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近震定位技术的研究,利用根据P波到时对近震震源进行定位,并且应用于桂东北地区的宽频带地震台网采集到的近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近震定位技术不仅可以得到近震的震中位置、震源深度以及发震时刻,而且可以得到地震波在震源以上部分地壳中传播的平均P波速度。 相似文献
2.
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地震作用计算公式进行转化,使之可与美国规范UBC97及IBC2000的地震作用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我国规范与美国规范的地震作用静态计算方法,并按两国规范公式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了计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及我国规范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将细线偶极子的无限小缝隙模型运用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中,采用已经进行频谱预估计的高斯脉冲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给出了源点在不同位置时,细线偶极子天线输入阻抗的计算结果.并将中心激励的细线偶极子的输入阻抗的计算结果与矩量法(MoM)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前,航空电磁测量系统的研制、方法理论研究以及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开发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热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Maxwell内置的正演模拟算法,通过二维薄板模型的电磁响应曲线分析,对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直升机和固定翼航空电磁测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深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及对比分析,在正演曲线剖面图上清晰得到了两种系统各自的特点,为理论研究时间域航空电磁响应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研究航空电磁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恰当支拟微分算子的定义,讨论了其共轭算子的性质,并讨论了拟微分算子与恰当支拟微分算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强震区桥梁震害调查,总结了此次地震中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在地震中破坏形态和特点,初步揭示此次地震造成桥梁(特别是山区公路桥梁)的破坏原因和特点,为灾区地震损伤桥梁的抗震加固和重新建造桥梁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初步分析了震害原因和应从中吸起的一些教训,为今后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共1613次3.0级及以上余震的地震序列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主震后18天应列为大地震强余震发生的警戒时间;地震序列的b值为0.751,印证了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b值越高的观点;地震序列的p值为1.117,与全球地震衰减速率相当;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主要沿龙门山断裂走向北东向扩展,且具有明显分区性,自南向北分为南、中、北3区段,南区为地震起始破裂段,地震后期余震则主要分布在北区;震源深度分布在10~40km,集中在10~20km,表明龙门山断裂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且震源深度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变浅的趋势;震源深度扩展,南区呈明显脉冲状,中区主要是依次由15、30、25km深度向深、浅层同时扩展,北区余震深度分布呈“乙”字型,最后稳定在15km左右。 相似文献
8.
青海玉树地震村镇建筑震害分析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损坏和倒塌.对玉树地震灾区各类建筑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针对地震灾区村镇建筑提出了建议:(1)从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着手,合理的选择场地、结构类型和抗力构件布置;(2)"就地取材,结合传统,提高性能",研究适合当地的适宜性建筑结构抗震体系;(3)针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材料来源、建筑的传统性与民族性等特点,整体规划,编制适宜当地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图集;(4)培训施工人员,规范村镇建筑施工;(5)加强村镇学校和医院等重要性建筑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震害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Z1):82-85
汶川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灾区内的各类文化遗产建筑的安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建筑,根据文化遗产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文化遗产建筑的震害特点.结合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遗产建筑的营造特点,分析了其传力机理和不同构件的抗震重要性,提出了文化遗产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及相应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