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依据包装工程学科内涵和专业特色,设置包装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等课程体系的思路,旨在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讨农业类院校包装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与课程设置方案。在分析目前的包装专业就业形势及轻工纺织食品类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自身特点,阐述了近年来在包装工程专业办学特色和课程设置上的心得体会。内蒙古农业大学结合了自身农业特色,立足于食品包装,对包装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定参考价值。因此农业类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自身特点设定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办出农业院校包装工程专业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3.
关于包装工程专业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入手研究了包装工程的学科内涵,讨论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包装工程专业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装工程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期望能较好地解决包装工程专业规范制订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专业规范制订起到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包装工程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了其研究领域,重点分析了广东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及其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包装工艺与机械本科特色专业方向课程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包装工程本科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要求,分析了包装工艺与机械特色方向上能力培养和知识架构的具体要求,从系统的角度重点构建特色专业方向课程群体,并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设置,为包装工程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课程环境,以便提高对包装课程体系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法利用"研究型+模块化+个性化"思路设计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课程大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综合性的、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结果通过调研制定了三个包装工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大纲并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实训课程,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利用能力大幅度提高。结论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背景下的包装工程专业特点,能够确立多个课程间知识点的连贯性,提升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包装工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其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在21世纪,我国需要的包装工程技术人才应该是能“设计”、会“管理”和会“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依据新世纪对包装人才的要求来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性”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以我校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探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包装工程专业的就职竞争与能力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开明 《中国包装》2002,22(4):47-48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包装工程专业已有十六、七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包装工程专业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相对独立的专业、学科体系,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对推动我国包装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当看到,随着国内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毕业大学生就职竞争的日趋激烈,包装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受到了严重挑战,毕业学生的就职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对农林院校包装工程专业建设的现状、优势与不足以及包装印刷在农林院校包装工程学科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在科学构建包装印刷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合理的适合农林院校的包装印刷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系。同时,提出了以实践和就业为导向的包装印刷课程教学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缓冲包装材料力学课程设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应包装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完善包装人才培养计划和包装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看,"缓冲包装材料力学"应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从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完善的角度分析了开设缓冲包装材料力学课程的必要性,确立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相应的知识点、实验大纲及内容,推荐了该课程的教学参考书目.按照该课程设置的要求,本研究组成员经过2a的缓冲包装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好;针对在校生和就业生从课程内容新颖性、实用性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满意度等方面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业的便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菌包装CAD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开发了无菌包装CAD软件,该软件能对食品、医药等无菌包装的设计和查询提供一套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包装与设计》2014,(5):4-7
由《包装&设计》杂志主办、成都黑蚁设计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包装&设计》理事会于7月3日-5日在成都圆满举行。此次理事会,《包装&设计》邀请了自1994年理事会成立以来的所有新老理事参加。来自全国各地36家优秀设计公司的50余位设计界精英齐聚成都,听取了《包装&设计》近几年的工作报告,同时探讨了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如何整合各理事单位资源,共谋发展,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包装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戴宏民  戴佩华  刘彦蓉 《包装工程》2006,27(6):326-330,363
分析了典型的绿色包装制度--欧盟"94/62/EC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处理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的构成、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达到目标;分析了绿色包装制度对包装的"绿色"要求;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包装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包装与设计》2014,(5):32-53
近年来,随着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发展,两岸设计界通过举办专业研讨会、设计展览和相互的参访,使两岸的设计师有了更多的互动。近日,本刊采访了台湾包装协会的理事长黄国洲先生,使我们对台湾的设计行业发展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包装工程学科核心知识和知识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清 《包装工程》2004,25(3):196-197
提出包装工程学科的核心知识是包装防护学和包装艺术学.二者分别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研究实现包装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并有机结合到一起,构成包装设计的理论和思想.作者按照包装的整个实现过程将包装工程学科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明确了该学科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肖峡 《包装工程》2003,24(4):102-103
人的体型多样,“人体包装”的载体——服装。服装结构即是“人体包装”结构,服装的结构依人的体型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包装数码印刷的色彩管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薛延学  张二虎  吴学毅 《包装工程》2003,24(5):47-48,53
按照国际颜色协会ICC制定的开放式色彩管理标准,建立数码印刷的设备特征描述Profile文件.实现基于包装数码印刷的色彩管理。  相似文献   

18.
软包锂电池铝塑复合膜制作工艺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软包锂离子电池铝塑复合膜的典型结构及制作工艺途径与产品质量指标,并简要论述市场需求前景。  相似文献   

19.
A Supplementary Road Safety Package (SRSP) was developed in New Zealand in 1995/1996 to supplement the compulsory breath test (CBT) and speed camera programmes introduced in 1993. A major feature of the package was the use of emotion and shock advertising campaigns not only to affect high risk driving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towards speeding and drink-driving but also to encourage the use of safety belts. Furthermore, the SRSP also emphasised targeting enforcement to these three areas. This package continued for 5 years.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 of the package on road trauma.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ckage made substantial impact on road safety and saved over 285 lives over the 5-year perio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塑料包装行业的发展为主线,详细分析了各类塑料包装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就塑料包装行业发展大趋势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