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利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实现夏季供冷的模式,其特点是在热电厂设置汽轮机抽汽驱动的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或循环冷却水余热,梯级加热热网水;在用户热力站设置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和溶液调湿型空气处理机,承担用户夏季空调冷负荷。该方式夏季利用热电厂的高温热水驱动制冷机,可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设备利用率,降低夏季城市的供电负荷。  相似文献   

2.
冷热联供热网的用户回水加压泵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亿 《区域供热》1996,(2):25-31
一、前言量的5%(凌晨)到100%间变化,每个用户的近几年,随着热电联产和城市集中供热循环量则会在0%至100%间变化。事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酝酿热电冷三联2.流量调整幅度大。供方式全面解决城市能源与环境问题。方案采暖系统往往采用质调节,部分负荷时之一是在热电厂产生高温水通过热网送到各将供水温度降低。为了避免垂直失调和水平建筑。在建筑内通过吸收式制冷机利用热水失调,总循环量不会降的太低。而采用吸收式为热源制冷为空调提供冷源,同时通过热交制冷的系统,为了保证制冷效率,不希望降低换器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对于不宜修建…  相似文献   

3.
一些欧洲与亚洲国家已发展了满足建筑冬季供暖的区域供热系统,并以独立的电力压缩式制冷用于夏季空调的使用。存在两套并行的供暖与制冷空调系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因此城市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应考虑保持城市热电厂在夏季仍采用热电联产生产,实现热电厂区域热制冷以满足建筑在夏季的空调供冷,以使热电厂全年以高效率的热电联产方式运行。这种热电厂冷热联供系统为建筑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本文以2004年的热电联产实际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对三种不同发展情景下通过发展热电厂夏季热制冷可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5)
热电联产利用发电后工作介质的热能,以蒸汽或热水形式向用户供热,热电联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CO2排放量。它有多种组合形式,如采用背压汽轮机系统、抽汽凝汽式汽轮机系统、燃气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内燃机余热利用系统,以及联合循环余热利用系统等。它可由工厂自备电厂实现,也可由公用事业的大型热电厂实现。大型热电厂有规模大、效率高、环境保护易于实现等优点,但也有热网投资大、运行损耗大等缺点。它适用于热负荷集中的工厂区或城区供热。  相似文献   

5.
一些欧洲与亚洲国家已发展了满足建筑冬季供暖的区域供热系统,并以独立的电力压缩式制冷用于夏季空调的使用.存在两套并行的供暖与制冷空调系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因此城市能源系统规划建设应考虑保持城市热电厂在夏季仍采用热电联产生产,实现热电厂区域热制冷以满足建筑在夏季的空调供冷,以使热电厂全年以高效率的热电联产方式运行.这种热电厂冷热联供系统为建筑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本文以2004年的热电联产实际数据为依据,综合考虑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对三种不同发展情景下通过发展热电厂夏季热制冷可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
李锋  付林  赵玺灵 《区域供热》2013,(3):52-55,69
常规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烟气的排烟温度一般高达90℃以上,能源浪费极为严重。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并通过北京市某燃气热电厂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供热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技术的工艺流程,并从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大热网供热系统为例,根据热泵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基于吸收式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指出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用热电厂抽气(排气)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与此同时,大家提出了许多评价该系统是否节能的方法。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其结果将直接影响热电冷系统的发展。为此,我们汇集了各种评价方法,并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电厂总热效率评价方法,目的是寻找出种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从而促进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我国北方地区供暖主要采用哪几种方式?陈振楼:我国基本的供热方式大致有三种: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供热,家庭燃煤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目前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均有一个或几个热电厂为热源的热网,如北京市随着高碑店热电厂的并网和城区管网的进一步扩建和改造,供热面积可进一步发展到  相似文献   

10.
该集中供热系统集成了低温循环水废热利用、汽轮机驱动循环水泵、混水供热和管网自动化调控系列节能技术.详细阐述了每一分项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果.分析表明该集成节能技术适用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并能获得较大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鉴于北方城市存在的集中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热网热量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喷射式换热机组、喷射式热泵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喷射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该供热方式在电厂首站采用凝汽器、吸收式热泵、喷射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8%以上;在热力站采用喷射式换热机组将一次热网回水降至35℃,提升管网热量输送能力58%左右。该供热方式可大幅降低供热煤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解决城市集中热源供热能不足和冬季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析的方法,定义了等效发电效率,对常用热电冷联产系统形式的节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对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而言,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是有条件的,应选取合理的方式,优化设计和运行方案;相对于当前有些热电厂夏季负荷不足的情况,热电冷联产是节能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节能率在7.8%~39%之间。建议利用现有的热电联产条件,发展热电冷联产系统,提高现有热电厂的设备利用率和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电空调制冷所引发的问题,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将热电联产改造为热电冷联产,利用热电厂的热量作为城市集中供冷的驱动能源会带来较好的社会综合效益。探讨了我国供暖区热电厂集中供冷的影响因素、限定条件、经济性、实施要点等内容,并提出了技术建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中供热,热电合产是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有效措施。据有关资料介绍,许多技术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其中苏联居于首位,据1977年统计,苏联热电联产的供热能力达21万百万大卡/小时,供热汽轮机组占汽轮机组总容量的35%。其次是西德,  相似文献   

16.
翼柳颖 《区域供热》2014,(1):104-108
通过分析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热源及热网技术水平、运营模式、盈利情况等,提出发电公司由趸售热能模式向源网合一模式转变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结合吸收式余热回收大温差供热技术与传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的对比分析,对运行成本进行比较测算。  相似文献   

17.
黄建恩  郭民臣 《暖通空调》2006,36(12):35-39
利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定义了等效发电[火用]效率,对常用热电冷联产系统形式的节能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相对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而言,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是有条件的,应选取合理的方式,优化设计和运行方案;相对于当前有些热电厂夏季负荷不足的情况,热电冷联产是节能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节能率在7.8%~39%之间。建议利用现有的热电联产条件,发展热电冷联产系统,提高现有热电厂的设备利用率和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现有的水泥生产线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技术背景出发,介绍了回转窑筒体散热及回收利用情况,同时采用热电冷联产,夏季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冬季产生热水供暖,过渡季采用闪蒸技术提高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从而更加合理的利用回转窑筒体散热。  相似文献   

19.
集中供热工程——联邦德国高温热水网考察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中供热的热介质有蒸汽和热水,热水网同样以汽轮机抽汽或背压排汽经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热介质——水,在一级或多级加热器中,达到所需的110~180℃热水经输送管直接或间接地供向用户。放出热量后的60~70℃热水,则从回水管返回热电厂,重新加热构成闭式循环,如图一。  相似文献   

20.
吸收式燃气空调经济适用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分析了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燃气空调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和夏季采用电力空调制冷、冬季采用集中供热两种方案的经济性,得出了吸收式燃气空调适用的建筑面积、燃气价格、吸收式燃气空调机组价格、集中供热费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