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择了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和砂岩体非均质参数,采用灰色理论的评价分析方法,以河冷家油田S1+2段储层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克服了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辽河冷家油田S1+2段储层为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S1+2段地层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0个小层,通过对冷家油田24口井S1+2段的10个小层的单井储层非均性灰色理论多因素评价,建立了辽河冷家油田10个小层的储层非均质性平面分布模型,为冷家油田开发方案的  相似文献   

2.
八面河油田面22区沙四段1砂组滩坝砂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油井产能差异大且影响因素不明确等,效益调整难度大.为了精细描述滩坝砂储层特征,将储层地质细分、储层预测技术与测井参数重建技术相结合,刻画了细分小层的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储层分类评价标准,量化细分小层差异,并实施适配差异调整技术,实现了低油价下老区...  相似文献   

3.
以取心井的毛管压力曲线等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卡拉高莱斯油田U油组储层从岩性组成,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中高孔,中高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粒度中值,泥质含量等因素影响。其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1^1层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王窑区延长组长611层储层为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相控制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通过对区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和平面上砂体连续性的研究,揭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特,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储层长611层段平面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薄弱的现状,以松辽盆地徐东地区白垩系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为例,通过对56块岩心分析、275块物性分析和32口井精细测井解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数学运算,定量研究火山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层内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提出了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成果统计计算相结合研究火山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层内非均质性总体强烈,4个小层YC1I1,YC1I2,YC1II1和YC1II2中,小层YC1I1的非均质性最弱,为主力层,其在垂向上渗透率基本达到横向上的1/2到1倍多.总体上,储层渗透率在横向上的变化要远大于垂向上.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构造作用、火山喷发特征、火山岩性、火山岩相及成岩作用等多种,以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为主.以渗透率变异系数为指标,油层发育区以该项系数小于0.5最多,0.5至0.7之间次之.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烈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东南部,在开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杏子川油田化子坪区长6油层组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讨论了研究区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长6储层的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均比较强,其变化规律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影响;层间非均质性取决于物性非均质性参数、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和层间隔层展布;平面非均质性与砂体形态及接触关系密切相关,同时利用孔隙度、渗透率的空间分布分析研究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7.
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种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阐述了目前研究储层物性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指出了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的相关参数和应用的关键,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因素多、孔渗关系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评价难度大的实际,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磨溪构造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运用灰色模糊理论,优选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储层有效厚度以及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和极差等作为储层评价因素,对该区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质量进行评价,从而解决了储层评价因素间的关联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其评价结果与油气实际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这种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讨论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地区长2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分析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该区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2储层层内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不强,受沉积环境及成岩因素的影响,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0.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第一个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层内韵律性、层间差异性、平面上砂体连续性、层间层内隔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揭示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特征,指出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与微相带、砂体发育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四种类型的孔隙结构模式。对指导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进行各种开发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油田东三段Ⅰ油组是带油环凝析气藏,其凝析气顶高含CO2、高含凝析油,油环跨度小,油柱高度低,边底水能量弱,以Eclipse数值模拟技术对该油田进行合理开发方式优选、开发井型井位比选及提高采收率措施评价,形成一套此类凝析气藏高效开发的模式.结果表明:对于弱边水高含CO2、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循环注气保持凝析气顶压力开发是最为合理的开发方式;对于小跨度、低油柱高度的油环,水平井平行气油界面且距气油界面油柱高度处是最为合理的开发井型和井位;对于"趾跟效应"和储层非均质性引起的水平井非均匀流动,ICD(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气避水技术是最为有效的减缓气水突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基地,其低渗透油气藏具有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藏成藏因素复杂、油藏分布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等特点。在回顾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历史经验基础上,认为目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研究存在两大理论体系,即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和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前者从沉积特征出发,强调储层砂体沉积相、非均质性和成岩作用在低渗透性油藏形成中的控制作用,后者从石油运移与聚集过程出发,强调运移动力学在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低渗透油气成藏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单个地质因素的作用,其中沉积学控制成藏理论局限于沉积相划分和沉积模式建立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沉积相对成藏因素静态的控制作用,而忽视了油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属性;运移动力学控制成藏理论却过分强调了油气流体运移过程的模式化和公式化,过分夸大和随意解释了油气运移成藏记录——油气包裹体的作用及其原始地质意义,轻视了深部地层条件下油气运移的复杂性和油气包裹体记录的多解性。因此,传统的单因素控制油气成藏理论和相应的勘探研究方法已经不能确切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和有效指导勘探工作。低渗透油气藏成藏理论研究趋势是要重视分析油气藏地质记录,动态研究油气藏形成和演化历史过程,总结油气富集规律,为油气勘探战略部署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单井水驱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研究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规律是调整,挖潜的物质基础,而准确计算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是分析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单井的水驱特征,认为由于储层物性的差异和水驱控制程度的不同,单井之间的开发动态差异大,单井间的驱控制储量关悬珠,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储量会发生再分配,部分单井会“借走”邻井的储量,使其水驱控制储量比地质储量大,因此,评价研究单井的水驱控制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模拟沉积微相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沉积微相的正确划分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及储层参数场的分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往的沉积微相研究中,微相边界的确定大多是由地质人员根据专家知识推断,具有主观性,难以适应高精度地质模型的要求。引入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随机模拟。通过在X油田S2-2小层的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可产生多个反映现有微相平面分布的等概率模型,克服了因资料不全等原因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结合地质人员的经验,可确定出满意的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水驱后油藏注蒸汽开发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力采油技术在水驱油藏中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兴趣.为确定水驱后油藏适宜转注蒸汽的油藏条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油层厚度、净总厚度比、油层的非均质性、原油粘度等主要油藏参数对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水驱油藏适宜注蒸汽开发的油藏条件.水驱后的剩余油饱和度是影响水驱油藏能否转注蒸汽开发的主要因素,当剩余油饱和度不小于0.4时,水驱后油藏可转注蒸汽开发.应用该油藏条件可对水驱后油藏能否转注蒸汽开发作粗筛选.  相似文献   

