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振动测试,分析了某车用发动机高压油管断裂的原因。根据振动测试的结果,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一是改变支架刚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使共振转速出现在发动机不常用的转速范围内;二是将喷油泵与驱动齿轮间的连接方式改用法兰来连接,避免了由于轴的加工误差和安装同轴度的影响。经过试验测试,改变连接方式后有效缓解了高压油管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8.9 L柴油机用高压油管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直列泵8.9L柴油机用高压油管的设计,采用模拟计算和发动机整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首先使用Pro/E完成高压油管结构设计、3D模型和整机布置,然后运用ANSYS对高压油管进行FEA模态分析,最后进行了发动机性能试验、油管应力测试和发动机耐久性试验。同时还建立了高压油管设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表明:高压油管设计满足发动机欧-Ⅱ排放、整机性能、可靠性及整机布置等所有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型柴油机高压油管漏油率较高问题,分析故障油管断裂部位、断口形貌特征、金相组织、振动测试结果及受力,确定高压油管断裂的主要原因为墩头及过渡区域设计不合理,导致其疲劳破坏而发生脆性断裂;优化高压油管结构与管型,改进管夹布置方式,增加油管稳定性;改进油管镦头尾部结构,增大锁紧螺母与镦头贴合面装配应力.振动及耐久试验证...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直列泵8.9L柴油机用高压油管的设计,采用模拟计算和发动机整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首先使用Pro/E完成高压油管结构设计、3D模型和整机布置,然后运用ANSYS对高压油管进行FEA模态分析,最后进行了发动机性能试验、油管应力测试和发动机耐久性试验。同时还建立了高压油管设计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表明:高压油管设计满足发动机欧-Ⅱ排放、整机性能、可靠性及整机布置等所有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究某ARABELLE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汽轮机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稳定性,提出优化运行措施。以某ARABELLE型核电汽轮机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压主汽调节阀组的配汽方式和布置特点分析其运行特性;建立阀组振动测试系统,测试高压调节阀在不同开度下阀杆的振动情况,研究阀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压调节阀开度在约2.9%时,阀杆存在共振现象;随着阀门开度增加,阀杆振动幅值略有升高,但基本保持稳定,振动以流体高频湍流诱发振动为主,激振力频率集中在0~5000Hz频段;满功率下阀组内部蒸汽流速符合行业标准,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和整体稳定性。但该型核电汽轮机在夏季满功率工况时容易进入高压调节阀流量特性曲线的陡峭区域,存在阀位抖动、高压进油管油压脉动和进油管爆裂等缺陷,采取适当提高功率设定值的运行方式等,有助于维持阀门开度稳定和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六缸柴油机颗粒物消除系统(de-particular matter, DPM)出油管裂纹漏油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原出油管进行模态分析,采用仿真和振动试验分析DPM油管裂纹漏油原因并进行结构优化,对优化后的DPM油管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振动试验验证。仿真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出油管出现裂纹导致漏油的原因是出油管的一阶模态频率较低,发动机激励与出油管模态耦合,引起共振导致油管剧烈振动;更改出油管的结构、加强油管约束、提高出油管系统刚度,使出油管的一阶模态由86 Hz提升到166 Hz,有效避免了发动机激励与出油管模态频率耦合引起的共振,DPM出油管的振动强度降低,解决了出油管裂纹导致的漏油问题。该方法可以为提高油管运行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道中 《内燃机》1989,(2):23-25
柴油机燃油系统中喷油泵与喷油器若不是整体式,则二者间需由高压油管刚性连接,高压油管承担着输送高压燃油的任务。 1.高压油管内径的选择高压油管的容积是燃油高压系统容积的一部分,油管内径大,也即高压系统容积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台架试验中传动轴用于连接测功机和发动机,其设计直接关系试验精度和试验安全,针对发动机台架试验传动轴设计与匹配的实际要求,建立测功机与发动机双质量系统模型,计算了扭转振动和临界转速,分析了弹性传动轴的特点和设计要求,从静态和动态上设计和匹配了一种弹性联轴器传动轴,使其发生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在发动机怠速转速以下,避免了整个试验台架系统发生不良扭转现象,为发动机台架试验中弹性传动轴设计和匹配提供了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稳态与非稳态振动信号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索了在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中采用非稳态信号分析方法进行故障诊断。介绍了定转速非稳态数据采集器测试原理,讨论了短时傅里叶(Fourier)变换的原理与窗函数选择方法。应用它分析了发动机稳态与非稳态加速振动信号并进行了比较。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定转速非稳态数据采集器能准确地测取发动机加速过程中所设定转速的振动信号;采用短时Fourier变换和窄带能量累加方法能有效提取加速振动信号中分析对象的故障特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加速振动的信噪比远比稳态振动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用作者研制的卡持式传感器和其测试系统在油泵试验台、发动机台架和车辆上对影响喷射系统压力波测量精度的随机因素;高压油管的振动,壁厚和信号重复性分别做了比较和调整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因素对测得的喷射系统压力波及其特征值的影响规律和程度,并对如何减轻上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启停机过程中轴振和轴承座振动随转速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升速过程中不同转速区间内轴振和轴承座振动随转速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转速较低和较高时,轴振和轴承座振动随转速变化基本同步,但在一定转速区间内有可能出现轴振和轴承座振动反向变化现象.当轴承座-支撑系统固有频率点位于工作频率点附近...  相似文献   

12.
