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组膜生物反应器(反应器1未投加粉末活性炭,反应器2投加粉末活性炭量为500mg/L)研究了在相同的进水和运行条件下其混合液特性和膜过滤阻力的变化.研究发现:加入活性炭可有效延缓混合液的黏度,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微细颗粒的含量和膜过滤阻力的增加,而且黏度和EPS含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分析认为膜孔堵塞仅在很短的时间内(≤1 min)起作用,因此膜孔堵塞模型可并入膜本身阻力模型;大于膜孔径而小于1 μm的颗粒物是形成沉积层的主要物质,而沉积层阻力是膜过滤的主要阻力.  相似文献   

3.
磁性粉末活性炭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磁性粉末活性炭,并利用磁性粉末活性炭小试装置研究该工艺对江苏省某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能,为磁性粉末活性炭工艺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3种不同负载比的磁性粉末活性炭在稳定阶段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说明装置内存在硝化作用;4种材料对DOC、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均在20%左右,随着负载比的提升,材料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表明磁性物质的负载会促进硝化细菌和异养菌的生长。磁性物质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种类的比例。磁性粉末活性炭工艺在长期运行中保持较高的稳定性,4种材料对铁离子总体呈现截留作用。  相似文献   

4.
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工艺的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滤池前端投加粉末活性炭(PAC)T艺的水处理效果,模拟其他位置投加PAC时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情况,并与滤池前端投加PAC工艺的去除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说明:在滤池前端投加适量的PAC可以将过滤对COD‰、UV254的去除率提高20%以上,CODMn、UV254平均去除率约为26%、27%;滤池前端投加10mg/LPAC时,沉淀、过滤两个过程对CODMn、UV254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40%、55%,与混凝过程投加15mg/I。PAC时取得的效果相当,说明滤池前端投加PAC能更好地发挥其吸附作用,利用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王文华  赵瑾  姜天翔  王静  张雨山 《化工进展》2016,35(9):2967-2972
超滤膜的有机污染问题是膜法海水预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工程应用面临的重要挑战,粉末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常用的膜前预处理手段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了直接超滤和投加粉末活性炭后对海水中有机物的截留能力,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超滤膜截留有机物的影响机制,并考察了海水超滤过程中通量变化及膜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能够强化超滤膜对海水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当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00mg/L时,整个系统对海水中DOC去除率从直接超滤时的55.1%提高到77.6%。利用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疏松滤饼层能够显著提高超滤系统对海水中腐植酸类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与直接超滤相比,粉末活性炭-超滤系统对改善膜通量的作用有限,但粉末活性炭形成的滤饼层能够避免超滤膜与有机物直接接触,可显著减缓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的提高,粉末活性炭被广泛用于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单元。但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低、投加量难以精确控制,导致投加浪费及出水水质不稳定。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进水水量、进水水质及进水温度等影响因素,提出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预测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预氯化对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和中试两种方法研究了预氯化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滤池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会有一定影响,氯化使活性炭碘值略微降低,说明氯化会破坏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影响活性炭吸附小分子量物质的能力,但是氯化对活性炭内部较大孔径结构影响与活性炭种类有关;氯在活性炭滤层中沿炭层深度衰减,氯的影响深度约为40cm左右;在试验水质条件下,水中余氯会延长活性炭滤池的挂膜时间,但在生物膜发育成熟后对滤池的运行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水厂粉末活性炭投加中存在的人工干预多、投加精度低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工艺要求,设计出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粉末活性炭湿法自动投加系统。系统包括料仓装置、上料装置、制备装置、供料装置及辅助装置等硬件设备;并建立中控室监控系统、上位机、 PLC和无线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连接;编写了系统控制程序和人机界面程序;通过采集到的原水COD及进水量等数据,控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实现其投加量的精确化控制和投加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对宜兴市西沈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PAC投加量对溶解性有机碳(DOC)、UV烈及SUVA的去除以及原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OC、UV_(254)及SUVA的去除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当PAC投加量30mg/L时,PAC会优先吸附原水中小分子量的天然有机物(NOM);当PAC投加量达到80mg/L后,原水中分子量超过10 k的大分子NOM的去除率最高,且PAC投加量在0~100 mg/L范围内时,分子量在3~10 k范围内的NOM去除率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姜蕾  金磊  胡涛 《净水技术》2022,(12):127-130+152
文章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4类18种典型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30 mg/L、反应时间为30~1 800 min条件下,抗生素总去除率为13.8%~52.5%,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抗生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征。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可去除性存在差异,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去除效果相对较好,磺胺类去除效果一般,氯霉素类较难去除。结果说明,可结合原水系统预处理或水厂头部预处理环节的粉末活性炭投加,一定程度上吸附去除原水中的抗生素污染,减轻后续水厂净水处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采用粉末活性炭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结果表明,不同的投加点处理效果明显不同,选择合适的投加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对改善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特点和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特征,在基础上,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在混凝过程中的使用问题,主要包括炭型的选型、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和投加过程中的条件控制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混凝剂投加情况,得出三者问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给水处理工作提供帮助。选取不同原水时混凝剂的投加情况为研究对象,包括聚硫氯化铝、硫酸铝,对混凝剂投加量进行调查。采用混合原水时,聚硫氯化铝投加量略高于采用陈行原水时的投加量。作为混凝剂,聚硫氯化铝混凝效果优于硫酸铝,但硫酸铝能够有效控制出厂水铝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活性炭吸附有机物的特点和原水中有机物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在混凝过程中的使用问题,主要包括炭型的选择、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和投加过程中的条件控制等  相似文献   

