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氧化锆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锆英砂目前的供需状况、化学氧化锆和电熔氧化锆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分别对化学氧化锆和电熔氧化锆的生产及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了氧化锆的生产及应用趋势。氧化锆是一种支撑现代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原料。氧化锆按生产工艺的不同,有碱熔法、氯化法、等离子法、电熔法等四种方法,除等离子法外,我国其他三种方法都有采用。碱熔法和氯化法生产的产品俗称化学氧化锆(简称化学锆),电熔法生产的产品称为电熔氧化锆(简称电熔锆)。化学锆产品纯度高、质量好,但生产工艺流程较长,需消耗大量的酸碱试剂,生产成本较高;电熔锆是由欧美日等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发的,工艺流程较短,生产成本较低,但产品纯度和一些物理性能不及化学锆。  相似文献   

2.
以锆英砂制备锆化合物的三个主要途径为主线,重点对我国硅酸锆、电熔氧化锆、氯氧化锆及其再制品氧化锆、硫酸锆和碳酸锆的制备技术进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述。指出中国锆化合物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且落后,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或没有;未来应通过设备改造升级和制备技术创新进步,使低端产品产业向节能、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同时开发品种齐全的各类锆化合物高端产品制备技术并产业化,使我国锆化合物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3.
超细氧化锆及氧化锆基复合氧化物粉体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在陶瓷增韧、催化作用、传感器以及功能薄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有前景。对近年来国内外超细氧化锆粉体及氧化锆基复合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状液法、电化学合成法、气相法、固相法等,并简述相关方法制备原理,分析比较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电熔氧化锆为原料,采用一酸一碱法制备氧氯化锆,考察了电熔氧化锆与氢氧化钠配比、碱熔温度、碱熔时间对碱熔锆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熔最佳工艺条件为:电熔氧化锆与氢氧化钠质量比1∶1,碱熔温度790℃,碱熔时间1.5h。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氧氯化锆主品位达到36.25%,Zr回收率达91%,Na2SiO3耗量减少了98%以上,碱耗可降低52%。  相似文献   

5.
行星磨粉碎氧化锆的工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行星磨各工艺参数对不同工艺制备的氧化锆的粒度的影响。由此获得了质量稳定,粒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氧化锆超细粉;并对行星磨的应用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电熔氧化锆生产工艺的特点和实践经验,主要从熔炼工序、微硅粉收集、粉体加工工序等方面分析节能降耗的影响因素,指出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的方法,以促进电熔氧化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锆作为添加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在二氧化钼和钼粉中固-固掺杂制备出了氧化锆弥散强化钼合金。分析对比了合金金相组织及微观结构的差异,并测试了不同掺杂工艺制备出的钼锆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以及再结晶温度。试验表明:采用不同的固-固掺杂工艺制备出的钼锆合金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再结晶温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二氧化钼中掺杂氧化锆制备的钼锆合金经过一定程度塑性加工之后硬度、抗拉强度更高,加工硬化现象更明显,加工至?0.68 mm丝材的再结晶温度约为1 400℃,比相同条件下在钼粉中添加氧化锆制备的钼锆合金再结晶温度提高约200℃左右,具备更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合成氧化锆的原理、性能、用途等,同时对稳定氧化锆的制法和各种稳定剂的稳定氧化锆的物理性能作了系统的叙述,以开发利用来制造功能性耐火材料如定径水口、滑板等的稳定氧化锆原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物网络法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氧化锆粉体,将粉末进行了喷雾干燥球形化制粒及等离子致密化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结构的氧化锆粉末松装密度高、流动性好,表面光亮,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氧化锆陶瓷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文章首创在氧化锆粉末中加入316L不锈钢粉,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氧化锆基金属陶瓷。试验通过不同的成分配比和不同的烧结温度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金相分析、XRD、SEM/EDS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Zr O2·316L金属陶瓷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出的材料随相组成的成分所占比例的改变,其致密度、弯曲强度、横向断裂强度、断裂韧性都随之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316L相以片状均匀分布在氧化锆基体中,在材料断裂时起到了颗粒/纤维增韧的作用。同时氧化锆部分以亚稳相t-Zr O2的形态存在,也起到了相变增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是一种直接在有色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新技术。用此技术制备的陶瓷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耐高温冲击、耐磨和电绝缘等特性。在此文中,介绍了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的发展历史、陶瓷膜的特性及制备原理与工艺,指出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是制备陶瓷膜的一种新工艺,并予以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锰硅合金电炉煤气净化与综合利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锰硅合金电炉煤气净化所采用的干法与湿法工艺进行了讨论,着重分析了干法工艺技术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将电炉烟气净化后回收的煤气(热值较低)应用到金属铬湿法冶炼时替代重油和煤(热值较高)的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陶瓷过滤机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应用实践 ;利用过滤面积 1m3 的小型工业试验陶瓷过滤机对冶炼渣选矿厂铜精矿进行工业试验 ,探讨其可行性。结果表明 :陶瓷过滤机生产能力达 5 0 0 - 2 0 0 0kg/m2 ·h ,滤饼水分小于 10 %。  相似文献   