用相干函数分析内燃机曲轴纵向振动产生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信号处理技术中的相干函数来分析高速柴油机曲轴纵向振动产生的机理。通过对一台四缸柴油机曲轴自由端扭转/弯曲/纵向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相干分析,结果表明:曲轴的纵向振动是由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共同作用所产生。在高转速大负荷下,弯曲纵向耦合是纵向振动的主导因素,扭转耦合的纵向振动相对较小;垂直方向的弯曲纵向耦合比水平方向的弯曲耦合振动剧烈;在低转速下扭转耦合的纵向振动也比较强;扭转纵向振动为二倍频振动,弯曲耦合的纵振为同频振动。  相似文献   

13.
陈江  沙德生 《汽轮机技术》2006,48(4):306-307,313
对北重200MW汽轮机组7号瓦临界转速振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引起7号瓦临界转速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是支承系统共振;对引起支承系统动刚度变化,产生“副临界”转速下降,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对消除与预防同类振动故障的发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贺  刘忠民 《内燃机》2014,(2):40-43
为分析凸轮轴扭振对配气机构影响,通过配气机构扭振实验,研究利用PCI高速A/D数据采集卡对轴系扭振的测量方法,介绍了扭转角信号的提取过程,测量了凸轮轴动态扭矩,分析扭振随工况变化的关系,随后讨论扭振对配气机构影响。结果表明:凸轮轴在整个转速范围内其最大扭振角基本稳定在0.31°左右(小于0.5°视为安全);扭振随转速升高,影响变大,并影响配气正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柴油机排温及爆压、瞬时转速和振动烈度分析,初步查找振动异常原因,结合机体和减速器的振动加速度频谱图分析与转速倍频相关的线谱成分,并且根据柴油机管路静态测试分析测量主要管路的共振频率和传递特性,由此提出排查整改措施,消除柴油机异常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越野公路两用摩托车为载体,针对发动机引起的摩托车振动提出一种客观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可以对摩托车在发动机各转速段的振动情况做出评价,而且评价结果中考虑了人体对振动频率的敏感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金波  何立东  沈伟  周为华 《汽轮机技术》2005,47(4):289-291,312
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密封系统对某压缩机转子振动的影响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密封对转子的振动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密封是否会引起转子失稳,主要取决于转子的转速、密封的交叉刚度系数和主阻尼系数,只有转速达到特定值,同时交叉刚度的影响大于阻尼的影响时,转子才会失稳;转子各级叶轮处的密封对转子振动的影响程度不同,以中间一级叶轮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飞轮转速的传递函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如何分析曲轴的扭振对飞轮瞬时转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采用各缸转矩到飞轮转速的传递函数分析新方法,并对各缸传递函数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曲轴角度域及其频率域内建立了离散的弹性曲轴模型,利用该模型与刚性曲轴模型的飞轮输出响应对比,研究了发动机各缸不均匀与扭振对飞轮转速波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扭振在高速工况下的影响较大,且当各缸工作不均匀程度较大时,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柔性转子影响系数法的平衡原理、平衡步骤和大型旋转机械振动烈度的品质评定标准,圆满完成了一个大修后的N102JHP汽轮机转子的高速动平衡试验,效果良好。研究表明:高速动平衡是降低汽轮机转子振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