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层间矛盾突出,非均质性强,通过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行层系优化组合,从而提高Ⅱ类和Ⅲ类层的采收率。利用地层物性资料及油水井参数,采用智能群算法,计算不同地质开发因素对注水井吸水剖面变化的影响权重,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建立吸水剖面预测模型,进而预测不同分层条件下注水井吸水剖面的变化,优化分层注水措施,提高该类油藏Ⅱ类和Ⅲ类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实现了濮城油田文51块沙二段下亚段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对象的转移。自2008年12月应用以来,研究区综合含水率降低了4.7%,产油量连续5 a稳步提升,累积增油量为1.2×104 t,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注水井吸水剖面预测对于分层注水调整方案的编制和注采井组水淹状况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吸水剖面是目前最准确的计算分层吸水量的资料,但是目前对于该资料的使用并不是很全面,多因吸水剖面资料过少,或插值方法选取过于简单。本文在历史吸水剖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回归拟合历史吸水剖面资料,建立了吸水剖面预测模型,实现了无吸水剖面时间点注水井吸水剖面的预测,从而达到准确劈分注水量的目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考虑了各种影响小层吸水的动静态因素,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注水井分层注水量的劈分研究。  相似文献   

3.
欢北低渗透油藏是一个注水开发油藏,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强,注水井纵向上存在吸水严重不均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区块水驱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常规高压分层注水技术受井口压力高、层间级差大及单泵增注管柱蠕动加剧的影响,一直存在坐封压力高、分注有效期短及验封测试困难等问题。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储层动用程度,2012年以来开展了免释放测调联动高压分层注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高压注水井长期有效注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储层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各层启动压力梯度差异大,剖面非均质性严重,多段动用的注水井剖面矛盾较大,部分油层段得不到能量补充,注水效果差。对油藏多层开采区域采用悬压式分层注水措施后,油藏动态特征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分注区域油藏开发形势明显好转,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得到提高,注水单向突进现象得到缓解,见效油井增多;地层能量上升,油井产量上升,区域产量上升;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各小层吸水量趋于均匀,水驱变好;避免注入水沿单层突进,从而抑制了油井见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区块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级分注技术提高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在注水井上应用多个封隔器和配水器,对不同的油层层段进行定量注水。该技术在沈84-安12块的应用表明,启动了新的吸水层,控制了高渗层吸水,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对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注水砂岩油藏,多级分注工艺是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北三区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三区西部自1974年以来经历了30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地下油水分布更趋复杂,注水井吸水能力变化和注水效率也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从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入手,结合该区注水井动态资料和注入剖面资料,从注水量、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和吸水指数等方面着手,对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变化类型和产生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剖析了该区注水井的吸水剖面特征,包括小层吸水厚度和吸水强度对比、底部油层吸水强度、正韵律油层底部突进、上部剖面周期性特征和小层吸水量分布特征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注入水的纵向分布。并通过分析注水井的视吸水指数变化规律和区块视吸水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得出了整个注采系统流体流动性质的变化以及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胡伟  刘德华 《岩性油气藏》2012,24(5):120-123
大庆油田杏六区油藏经过43 a 的注水开发,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吸水的不均匀程度较为 严重。通过与常规吸水剖面对比,运用洛伦茨曲线详细分析了杏六区2 口注水井之间吸水剖面的不均匀 程度,认为是由储层非均质性及人为因素所引起,并对比了单井在措施调整前后吸水剖面的改善情况,以 及整个区块油藏在不同时期吸水剖面的变化。同时,在分析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础上,引入表征吸水剖 面不均匀程度的“不均匀系数”,定量测定各层的吸水状况和吸水剖面的不均匀程度,认为该油藏吸水剖 面极不均匀,并提出适合杏六区油藏的调整措施,为该区后续的注水开发和相应的措施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多层油藏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建立在平面均质的基础上,忽略了油藏的平面非均质性和采用注采井组开发的特征,预测的生产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偏差较大,此外,劈分油井产状的方法主要为基于油藏工程原理的动态法,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都不理想。本文提出建立多层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指标预测方法,预测油藏的含水率和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在产液剖面测试有限的情况下,依据测试数据更多的水井注入剖面测试结论结合渗流阻力计算解决平面和剖面两方向上的注水量劈分,再以油井为中心叠合周围水井劈分过来的注水量最终得到油井各产层产液量劈分系数,最后确定出合理的劈分产液量,为分层注水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吴433长6油藏平面、剖面非均质性较强在剖面上注水井实施分注后层间层内矛盾未得到明显改善,剖面吸水不均严重,同时吴433区长6油藏大井斜注水井比例高,井筒状况日趋复杂,小层低排量注水调配技术难度大,造成动态监测测试成功率低导致油藏未达到分层有效注水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在剖面治理无效的井组实施分层注水改笼统注水试验评价工作,旨在有效改善油藏水驱状况。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井段长,历经40多年的开发,注水井吸水剖面及油井产液剖面明显改变,储层剖面的改变导致油水井层间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现场采用细分注水、分层注聚、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堵聚及氮气泡沫调剖辅助注汽等技术,有效地改善了油水井剖面现状,为孤岛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