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6月28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在扬州举办的2011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介绍了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体系构建与试评估结果。据介绍,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是中国城科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其成果首次收入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作为报告的第五篇提出并构建了城市宜居发展指数体系。推出指数的目的是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的下一轮发展机遇将是以宜居为主体,创新为基础,包容为条件下进行的变革。地下空间在这一城市转型关键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城市地下空间的实施和建设可以带动土地集约开发与价值提升,打造宜居、高效、低碳、便捷的现代城市模式,建设经济、环境、社会立体共存、相互包容的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系统。本文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促进整体宜居环境发展进行研究。以杭州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为实践基础,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3.
2013年《年度报告》采用与去年相同的结构框架,主体结构通过最新进展、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对2012年度的情况分别予以描述。同时,基于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最新数据,继续发布最新一期的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持续关注我国城市在低碳生态发展方面的路径与成效,当前结果已能初步呈现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端倪。在以往报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设信息》2010,(13):8-10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在大会开幕式上,对当前极受关注的低碳、生态、宜居——三个关键概念进行了解读。同时,邹院士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对我国未来理想城市建设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和周边技术,从下凹式绿地、小区绿化系统、小型人工湖、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方面论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达到打造生态、宜居、低碳城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12年6月12至13日在桂林市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主题报告,广西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致辞。来自英、美以及中国各省市的15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围绕“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绿色交通规划和公交优先策略”等议题,分十儿个论坛参与演讲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河北曹妃甸新区今年计划投入资金300亿元以上,要率先在全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宜居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8.
关于重庆低碳型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庆市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的发展策略,使得低碳城市的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程,也促使绿色建筑、低碳能源、绿色交通及低碳产业等规划涉及技术的研发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五个重庆"的建设中,从广义宜居的角度,通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沙跃家在会上作了题为《信息化助力城市发展》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影响人类进程的两大因素,两者的交汇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智慧。包括: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知识型人才的聚集;打造高效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城市生活,助力城市以低碳和环保方式发展,提供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连接,无碍通行。  相似文献   

10.
深圳国际低碳城是深圳市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一次大胆尝试。国际低碳城的建设为我国摸索了一条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融合、资源开发和生态文明结合的城市发展新路。在国际低碳城发展过程中,要突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在硬件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低碳产业建设,加速产城融合,建立和完善"低碳智慧城区"的创新建设模式;在软件建设过程中,则应把推进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作为重点,以文化建设为龙头,打造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的新型城区,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帖黎  南仕 《中州建设》2011,(7):71-7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居环境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趋势和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低碳生态的宜居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12日,2012(第七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桂林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开幕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作主题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致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4》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2014不仅在2013版的基础上更新了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优地指数的评估结果,对排名前十位的城市进行分析,还对4年的城市变化动态进行梳理,根据城市的变化轨迹,找出城市发展方向与路径;同时探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分布,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作出展望。2011年6月29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生态委")在扬州"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十二五规划年间,我国制定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的我国,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本文就此进行思考,浅析如何在低碳城市下,进行生态宜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5.
陆惠泉 《建筑施工》2010,32(10):1080-1081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建设宜居低碳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上海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对上海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道作为城市建设的新理念,适应了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绿道具有线性联系、公共游憩及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宜居城乡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提出中小型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绿道的策略,并以仙居县绿道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定位、绿道分级分类、规划结构以及示范段的详细设计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余柏椿 《规划师》2007,23(3):12-14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处在"巨型化"和"宜居化"平行发展时期."巨型化"不等同于"宜居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巨型城市"在交通、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治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了城市的不宜居.应提倡建设宜居小城市,将"宜居小城市"纳入我国城镇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8.
萧乐 《室内设计》2018,(3):69-72
古往今来,气候特征对人类历史上 各种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 用。虽然现代文明已经发展到可以抵御部分 气候带来的灾害,但是在目前所倡导的城市双 修、节能减排、绿色宜居,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大背景下,通过城市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自然 气候带来的益处,减少不良气候带来的危害, 从而达到生态宜居,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最终目 的。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 气候多变,在山地气候研究中又以河谷气候变 化最为复杂,河谷城市形态受气候及其它因素 影响与平原城市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 本文选取具有典型河谷特征地形的奉节县为 例,研究通过城市形态利用较为复杂的局地 气候,最终达到建设生态城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宜居型城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术界和实践中对“宜居型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其与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研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本文在梳理“宜居型城市”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宜居型城市”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必然要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契机等内在复杂关系,并尝试建立“宜居型城市”建设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性评判的五类一级指标,最后提出在“宜居型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仇保兴 《城乡建设》2021,(16):36-41
重建城市微循环是建设韧性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提升城市宜居与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和规划建设模式变革的未来趋势,这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应当在北京率先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