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阴极保护技术在公司地下输水管网中的实际应用,经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阴极保护技术在防爆厂区地下输水管网中的实际应用,经四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技术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应用起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地下油气管道和城市地下输水管道的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被广泛采用,并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阴极保护设计和规范[1]。但是,对于埋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中的导线连接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  相似文献   

4.
《防腐指南》2004,(12M):23-24
由于管网防护层是埋于地下的隐蔽设施,并处于与土壤接触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所以常采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5.
张周  沈立伟  高欣媛  肖勇  卢新瑞 《钢管》2017,46(1):64-67
以Q235A钢材的城市地下输水管道的相关参数为基础,用ANSYS软件进行二维平面建模,通过变化二维模型内壁上的缺陷长度、缺陷深度以及提离值,可得到描述缺陷漏磁场情况的磁通密度曲线。通过对比磁通密度曲线,得到管道内壁在不同情况下的漏磁场分布规律;提出用于油气管道检测的漏磁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城市地下金属输水管道的探伤工作。  相似文献   

6.
《表面工程资讯》2005,5(4):34-34
由于城市特殊地下空间的限制,埋地管道经常与其他市政管网平衡或交叉敷设,为了减少对其他管道的干扰,城市埋地管网一般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网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化,但是从具体的管网运行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地下管网会出现腐蚀问题,影响管网的稳定运行。针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合适的区域性阴极保护,提高地下管网的运行稳定性,减少腐蚀的几率。基于此,本文就对地下管网的区域性阴极保护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MapGIS为基本工作平台,从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点线耦合等环节建立了校园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并从图形处理、属性处理、图形显示、查询统计和管网分析等方面叙述了地下管网动态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进行分析,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为校园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建立及动态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燃气管网在国民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城市天然气供给管网管道总长已超过7500km,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天然气高度易燃易爆,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就会给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建中 《无损检测》2005,27(1):24-26,46
介绍当前无损检测领域几项快速发展的并受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技术,如输油、输气管道和地下管网的在线监测、复合材料粘接层的检测、成像技术以及信号处理。介绍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近期进展。最后指出,当前新材料新领域的质量控制发展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声振动磨削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对原边匹配电容、原/副边之间的不同距离、轴向力大小、线圈匝数、导线直径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原边并联电容值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大;电路中电流随着原/副边距离的增加,电流呈先下降,后基本不变,再下降的趋势;轴向力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大,电流越小;同等条件下,线圈导线直径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预测在高压环境下柱塞腔内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对燃油喷射系统供油过程的影响,基于柱塞腔、柱塞副泄漏、燃油物理特性等模型建立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解耦计算和试验方法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柱塞直径越大,残余容积越小,柱塞腔内燃油压力升高率越大;增大柱塞副初始密封长度、减小初始柱塞副间隙或者增加凸轮转速时,由于柱塞副泄漏量较少,对供油过程压力特性的影响较小;燃油初始温度越低,燃油的体积弹性模量和密度越大,导致柱塞腔内燃油压力升高率较快。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仿人机械手抓取稳定性,根据目标物体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及机械手位置姿态,合理规划仿人机械手与抓取目标间的抓取方式及接触点分布;通过分析手指与目标物体间接触类型的抓取状态力学模型,引入机械手抓取稳定性指标参数,建立机械手抓取数学模型,确定机械手抓取稳定性与抓取平面位置、手指与目标抓取物体接触点分布间的映射关系;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仿人机械手的抓取稳定性与机械手抓取平面离目标物体质心的距离有关,抓取平面越靠近目标物体质心,抓取稳定性越强,并在抓取平面与目标物体质心重合时达到最大,仿人机械手的抓取稳定性与抓取平面上手指和目标物体的接触点位置分布无关;该结论为后续仿人机械手的抓取控制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虹潮  马军  熊新  李祥 《表面技术》2024,53(3):123-131
目的 探究高压隔膜泵单向阀阀隙流场冲蚀磨损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固液两相流基本理论和冲蚀模型,考虑颗粒保护效应及磨蚀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单向阀阀隙流场的冲蚀磨损行为,探究矿粉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粒径、单向阀半锥角、胶垫突出高度等参数对单向阀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结果 矿粉颗粒紧贴阀芯壁面的剪切运动是造成阀芯发生冲蚀磨损失效的主要原因。当矿粉的体积分数由0.1增大到0.5时,由冲蚀造成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减小,由磨蚀造成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为0.025~0.048 mm时,随着矿粉粒径的增大,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随之增大。当矿粉粒径超过0.048 mm时,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逐渐减小。当单向阀半锥角由30°增大到45°时,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由12.23 m/s减小至9.19 m/s,矿粉颗粒对阀芯壁面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减小了41.16%。阀隙流场的最大流速和冲蚀磨损速率随着胶垫突出高度h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位置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结论 矿粉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加重粒子对阀芯壁面的损伤程度,随着粒径的增加,泵阀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半锥角可以缓解颗粒对壁面的冲蚀磨损,增大胶垫突出高度会导致冲蚀磨损区域逐渐向胶垫突出位置集中。  相似文献   

