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类型。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自东往西、自深部到浅部形成单侧水平分带和垂向分带,它们属同一成矿系列。成矿时,成矿流体由富含W,Sn等成矿元素及F,B等运矿元素的高中温、酸性、高fs_2、低fo_2、类硫酸盐型的岩浆水,逐渐转化为有地下水掺和的富含Cl、中低温、弱酸-中性、高fo_2、低fs_2、类氯化物型的混合流体。成矿物质由岩浆提供逐渐转化为主要由地层提供。该成矿系列的形成是成矿流体不断演化的结果,属多源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青海拉水峡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综合勘查方法找矿的基础上,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质、地球电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的地球物理找矿异常特征的研究,建立了拉水峡铜镍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电化学勘查综合找矿模型:以矿体的地质信息为基础,地球电化学异常、高精度磁异常及TEM异常的组合。利用综合找矿模型,进行了隐伏矿体的勘查和综合找矿预测,在矿区发现了4个地球电化学镍、铜的异常带,其中3个属于浅隐伏靶区,1个为深隐伏靶区。  相似文献   

3.
潘彤  喻忠鸿  薛国强        刘红涛      周楠楠      孟军海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68-586
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生代、中生代4个时期,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包括伸展、挤压、局部伸展-挤压。由于矿体与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物性差异,根据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不同物性分布及成矿地质条件,优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以夏日哈木镍铜矿床、锡铁山铅锌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3个典型矿区为例,解剖当前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在对大红山铜矿以往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该矿山深部找矿工作中不断收集的地质资料及认识的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一些有关大红山铜矿深部Ⅵ、Ⅶ号矿带的控矿条件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以寻找斑岩型金矿为主要找矿方向,利用物性参数测定结果来区分花岗斑岩体与其它地质体的磁性差异。通过磁测结果来推断隐伏花岗斑岩体的埋藏位置及分布范围。并对磁异常主剖面曲线进行了反演,定量推断斑岩体的埋深、产状及具体边界范围。从而为寻找斑岩型金矿主要赋矿地段——花岗斑岩体边缘地带提供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磁法测量能够准确地反映与金成矿相关的目标物的磁性变化,认识隐伏的控矿岩体、含矿蚀变破碎带和构造的分布,可以达到间接寻找金矿的目的。通过在秋树坪地区某金矿普查区进行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法扫面测量,根据磁法测量结果圈定了中粒、细粒、中细粒角闪辉长岩的岩性接触带,掌握了控矿岩体的分布范围,在矿化带上方表现为正值磁测异常区为主以及正值磁测异常区与负值磁测异常区的接触带,进而缩小了找矿靶区。最终在圈定的重点综合异常区范围内,找到了达到工业品位的金矿石,表明了该方法在金矿勘查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珊瑚钨锡矿床矿脉的结构与构式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岩型”与“剪切带型”脉状矿床的过渡类型。早期,矿床受逆-平移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其初始破裂体系在平面上呈左行雁列,在横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晚期,由于岩浆矿液的大量喷涌,早期破裂体系中的流体压力剧增,导致矿脉扩展由构造致裂转变为流体致裂,矿脉呈现树型分叉。矿脉分维值为1.39,其值介于流体型破裂与构造型破裂之间。根据珊瑚钨锡脉状矿床的新构造模型,认为该矿床F1断层东侧深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滇西处于世界著名的泰马锡矿成矿带的北延部份,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应是有希望的锡矿成矿远景区。本文是在初步总结我院地质系近年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地考察,运用地质力学的构造体系理论,试图从滇西锡矿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及其控岩控矿的观点出发,探寻滇西锡矿的形成、分布与构造体系成生发展的关系,从中找出锡矿的分布特点,以期对找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浩布高浑迪地区是红岭铅锌矿外围探矿的重点工作区之一,为了查明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同时为红岭铅锌矿外围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依据,对浩布高浑迪地区进行地质填图、地球化学测量及地球物理测量(激电中梯、高精度磁法)的综合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发育DJ-8、DJ-11等多处激电异常及M-5号磁异常,异常范围内视极化率最高可达8.2%,视电阻率最低为510~2 000Ω·m,磁异常峰值约为150 n T;(2)研究区内发育HT-1、HT-2及HT-5等多处组合异常,异常范围内Cu,Pb,Zn等主成矿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且部分化探组合异常与物探异常间具有良好的空间位置匹配关系;(3)同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及具体成矿条件,在浩布高浑迪地区内圈定了Ⅰ号和Ⅱ号两个找矿靶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在红岭铅锌矿外围探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20年的铅锌矿业开发,陕西凤太矿集区各大中型矿山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甘肃西成矿集区近年通过物探方法寻找到郭家沟隐伏铅锌矿体,表明物探方法对于深部找矿意义重大。从地质和地球物理角度综合研究,以凤太矿集区古岔河向斜为界,总结了南、北两侧的铅硐山—东塘子、银硐梁、八方山—二里河等大型铅锌矿床,手搬崖、峰崖、黑崖、银母寺等中型铅锌矿床以及多处小型矿床和矿点的铅锌矿体产出特征、形态特征及其赋存特征、控矿因素、物探识别标志。以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广域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含铜矿化体,杨家湾铜矿点深部瞬变电磁法异常验证见到铜矿体,及二里河铅锌矿床深部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推断出寻找铅锌矿较好地段等3种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深部找矿实例,结合铅锌矿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矿集区内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东段、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等已知矿床的深部延伸部位,及含矿背斜旁侧更次一级具有找矿潜力的隐伏背斜成矿有利新区(如铅硐山—水柏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银母寺—大黑沟背斜西段两侧区域、尖端山—八方山背斜两侧区域)为铅锌矿地球物理找矿方向。同时,综合比较各种物探方法在凤太矿集区中的应用,建议选用长剖面或面积性的广域电磁法开展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