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马氏体强化在矿山机械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矿山机械零件通常都在淬火及回火状态下使用,淬火后得到的不同马氏体组织形态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研究表明,在奥氏体化比较均匀的钢中,淬火马氏体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是低碳钢中出现的板  相似文献   

2.
钢介质磨矿机磨矿对磁黄铁矿浮选有不利影响。为研究磁黄铁矿和几种金属电极(包括低碳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锌和镁)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进行了静电位和电流的测定。当磁黄铁矿与镁接  相似文献   

3.
刮板输送机中锰钢中部槽的自强化抗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世荣  王军祥  王庆良  陈辉 《煤炭学报》2016,41(9):2373-2379
针对煤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耐磨难题,研究了热轧中锰耐磨钢和马氏体耐磨钢的冲击磨损性能,分析了中锰钢的自强化耐磨机理,介绍了中锰耐磨钢在煤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应用实例。试验结果表明,热轧中锰钢比传统马氏体耐磨钢表现出更好的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磨损表面硬化层厚度约1 000μm,最高显微硬度达531HV,对应的洛氏硬度达52HRC,表现出优良的耐磨强化效果。研究发现,中锰耐磨钢的耐磨强化机理随冲击功的不同而变化,由较低冲击功的马氏体相变、位错和层错复合强化机制,演变为较高冲击功时的马氏体相变、位错和形变孪晶复合强化机制。实际应用表明,热轧改性中锰耐磨钢的抗磨损性能优于Hardox450耐磨钢,可显著降低中部槽磨损,大幅度延长刮板输送机可靠运行寿命。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我们对低碳钢与低碳低合金钢振动筛篦条采取强韧化热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篦条获得低碳马氏体,使用寿命延长,经济效益显著。 (一)振动筛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制作金属振动筛篦条的方式除少量铸造外,大部分为编织与焊接两大类。因焊接式振动筛篦条筛分效率高,首钢迁安矿即采用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低碳马氏体强化,预变形强化、喷丸强化等工艺,提高了20Mn2圆环链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喷丸强化对纯钛马氏体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六方金属纯钛马氏体进行喷丸强化,观察强化层疲劳前后显微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的变化,测定强化层内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强化层组织中有高密度位错、变形孪晶和变形带产生,变形孪晶交织成栅栏结构;显微硬度显提高;残余压应力在疲劳加载中部分松 。并依上述分析对喷丸提高疲劳强度的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煤矿机械》2019,(11):40-42
新型高耐磨刮板因其制造方法简单、耐磨性能优异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远景。该刮板主要组织成分为中锰奥氏体钢,经熔炼、连铸、轧制、模锻和热处理等工序后得到成品刮板的耐冲击磨损性能较传统马氏体钢材料刮板有较大幅度提高。该材料冲击磨料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反复冲击导致的疲劳断裂和磨粒导致的犁沟和凿削,耐磨强化机理为表面塑性变形驱动的奥氏体向硬质相马氏体转化、位错强化、层错孪晶互作、位错马氏体互作的耦合强化。服役期间,该刮板在保有高韧性基体的同时,工作表面形成硬化层,在旧的硬化层被磨掉后,新露出的表面同样会发生自硬化,源源不断地产生硬化层,展现了其优良的耐磨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应变速率对β钛合金马氏体相变的影响,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Ti-5Al-5Mo-5V-1Cr-1Fe β钛合金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400~1 600 s-1)的动态变形,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动态变形后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提高冲击功和应变速率可以提高Ti-5Al-5Mo-5V-1Cr-1Fe β钛合金的屈服强度, 当应变速率为1 600 s-1时, 屈服强度可达1 250 MPa。在动态冲击过程中, β晶粒中出现大量板条状α'马氏体, 马氏体的面积分数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说明应变速率对β钛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起着重要作用。应变速率会加速马氏体相变, 是因为随着应变速率增加, 马氏体的形核位置更多, 马氏体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球磨机衬板新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球磨机衬板的材质改代,采用了马氏体钢强化处理新工艺。既保证了马氏体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又提高了一定的韧性和强度,在球磨机衬板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新型马氏体合金铸铁焊条应用于输送机中部槽预强化、修补,可提高其寿命2~3倍以上,对焊条的工艺性、耐磨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方面的要求,熔炼出了一种含钼马氏体不锈钢,对该不锈钢进行了淬火试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马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发现经1080℃淬火,钢的硬度达到最高,其原因是在该温度下淬火,钢中大部分碳化物溶解,且铁素体含量非常低,虽奥氏体晶粒有所长大,但幅度不大.