籽油中分别为0.05%±0.01%、0.69%±0.26%和0.02%±0.01%。在物理精炼末期水蒸汽蒸馏工序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迅速增加。化学精炼的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由于在物理精炼的末期使用了高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化学精炼高。在物理精炼中为了减少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应仔细研究水蒸汽蒸馏工序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加热为对照组,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对非共轭亚油酸(C18∶2)的热诱导顺/反异构化的分子机制。由加热试验可知,C18∶2-9c,12t和C18∶2-9t,12c为加热大豆油脂中的主要反式异构体。随着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加热时间的逐渐增强,反式亚油酸含量随之增加。3种油样加热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量的排序为:NaOH处理后油样>H3PO4处理后油样>未处理油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单反式亚油酸的量高于生成双反式亚油酸的量。在温度260℃加热8 h时,经NaOH处理的加热油脂产生的单反式亚油酸(C18∶2-9c,12t)最多,达1.222%。通过Gauss软件对油脂中的双键进行分析,可知常规加热形成C18∶2-9t,12t需要跨越能量分别为235.986,223.846 kJ/mol两个能垒,而当油脂进行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后产生的反式亚油酸的能垒降低,表明H3PO4处理或NaOH处理均会增加加热油脂反式异构体的几率,其中NaOH处理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0.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对亚麻酸甘油三酯在200~240℃加热2~48 h反式产物的动力学的影响。采用高极性离子液毛细管柱分析亚麻酸甘油三酯高温加热,结果有3种单反式(C18:3-9t,12c,15c、C18:3-9c,12t,15c和C18:3-9c,12c,15t)和2种反式(C18:3-9t,12c,15t和C18:3-9t,12t,15c)异构体生成,该反应为零级反应。L-AP虽然不改变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反应级数,但是能降低单反式和双反式异构体的形成速率,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单反式异构体的形成,主要作用位点是先阻止亚麻酸链上15位氢发生异构,然后依次是9位和12位氢发生异构。此外,建立L-AP存在条件下,亚麻酸甘油三酯热致异构反式产物浓度与加热温度和时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氨丙基硅胶柱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氢化大豆油作为对照。采用银离子固相萃取柱分离甘油三酯和磷脂中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气相色谱仪测定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在3种反刍动物脂质中检测出trans-16:1,trans-18:1和trans18:2 3类反式脂肪酸,其中总脂质和甘油三酯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羊肉脂质,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4%和7.38%;磷脂中总反式脂肪酸最高的是牛肉脂质,占总脂肪酸的5.89%。银离子固相萃取柱能够从反刍动物脂质中分离出9种trans18:1异构体,其中含量最高的是11t18:1,分别为总脂质、甘油三酯和磷脂trans18:1的30.33%~39.03%,38.08%~45.09%和27.10%~44.47%。通过PLS-DA分析3种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异构体之间的差异,羊肉脂质中甘油三酯中的9t18:1和磷脂中的11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牛肉脂质(P<0.05);牛肉脂质中磷脂中的9t18:1和15t18:1含量均显著高于牛奶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牛奶脂质磷脂中的12t18:1和16t18: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牛肉脂质和羊肉脂质(P<0.05)。反刍动物磷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氢氧化钠-甲醇对样品中的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气相色谱仪测定,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测定了国内5家知名焙烤企业抽检的41种不同用途的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通过分析发现:不同用途的人造奶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所差异,而反式脂肪酸的组成基本一致:主要是C18:1 6t、C18:19t、C18:1 11t和C18:2 9c12t、C18:2 9t12c。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为0.271%反式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8.245%。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1%的共有35种,占总抽检数的85.4%;含量3%的有两种,占总抽检数的4.88%。本次研究较客观地反映了目前国内主流市场上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情况,为国家风险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培养和强化消费前阅读营养标签的习惯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P-Sil88毛细管柱为分析柱,考察在不同载气(氦气和氮气)和不同加热温度(等温180 ℃和梯度升温)条件下对不同食品基质中C18:1、C18:2和C18:3顺-反脂肪酸异构体分离度和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氦气为载气,在起酥油、黄油、饼干和蛋糕4 种食品基质中,C18:1 13t,14t(6-8c)和C18:1 9c的分离度大于1.0,可清晰分辨并准确定量不同浓度C18:1的4t~13t,14t异构体,不会低估C18:1反式脂肪酸异构体总量。在植物油中,载气类型对C18:2顺反异构体的分离度和含量无影响;相比氮气,氦气在C18:3顺反异构体分离上具有一定优越性,但总量无显著差异。氦气作为同时测定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载气,定量准确且样品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就地环氧化合成环氧大豆油工艺。