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李建军  刘桤 《电子世界》2012,(1):156-157,164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基本方针,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北京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培养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和芯片制备工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建设了由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设计)、微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工艺)和专业基础实验室(测试)构成的微电子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从而达到了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环节,微电子工艺技术决定着集成电路制备的特征尺寸,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本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和“新工科”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微电子工艺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将虚拟仿真、项目式教学和校企协作育人等教学模式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链条式的课程知识地图和由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组成的闭合回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破了传统观念束缚和时空限制,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与微电子工艺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成果为微电子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本校微电子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内容包括拓展课程设置范围,设置专业模块和课程群,增加学生选课空间;将部分专业基础课前移至5学期和6学期;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建设,培养毕业生实际动手设计能力。校企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教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科竞赛是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途径。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自2017年始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创办,是集成电路领域唯一入榜赛事。鉴于大赛的大部分的题目由集成电路企业给出,因此它是典型的产学融合的竞赛。本文将从产学融合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角度,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多年来对学生参与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的实践经验,阐述大赛对深化产学融合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以竞赛为载体推进产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型人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非微电子专业"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海半导体和IC研讨会曾发布消息说:2008年中国IC产业对IC设计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而目前还不到4000人。仅仅靠少数高校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来填补这一人才的匮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有相近专业培养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以适应日益升温的国内IC产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非微电子专业本科如何开设“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职焊接专业以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焊接结构生产制造、管理与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为目标。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焊接专业教学应该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征,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2020年是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成立40周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设立的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它是国内工科大学第一个半导体专业。1980年8月,为发展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电子学科学技术,清华大学成立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研究主线的微电子学研究所,同时承担专业子与教学工作。后来又在国内大学中最早开设了研究生微电子封装技术课程,开展微电子封装和可靠性封研究。2004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清华大学在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科的发展,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微电装子与纳电子学系。经过40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微电子所形成了微纳电子学和集成电路与系统两个研究方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硅基微电子研究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专门从事微电子和集成电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胡晓  秦剑  刘长红 《电子技术》2010,47(7):67-69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国内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定位和应该具备的素质及能力。然后,根据电子与信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分析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由此,提出了以课程群为基本单元的建设思路。基于课程群的研究团队负责本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建设。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创新设计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微电子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对“半导体材料”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探索出为微电子领域和半导体工业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和5G的飞速普及,射频集成电路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课程教学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积极推动产、学、研互动协作,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科学和产业与射频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和微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培训时空     
复芯微电子IC设计人才培养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IC业界最为关注的投资热地。它已初步构成了较为完整的IC产业机构体系。与此同时,上海IC产业正面临着IC技术人才的严重紧缺问题。其中,IC设计作为IC产业的源头、掌握知识产权命脉的关键,平均薪资多在万元以上。而且由于微电子本专业培养学生数量很少,缺口人才高达5万。应合作企业要求,复芯微电子举办订单式培养计划,采取先面试,后培训的方式助您跨过就业门槛,真正的100%无忧就业。招聘对象:理工科系本科四年级优秀学生培养对象:通过企业面试,…  相似文献   

12.
黄宏磊 《电子世界》2013,(1):154-155
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教学模式改革不彻底、课程设置片面、教学大纲内容不完善等缺陷,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地方教学型院校文史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市场接轨,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出发点,课程体系调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的完善要有益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工程实际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我校电机与电器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介绍了面向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新课程体建设旨在以学生为本,面向工程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I C业界最为关注的投资热地。它已初步构成了较为完整的IC产业机构体系。与此同时,上海IC产业正面临着IC技术人才的严重紧缺问题。其中,IC设计作为IC产业的源头、掌握知识产权命脉的关键,平均薪资多在万元以上。而且由于微电子本专业培养学生数量很少,缺口人才高达5万。应合作企业要求,复芯微电子举办订单式培养计划,采取先面试,后培训的方式助您跨过就业门槛,真正的100%无忧就业。招聘对象:理工科系本科四年级优秀学生培养对象:通过企业面试,并确定录用的学生。人数:3…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微电子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对"半导体材料"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探索出为微电子领域和半导体工业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微电子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对微电子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实践进行了探讨。探讨从五个方面进行: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实验教学及师资建设。实践表明,培养的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合理,动手能力较强,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探讨的课题对我国集成电路教学和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电子器件”是微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的原理和特性,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深造打下了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课程组深入探讨了在“微电子器件”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提出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本科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行业已经成为高科技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IC设计是整个IC产业的龙头,发展IC设计业,智力和人才是关键.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IC设计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既要培养具有微电子、系统整机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还应注重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形式,增强大学生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不但体现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且融入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从而最终形成学生的专业岗位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能符合社会工作需要,又能不断的引领经济向前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非常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拔尖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面对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挑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双刨型”人才的培养,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必须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改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必须打破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专业基础理论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