因此,该马氏体不锈钢在1080℃左右进行淬火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用低碳马氏体淬火复合强化20SiMn履带板销轴的工艺、设备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剖J-80B冲击器的活塞表明,T8A钢材由于淬透性好不能获得“薄壳结构”,不宜制作小直径活塞,建议改用T10V钢、试用低碳马氏体钢,另外应采取提高内孔光洁度,控制淬硬层硬度和深度,表面强化处理等措施,以提高活塞寿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提高5CrMnMo矿用刮板机连接环热锻模使用寿命的攻关试验,对锻造淬火组织结构的遗传作用、高温淬火和复合等温淬火的综合强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锻造余热淬火后,由于组织结构的遗传作用,使最终热处理后试件的亚结构细化,位错密度增大。在锻造余热淬火后的后续热处理工艺中,将淬火温度适当提高,并进行复合等温淬火,可使板条马氏体量增大,并获得较理想的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的复合组织。与原工艺相比,经同样温度回火后,试件的强度、硬度明显提高;而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其冲击韧性可提高1.5倍左右,回火稳定性显著提高。按综合强化工艺处理的连接环热锻模,使用寿命较原工艺提高4—6倍,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按目前蛟河煤机厂连接环的产量,经初步计算,每年可节约资金七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矿冶》2015,(Z1)
55Si Cr弹簧钢通过预热处理,获得了不同形态的表面脱碳。利用高频感应淬火线和回火炉研究了表面脱碳对感应热处理后以及回火后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表面出现全脱碳时,在淬火时不能转变为马氏体,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均在150~300HV之间,因此要避免产生全脱碳。试样表面出现部分脱碳,在淬火过程中转变为板条马氏体,其硬度较低,在后续回火过程中,该马氏体不变化,造成其硬度和基体差距减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快速淬火对23MnNiMoCr54矿用圆环链焊缝马氏体形态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对回火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淬火可以获得细小的板条马氏体,且使马氏体的回火抗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系统安全和安全系统工程学 安全问题是随生产而产生,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安全具有依附于生产的特性,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开采条件日趋复杂,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习惯于用直观的、表面的手段处理安全问题。用这种方法对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往往只注意某些单独环节,只限于模清一些个别原因,不能通观事故的全过程,难于掌握事故的内在规律,更不能对事故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因此,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40Cr钢的磨削淬硬层与磨削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矿山机械常用材料之一40Cr钢应用了磨削淬火技术, 并在试验中改变磨削用量以研究材料的淬硬层情况。试验后对试件进行金相组织观测, 发现可得到一定厚度的马氏体; 进行硬度值测量发现: 在变进给情况下, 强化层厚度为1.2~1.4 mm, 硬度值平均为HV760(HRC62), 淬硬厚度随着进给速度减少而增加; 在变切深情况下, 强化层厚度为0.8~1.6 mm, 硬度值平均为HV700(HRC60), 淬硬厚度随着切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两种手段得到的淬硬层硬度均远远高于基体硬度值HV255(HRC23), 证明了该种新技术经济实用, 效果良好, 并且宜采用缓进给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通过磨矿和浮选试验研究了低碳钢和不锈钢两种磨矿介质与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某铜镍硫化矿(Nkomati矿)浮选的影响。试验研究使用实验室用圆筒形棒磨机和机械搅拌式挂槽浮选机完成,通过浮选水回收率、精矿产率和有用矿物回收率分析了磨矿介质和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硫化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对矿浆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等溶液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以考察磨矿介质及捕收剂添加方式对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磨矿介质对Nkomati矿的矿浆溶液化学性质和浮选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经低碳钢磨矿后,具有较高的铜、镍和磁黄铁矿回收率,EDTA可浸出铁的含量更高,Do值更低。不同磨矿介质磨矿条件下,捕收剂添加方式对铜镍矿浮选的影响规律不同,低碳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浮选槽中的铜回收率较高;不锈钢磨矿时,捕收剂添加在磨机中的铜和镍的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文中扼要介绍了热处理的“零保温”工艺、“非调质钢”工艺和低碳马氏体强化工艺等,使热处理加工工艺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