16.
轮古西奥陶系潜山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但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储层空间连通性差,识别难,严重制约着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通过井组的古地貌、构造、裂缝预测以及三维缝洞雕刻的静态特征,油井见示踪剂、井间干扰等动态特征,综合分析识别出了LG15-6井组连通单元,并提出一套研究该类型油藏单元连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河口潜山油藏完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胜利油田河口潜山油藏的完井工艺技术,包括井身结构、完井方法、油层保护、完井投产措施,毛细管测压技术等,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对同类地层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复杂断块油田因其构造的复杂性和储层物性、流体性质的巨大差异性,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和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层系概念模糊和层系划分太粗,又直接影响着中低渗透油层的潜力发挥。1997年以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综合运用细分开发、攻欠增注、不稳定注水等多种方法,对东辛油田辛16断块区进行综合调整,增加可采储量56万吨,采收率从32.55%提高到37.79%,探索出了一整套复杂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的配套技术和方法,对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一般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即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和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双重介质储层.着重分析了升平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气藏开发特点.指出了产量稳定、地层压力下降小,气井产量大小与裂缝关系等火山岩气藏一般开采特征.提出了火山岩气藏增产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稠油底水油藏地质研究及水平井调整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东部油田由于受沉积环境的影响,油藏类型大部分为复杂断块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羊三木油田三断块NgI油组是一个复杂断块稠油底水油藏,投入开发近30年,目前采出程度不足8%,开发效果一直较差.通过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储层及剩余油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基础上,提出三断块NgI稠油底水油藏,采取钻水平井加密与钻直井加密相结合,并配合一定的油水井措施整体挖掘油藏潜力的井网调整策略.羊H1井的钻探成功,为下一步的调整、挖潜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