14.
倾动炉杂铜冶炼新型选渣熔剂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简称贵冶)对倾动炉杂铜冶炼工艺过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针对杂铜冶炼原理、冶炼工艺及过程控制等展开一系列的摸索研究,使得倾动炉杂铜新型选渣熔剂的开发及应用得到成功,提升了倾动炉杂铜冶炼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的概念,结合电弧炉生产,研究了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工艺的炉料结构、供电供氧操作、底吹搅拌等单元操作的技术集成,实现了电炉炼钢工艺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冶炼节奏,降低了原辅材料消耗。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能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传统的铜冶炼方法存在的耗能较大的问题,以下开展了基于节能技术的铜冶炼方法设计的研究。首先使用节能烧嘴代替传统的煤炭烧嘴,使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降低燃料供给的传送压力。其次,结合铜冶炼的流程,引入节能双模式切换模式,设置转炉循环冶炼功能,调节燃料的多种供给方式。最后采用设计对比实验的方式验证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量,因此在后期的发展中,应加大节能技术在铜冶炼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利彬 《钢铁》2022,57(8):1-10
“十三五”时期,中国炼钢技术快速发展,在机理创新、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高品质钢高效生产、智能化控制、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粗钢产量持续增加,达到了世界产量的56.49%,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炼钢结构优化,高品质钢的高效绿色生产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作用。通过回顾和分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炼钢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的科技成果,对“十三五”期间炼钢科技进步进行了总结。代表性关键技术成果总结为两个方面,即“高品质钢炼钢-连铸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和“洁净钢高效、低碳绿色炼钢-连铸技术研发”。“高品质钢炼钢-连铸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主要的发展表现在高品质不锈钢脱氧及夹杂物控制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电工钢技术,重载车轴钢冶金技术,高速和重载铁路钢轨用钢炼钢技术,特殊高合金钢品种冶炼及连铸关键技术;“洁净钢高效、低碳绿色炼钢-连铸技术研发”的主要发展体现在大型转炉高效、绿色冶炼关键技术,绿色电炉高效冶炼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高品质钢高效连铸技术。同时,炼钢-连铸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进展。实现关键钢铁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是“十四五”...  相似文献   

18.
红土镍矿有价金属含量低,在获得镍铁合金的同时要产生大量废渣、消耗大量电能,节能降耗已是必经之路。在矿热电炉上安装智能低压综合节电装置可以大大降低短网感抗、提高功率因数、提高冶炼效率、降低能耗及增加产能。开展这项节能技术,对红土镍矿电炉火法冶金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厂以电炉熔炼、转炉吹炼生产高冰镍。本文重点分析电炉熔炼过程中影响电能消耗的几项指标,提出电炉生产节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