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皮交易市场一片萧条 位于温州瞿溪镇的牛原皮交易市场建成于1992年,占地八千多平方米,经营状况最鼎盛时,七十多间铺子生意兴隆,市场内车水马龙。在上世纪90年代温州皮革业最兴旺的时候,仅瞿溪镇的制革企业就达三百多家,到全国各地从事采购生牛皮的专业人员达二干多人,市场上的皮源60%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依托“中国鞋都”的地域品牌优势,集中于瞿溪的温州牛皮制革业经过近几年的大浪淘沙已今非昔比,以往多如牛毛的小作坊和大中型制革厂交错并存的局面已完全改观,竞争后剩余的一二百家制革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三四十家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已得到大幅提升。走过20O3年,透视2OO4年,温州牛皮制革业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中型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整个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忧的是众多不利因素开始制约温州牛皮制革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国内关税下调,部分国外皮革产品实行零关税,大量的优质皮坯、蓝湿革、成品皮革蜂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制革业已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受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影响,中国皮革、鞋类制品出口深受其害,原本下滑的国内制革业更是“领略”了雪上加霜的滋味。素有“牛皮之都”的温州在国外皮革的;中击下和激烈的竞争中同样经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