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氨氯地平作用小鼠肝癌H2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和肿瘤抑制基因p53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氨氯地平(1.75×10-3、3.5×10-3、7×10-3、14×10-3、28×10-3mg/ml)作用24、36、48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作用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μmol/L;氨氯地平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细胞周期G2期具有阻滞作用且可使细胞发生凋亡;氨氯地平作用后的小鼠肝癌H2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明显降低,p53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G2期周期蛋白CyclinB1水平和上调肿瘤抑制基因p53的表达而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amlodipine)及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用药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经不同终浓度的氨氯地平(3.125、6.25、12.25、25和50μmol/L)及不同终浓度的5-Fu(12.5、25、50、100和200μg/ml)单独及联合作用小鼠肝癌H22细胞,24、48、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2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药物作用48 h后对H22细胞凋亡及细胞中Bcl-2、Bax表达水平的影响。将H22细胞(1.0×107个/ml)经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只,于注射第2天,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2 ml/d)、氨氯地平组[用氨氯地平片剂灌胃,10 mg/(0.1 ml·10 g体重·d)]、5-Fu组[分别于接种后第3、6、9天,经腹腔注射5-Fu溶液,10 mg/(1 ml·10 g体重·d)]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及5-Fu的给药方式与剂量同氨氯地平组及5-Fu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连续给药10 d,次日断颈处死小鼠,称瘤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氨氯地平组、5-Fu组及联合用药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增加逐渐上升,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用药组与氨氯地平组及5-Fu组比较,H2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体内瘤重明显降低(P0.001),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氨氯地平与5-Fu联合用药对体内H22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各单独用药组,具有协同作用,为氨氯地平作为一种化疗增敏剂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嘧啶对小白鼠实体型肿瘤(S180)和腹水型肿瘤(EAC,H22)细胞膜钠泵活性的影响。方法荷瘤小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瘤细胞膜钠泵活性。结果海嘧啶对小鼠S180、EAC及H22肿瘤细胞膜钠泵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海嘧啶抗肿瘤的药理机制与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膜钠泵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旋毛虫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免疫ICR小鼠、家兔和山羊,ELISA检测抗体效价达1:1024的最低免疫剂量确定为最佳免疫剂量,同时取各实验动物肝、脾和淋巴结,制备旋毛虫iRNA,并进行鉴定。以不同剂量iRNA接种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SP2/0肿瘤细胞(试验分为先荷瘤和后荷瘤进行)。在荷瘤20d时,处死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和重量,并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为:ICR小鼠:300μg/只;家兔:2mg/只;山羊:20mg/只。制备的旋毛虫iRNA各项指标均合格。各试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相应的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试验组小鼠的CD3+、CD4+及CD4+/CD8+比值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在后荷瘤试验组中,1mg组抑瘤效果最好;在先荷瘤试验组中,4mg组抑瘤效果最好。结论旋毛虫iRNA对BALB/c小鼠体内SP2/0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单抗修饰的载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靶向纳米粒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将AFP单抗修饰的纳米粒AFPmAb-PLGA-rhDCN注入肿瘤中央及基底部,并以非特异Ig G-PLGArhDCN纳米粒、PLGA-空质粒及PBS缓冲液作为对照组。测量肿瘤体积及瘤重,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3个对照组相比,AFPmAb-PLGA-rhDCN纳米粒组小鼠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和瘤重均明显减小(P0.05),肿瘤组织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FP单抗修饰的载DCN基因纳米粒可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自噬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冻存H22肝癌细胞应用于卡介苗抑瘤小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冻存H22细胞,分别将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计算细胞存活率;将高(7.5×106个/ml)、中(5.0×106个/ml)、低(2.5×106个/ml)剂量的新复苏的H22细胞与1 mg/ml治疗用卡介苗混合后经左侧背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0.1 ml/只,对照组只接种相应浓度的H22细胞,接种后30 d,称量小鼠皮下瘤体重量,并计算试验组的抑瘤率,试验重复2次。结果冻存10和83 d的H22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5.45%和82.25%。所有对照组小鼠接种H22细胞后均有肿瘤形成,成瘤率均为100%;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小于同剂量对照组(P<0.05);同一次试验中,各试验组间瘤体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次试验中,同剂量对照组间瘤体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的抑瘤率均大于60%。结论冻存H22细胞可满足抑瘤试验需要,但试验稳定性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片段RNA干扰抑制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在裸鼠体内逆转人肝癌组织多药耐药(MDR)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裸鼠多药耐药肝细胞癌模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对照)注射生理盐水40μl+Lipo-fectamine200010μl,B组注射BCRP基因RNAi质粒pSUPER-BCRP40μl+Lipofectamine200010μl,两组均行瘤内注射1次。5d后,各组均经腹腔注射阿霉素5mg/kg化疗,每5d给药1次,共4次。彩色B超测量肿瘤体积;化疗结束后1周处死裸鼠,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BCRP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组每次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除第1次化疗外,其余各次化疗后肿瘤体积均小于A组;化疗结束后,B组与A组相比,肿瘤组织中BCRP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BCRP基因RNAi质粒pSUPER-BCRP可有效降低裸鼠肝癌组织BCRP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逆转MDR,为从基因水平逆转MDR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达、纯化重组人B7-H4IgV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将人B7-H4胞外片段IgV区基因插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用纯化的rhB7-H4IgV蛋白免疫昆明小鼠,经ELISA、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抗血清的活性;免疫SP2/0荷瘤小鼠,观察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达的rhB7-H4IgV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纯化后蛋白纯度为93%,浓度约为0.5mg/ml,与抗His单抗可产生特异性反应条带。免疫昆明小鼠产生的抗血清效价可达1∶10000,可与SP2/0肿瘤细胞结合。