15.
张红卫  刘帅磊  张苹 《表面技术》2021,50(3):270-275, 307
目的 揭示面内应变对石墨烯层间摩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基于支撑的石墨烯基底与单层六边形石墨烯滑片接触模型,重点考察滑片在加载面内局部拉伸应变的基底表面的滑动摩擦过程.着重分析滑片所受侧向力(即瞬时摩擦力)随滑动距离的变化规律,计算滑片分别与基底的加载应变区和非应变区的层间作用,通过计算层间作用势能、接触原子数、能量耗散等,直观揭示应变对摩擦的影响机制.结果 当滑片在基底的局部应变加载区域滑动接触时,由于滑片与基底界面公度性和层间势能降低,接触原子数减少,导致滑片所受侧向力的振幅比其在基底的非应变区滑动时明显降低.具体来讲,当应变由0增加至10%,处于应变区的滑片所受侧向力由1.33 nN减小至0.86 nN,降幅达35%.通过计算加载均匀应变的基底与滑片层间的摩擦力,表明摩擦力随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载荷越高、滑片尺寸越大时,摩擦力降幅越明显.结论 局部应变可以有效调控摩擦的分布规律,降低石墨烯层间摩擦力大小.  相似文献   

16.
Plate mill in the Steel Plant Cz stochowa has been recently equipped with the hydraulic gauge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of the work of the mill after the modernisation has shown an increase of the loads by about 20%. Additionally, changes in the geometry of the stand resulted in about 35% increase of the stress in the upper traverse of the stand and about 20% increase of the stress in the lower traverse and in the poles. These additional loads are due to the work of the hydraulic gauge control system which,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s the variations of the thickness along the plate and improves the flatness of the plat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decrease of the rolling loads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project. An assumption is made that an introduction of the asymmetrical rolling may be one of the ways of solving that task.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ymmetrical rolling in the plate mill Cz stochowa were carried out. The asymmetry was introduced by varying the angular velociti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roll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at problem has been performed using the finite-element code Elroll. The code uses rigid-plastic flow formulation coupled wit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general heat diffusion-convection equation. It has been earlier successively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of the metal flow and heat transfer during rolling of the bimetalic plates. In the present project program Elroll has been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oads in the symmetrical and asymmetrical rolling of steel plate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e rolling of eight different carbon-manganese steels has shown that asymmetrical rolling results in a decrease of the rolling loads in the last finishing passes ranging from few to more than 70%, depending on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an application of the asymmetrical rolling in the stands with the hydraulic gauge control leads to: i) an improvement of the flatness of the plate, ii) a decrease of the thickness variations along the plate, iii) an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verse profile of the plate.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夹层结构在固化过程中的树脂状态进行分析,对夹层结构建立了等效分析模型,并运用代理模型技术研究了固化过程中模具的热膨胀系数,面板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蜂窝尺寸等参数对夹层结构收缩量和圆度误差的影响。首先,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夹层结构在固化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模拟;其中,建立了蜂窝等效模型,并利用生死单元技术对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等效建模。仿真结果与实际相符,结果表明树脂在成型中的状态变化是影响夹层结构收缩的主要因素。然后,利用径向基函数(RBF)模型建立了收缩量和圆度误差与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夹层结构的收缩量及圆度误差的影响参数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夹层结构的收缩量对于模具热膨胀系数和面板热膨胀系数最敏感,树脂的热膨胀系数是影响夹层结构圆度误差最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斜轧扩管机的送进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庆功  李群  于浩  史建伟  黄秋群 《钢管》2009,38(2):14-18
以斜轧扩管机的轧辊调整方式为基础,推导了斜轧扩管工艺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基本关系式,分析了其送进角的形成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尽管斜轧扩管机在轧辊调整时不能体现送进角的形成,但辗轧角的存在和轧辊的垂直移动共同导致了送进角的形成,这就使斜轧扩管机具有了典型的二辊斜轧特征。辗轧角越大,送进角越大:轧辊平移距离越大,送进角越大;基圆圆心离轧制中心线距离越小,送进角越大。从变形区人口到出口.辊面上各孔径点的送进角约南7.5°变化到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车削和铣削加工表面塑性变形层中纤维组织方向对钛合金TC4试件抗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完善表面完整性研究体系,为实际航空结构件的抗疲劳制造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钛合金TC4进行车削和铣削加工的表面完整性试验和试件疲劳性能测试试验,通过合理地选用加工参数以控制试件的表面完整性指标,从而更加直观地分析塑性变形层中纤维组织方向与试件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中车削疲劳试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显微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3个指标均优于铣削试件,两者的表面形貌也十分类似,但后者的抗疲劳性能达到前者的12~48倍,塑性变形层中纤维组织方向的不同是铣削试件抗疲劳性能远大于车削试件的主要因素。结论 不同加工方式形成的加工表面机制不同,表层纤维组织的塑性变形方向和变形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车削疲劳试件的纤维组织沿试件的周向,铣削疲劳试件的纤维组织沿试件的轴向,在承受轴向的交变载荷时,沿着轴向的纤维组织可以抑制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大幅提升钛合金TC4试件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0.
吸入式喷砂枪作为喷砂装置中的常用设备,是颗粒输送及加速的重要部件。为研究吸入式喷砂枪内部流场及颗粒运动情况,以及丸粒吸入口入射角、混合室直径对吸入式喷砂枪丸粒吸入及加速效果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气固耦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丸粒吸入口入射角越小,颗粒输送及加速性能越好;随着混合室直径变化,吸入式喷砂枪的引射系数存在一个最优值,能使颗粒的输送效果最好,该最优值还随压缩空气压力的增大而减小,而混合室直径越小对颗粒的加速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吸入式喷砂枪的设计及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