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讨论双氧水用量及粗品精制对产物影响,考察催化剂使用期限,该工艺条件制备产品质量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该实验采用自动索氏抽提仪对不同大豆品种提取油脂,气相色谱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酸败仪测其氧化稳定性方法,研究不同大豆品种提取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其氧化稳定性之间关系。实验发现,一般而言,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大豆品种油脂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亚麻酸含量较高品种油脂氧化稳定性较差;但有些大豆品种,如:栽培种169号,野生种y112号大豆脂肪酸组成,其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0.89%、13.45%,测得诱导时间却较长,分别为8.15h、8.25h;分析原因,发现其中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可阻止或延缓油脂氧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豆加工产业是涉及油、肉、蛋、奶等民生产品的重要产业,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油脂及饲料原料市场供应意义重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大豆贸易全面放开,大豆加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必要对大豆加工历史进行回顾,对大豆加工产业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我国大豆加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原料采购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销售溢价能力等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管理好国际价格风险、提升加工环节精细化能力、提升产品及销售溢价能力三个方面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5.
大豆卵磷脂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大豆油脚中提取大豆卵磷脂,通过真空浓缩、丙酮脱油、乙醇提取、吸附脱色、过滤、浓缩等工艺对提取条件做了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的脱油温度和时间,乙醇的提取温度和时间以及吸附剂的选择是影响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用最佳工艺提取得到了纯度为82%的大豆卵磷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豉的生产技术,介绍了毛霉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和细菌型豆豉等3种豆豉的原料、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同时还介绍了利用曲霉型豆豉生产豉油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豆油油脚提取大豆甾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油脚经皂化、酸解、甲酯化、冷析沉淀、醇洗、结晶后可得到含量为94.8%大豆总甾醇,气质联机分析表明,其中β-谷甾醇44.1%、豆甾醇28.0%、菜油甾醇21.7%。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1.0%, 2.5%, and 5.0% purified soybean oil and thermally oxidized soybean oil on the stability of 100 ppm β-carotene as a fat-soluble vitamin A and singlet oxygen quencher in isooctane have been studied. The samples were stored under 1000, 2000, or 4000 lx at 20 °C for 2 days and at 50 °C for 16 days in the dark. The β-carotene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centrifugation and filtration of vegetable mixture, during sample preparation for β-carotene analysis by HPLC, decrease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rom 4.13% to 1.02%. The purified soybean oil and thermally oxidized soybean oil stabilized β-carotene in isooctane under light and in the dark at α = 0.05. The losses of β-carotene, with 1.0% purified oil, 1.0% thermally oxidized oil and without any oil during 48 h under light, were 11.2%, 80%, and 100%, respectively. 100 ppm TBHQ had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β-carotene in isooctane at α = 0.05. The β-carotene stability decreased as the light intensity increased from 1000 to 2000 or 4000 lx at α = 0.05. The stability of vitamin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drinks enriched with fat-soluble vitamins and antioxidants during storag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by adding approximately 1.0% high quality non-oxidized soybean oil.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固体超强酸催化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和酯交换制备单甘酯,通过二级分子蒸馏纯化单甘酯。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大豆油30.0 g,大豆油脂肪酸20.0 g,反应温度200℃,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添加量0.26%(占大豆油和大豆油脂肪酸质量),甘油添加量12.66 g和反应时间4.81 h。在最佳条件下,反应得到的甘油酯混合物中,单甘酯含量达到69.82%。甘油酯混合物在Ⅰ级135℃分子蒸馏除去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在Ⅱ级185℃分子蒸馏蒸出单甘酯,得到产品中单甘酯含量为96.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