rhB7-H4IgV蛋白对SP2/0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已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人B7-H4IgV融合蛋白,纯化蛋白可诱发小鼠体内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能与表达B7-H4的肿瘤细胞SP2/0结合,rhB7-H4IgV蛋白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SP2/0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在PD-1单抗治疗肝癌中的应用.方法 制备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ILs中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比例,以及肿瘤组织和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暴露后Piwil2在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移植瘤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免疫活性C57BL/6j系小鼠的人NB SK-N-SH细胞株荷瘤模型,选择瘤体积在100~200 mm3之间的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环磷酰胺组(CP组),每组10只,CP组每日经腹腔注射CP75 mg/kg,2次/周,连续2周;NS组每日经腹腔注射NS 2 ml。每2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RTV);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IR);并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比较,CP组移植瘤的RTV和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CP组的平均抑瘤率为83.56%。两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高表达于胞浆,而CP组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Piwi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稀疏,核浓缩,细胞体积变小;CP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CP干预后,移植瘤缩小,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不变,但蛋白表达水平有改变,可能影响人NB抵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周期及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氨氯地平处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和p53的表达。结果氨氯地平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IC50为14.439μmol/L;经7.220μmol/L(0.5IC5)0、14.439μmol/L(1IC5)0和28.880μmol/L(2IC50)氨氯地平处理48h,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经7.220μmol/L氨氯地平处理48h,MCF-7细胞中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和p5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氨氯地平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使细胞阻滞于G1期有关,其机制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腹股沟皮下,2×106个/只,次日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每天灌胃1次,共21 d)、氨氯地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3和10 mg/...  相似文献   

13.
采用MTT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了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对S180肉瘤细胞、H22肝癌细胞、人源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情况,探讨了吴茱萸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在一定浓度下对S180肉瘤细胞、H22肝癌细胞、人源HepG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与正常组比较作用极其显著。吴茱萸碱作用24h时,对H22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好,IC50值最小(17.49μg·mL-1);作用48h时,对S180肉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好,IC50值最小(17.54μg·mL-1);作用72h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好,IC50值最小(13.26μg·m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D817、弱毒株7793和La Sota疫苗株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3株病毒经扩增、噬斑纯化后,分别感染Hep-2细胞和喉正常组织细胞,一定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检测病毒对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3株病毒均能在Hep-2细胞中增殖并杀伤细胞,杀伤效应以D817株最高,La Sota株其次,7793株最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杀伤效应与病毒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细胞病变。而对喉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效应不明显。结论NDV D817株和7793株对喉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与La Sota疫苗株相似,而对喉正常组织细胞的杀伤效应不明显,有望成为喉癌生物学治疗新的候选病毒株。  相似文献   

15.
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乌斯他丁对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以及乌斯他丁(UTI)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22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以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CXCR4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UTI对MDA-MB-231细胞CXCR4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组织和MDA-MB-231细胞中,CXCR4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UTI能下调CXCR4的表达,经UTI作用后,MDA-MB-231细胞的趋化活性降低。结论CXCR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下调乳腺癌细胞CXCR4的表达水平可减少或抑制其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PC-3细胞经不同浓度的DHA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PC-3细胞注入裸鼠右侧腋窝下,建立裸鼠种植瘤模型,将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对照组、DHA高剂量组(200μmol/kg体重)和低剂量组(100μmol/kg体重),经13d干预后,计算抑瘤率;光镜及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HA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DHA对裸鼠种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60%以上;光镜及电镜观察到DHA两剂量组肿瘤组织中散在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DHA两剂量组细胞Survivin表达减弱,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DHA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生长,其机制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超 《云南化工》2019,(3):90-92
使用逆向法测定氨氯地平在色谱柱Chiralpak OD-H上的竞争吸附等温线,先用泵进样的方式在高效液相色谱上测定氨氯地平的过载流出曲线,再选用5参数Bi-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对过载流出曲线进行拟合,确定吸附等温线模型及模型参数,并验证参数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体外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中STAT3的过度表达和激活对其恶性转变的影响。方法通过MSCs分别与C6胶质瘤及星型胶质细胞间接共培养,模拟MSCs生长的肿瘤微环境,实验设实验组、阳性和阴性及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CyclinD1及BCL-x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P-STAT3、CyclinD及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病理HE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成瘤情况。结果实验组MSCs生长接触抑制明显减弱,增殖活性增高;实验组STAT3、CyclinD1及BCL-x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TAT3、P-STAT3、CyclinD1及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深染,聚集明显,排列不规则,细胞核大深染,瘤内有大量新生血管增生,可见组织坏死。结论 STAT3及P-STAT3的过度表达和激活,可能是造成MSCs在肿瘤微环中恶性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