16.
化学预氧化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静态批量试验方法,分别在水样中投加KMnO4、H2O2、ClO2和O3进行预氧化,然后再投加不同剂量的絮凝剂PAC,充分沉淀后,检测出水浊度和TOC.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来评价预氧化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浊度和TOC去除率的提高与其氧化剂的投加量有关,在最佳的氧化剂投量下,经过KMnO4或H2O2预氧化后,浊度去除率可以提高7%左右,TOC去除率提高11%以上;ClO2预氧化后浊度去除率可以提高4%左右,TOC去除率提高可以达到7%左右;O3预氧化后浊度去除率只能提高2%左右,但TOC去除率可以提高5%左右.同时还可以看出TOC的去除效果随浊度去除率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赵爱俊 《山西化工》2022,42(1):17-18,24
采用山西省某地表水厂生活饮用水净化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在原水中投加不同盐基度(73%~88%)的聚氯化铝(PAC)混凝剂,投加量为2.0 mg/L(以Al2O3计),可控制沉淀水浊度在0.2NTU~0.4NTU,明显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限值(1NTU).盐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原水管道模拟装置,研究了前置预氯化工艺对原水输送过程中含氮污染物转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预氯化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原水管道中硝化反应的进行,而较高浓度氯(>1.5 mg/L)则会使硝化过程受抑制。原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增加率随着加氯量的增加而升高,且水体中亲水性小分子DON比例也明显增加。投加低浓度氯(0.5~1.0 mg/L)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原水管道内壁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而投加高浓度氯(>1.5 mg/L)则会明显降低微生物多样性。预氯化后,部分耐氯菌门(如厚壁菌门)及菌属(如假单胞菌属、食酸菌属、不动杆菌属)占比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变形菌门及硝化螺旋菌门在加氯后占比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一段单级低剂量粉末活性炭技术(LD-PACT)处理系统(即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混合污泥相)生产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LD-PACT工艺出水CODcr比活性污泥法要低,NH_3-N去除效果明显,同时污泥沉降性能有所改善,证明了用这一系统进行生物脱氧是成功的。本工艺不仅适用于新建工程,也可应用于现有设施的挖潜改造,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生物脱氧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实验对黄河原水及经混凝吸附、粉末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主要去除分子量大于6000的有机物,去除率达到40%;粉末活性炭吸附主要去除分子量在500~1000和1000-3000,去除率分别达到21.52%和24.15%;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对分子量小于500的有机物都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