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移栽前苗床喷淋的药效试验研究了供试药剂20%氟虫双酰胺WG、40%氯虫噻虫嗪WG、杜邦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SC)、阿克泰(25%噻虫嗪WG)、锐劲特(80%氟虫腈WG)对象甲、跳甲等甜菜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甘蔗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存在手工操作难、作业效率低、喷药风险大的问题,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甘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效果,2018年在云南陇川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甘蔗根施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在蓟马大发生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33%氯氟·吡虫啉SC 240 mL/hm2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与防治前相比,相对防效为83.5%,与根施70%噻虫嗪ZF 240 mL/hm2相比,相对防效为67.6%;在甘蔗螟虫蛀茎危害初期,选用植保无人机喷40%氯虫·噻虫嗪WG 240 g/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与根施4%吡虫·毒死蜱GR 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91.2%,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为96.1%,与根施2%吡虫啉GR+0.4%氯虫苯甲酰胺GR 30 kg/hm2+30 kg/hm2相比,对螟害株率的相对防效52.0%,对螟害节率的相对防效53.8%。说明植保无人机进行甘蔗害虫防治上具有作业效率高、对甘蔗安全和防效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10%龙灯·喜乐龙与20%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及蓟马、蚜虫的防治效果及用量,2019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灯·喜乐龙与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13500+1350 g/hm2、1800+1800 g/hm2、2250+2250 g/hm2)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与空白对照比,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7.56%、96.34%,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8.98%、98.48%。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高效杀菌剂,测定了5种常用药剂(氟啶胺、啶氧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噁唑菌酮)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98%氟啶胺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EC_(50)为0.138 2 mg/L,其次为95%嘧菌环胺,EC_(50)为3.568 9 mg/L,而95%噁唑菌酮最弱,EC_(50)为30.098 3 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5种杀菌剂中以50%氟啶胺SC和62%嘧菌环胺WG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0.44%和63.09%;以50%啶酰菌胺WG防治效果最差,为39.53%。综合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在烟草赤星病防治中推荐氟啶胺和嘧菌环胺。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甘蔗害虫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蔗区开展了 75%乙酰甲胺磷药剂几种药剂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75%乙酰甲胺磷22.5 kg/hm2对枯心苗的防效为57.4%,对甘蔗蓟马防效为17.27%,对螟害株防效为35.94%,对螟害节防效为59.31%;施50%氯虫苯甲酰胺300 mL...  相似文献   

6.
选择5种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斜纹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5%阿维菌素EC、40%毒死蜱EC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天防治效果在80%左右。20%高效氯氟氰菊酯AS、4.5%高效氯氰菊酯EC的防治效果较差,药后7天防治效果在70%以上。20%氯虫苯甲酰胺SC、5%阿维菌素EC、40%毒死蜱EC可作为防治斜纹夜蛾的首选药剂,防治时间以防治低龄幼虫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田间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菇蝇的药效及其对平菇生长的安全性。方法 在菇房条件下研究5种农药对菇蝇的防治效果, 并分析施药后不同时间平菇中的农药残留。结果 25%噻虫嗪, 25%吡蚜酮和25%吡蚜酮+25%噻虫嗪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而且使用后对平菇产量没有影响。50%的多菌灵, 50%的灭蝇胺的防治效果较差, 且对平菇的产量有影响。25%噻虫嗪, 25%吡蚜酮和25%吡蚜酮+25%噻虫嗪混合液使用 7 d后3种处理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50%的多菌灵, 50%的灭蝇胺药后10 d仍能检测到残留。结论 噻虫嗪和吡蚜酮适宜作为菇蝇害虫的防治药剂, 对平菇影响小, 低残留等特点, 对菇蝇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及不同剂量茎叶处理对甘蔗杂草的防治效果,为甘蔗杂草防治提供药效的理论依据,2018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内开展了甘蔗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硝磺草酮SC、75%氯吡嘧磺隆WDG、80%莠灭净WP这3种药剂均对甘蔗的安全性评价较好,40%硝磺草酮SC(375m L/hm~2)+75%氯吡嘧磺隆WDG(120g/hm~2)+80%莠灭净WP(1500g/hm~2)复混剂以及40%硝磺草酮SC(300 mL/hm~2)+80%莠灭净WP(1500 g/hm~2)复混剂对甘蔗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株数综合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100%,尤其对莎草类、双子叶杂草类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南瓜中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经乙腈均质提取和基质分散萃取法净化,净化后的样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采用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方式和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噻虫胺在2.5~100μg/L(氟啶虫胺腈在0.5~20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88。噻虫胺在5、10和50μg/kg(氟啶虫胺腈在1、2和10μg/kg)的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88.5%~1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12%~6.92%。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的方法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5.0μg/kg。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南瓜中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的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防治抗性二化螟危害,筛选适合怀宁县的优质药剂,2022-2023年作者在直播单季稻上完成了几种防治二化螟的药剂药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几种药剂中34%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375ml/hm2防效最高(85.21%);12%氟氯虫双酰胺·8%甲氧虫酰肼SC405ml/hm2防效为83.41%。这两种药剂组合对于单季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在抗性二化螟防治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康宽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用药量、不同施药方法、不同施药时期,对20%康宽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蔗螟虫枯心苗大量形成初期及甘蔗螟虫蛀茎初期,采用20%康宽SC300~375mL/hm2结合施肥进行撒施或喷雾,对螟虫枯心、台湾稻螟形成的花叶及甘蔗螟虫蛀茎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合施肥撒施在甘蔗基部并培土的防治效果最好,药效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指形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5种田间常用于防治烟粉虱的杀虫剂对烟粉虱两种优势寄生蜂—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毒性,明确不同杀虫剂对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安全性,为烟粉虱的综合防治和农药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2.4%螺虫乙酯对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LC50最高,分别为136.465和119.408 mg/L;20%呋虫胺对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LC50最低,分别为14.496和9.259 mg/L;相较于浅黄恩蚜小蜂,不同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LC50相对较高。供试杀虫剂中,22.4%螺虫乙酯和50%氟啶虫胺腈对两种优势寄生蜂的安全系数较高,均为中等风险;10%烯啶虫胺、10%溴氰虫酰胺和20%呋虫胺对两种优势寄生蜂的安全系数较低,均为高风险。22.4%螺虫乙酯、50%氟啶虫胺腈对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毒性中等,田间用于防治烟粉虱时,应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杀虫剂浓度,减少施药次数,避开在寄生蜂成虫羽化高峰期施药;10%烯啶虫胺、10%溴氰虫酰胺和20%呋虫胺对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的毒性较高,不应在丽蚜小蜂和浅黄恩蚜小蜂发生期施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4 种保鲜剂对柑橘采后主要病菌的毒性及对锦橙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50 g/L咪鲜胺乳油对青霉菌和绿霉病的毒性最大,半数有效质量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值分别为0.429 3 μg/mL和0.532 9 μg/mL,450 g/L噻菌灵悬浮剂对炭疽病的毒性最大,EC50值为14.238 3 μg/mL,经4 种保鲜剂处理的锦橙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高于空白对照。根据保鲜效果来看:250 g/L咪鲜胺乳油效果最好,在30 d时保鲜效果在90%以上,45 d和60 d的保鲜效果在85%以上,其次为生物源保鲜剂1×1011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 d和45 d的保鲜效果在85%以上,60 d时上保鲜效果在80%以上,效果最差的为450 g/L噻菌灵悬浮剂,保鲜效果只能达到60%。根据实验筛选到的最佳的防腐保鲜药剂为250 g/L咪鲜胺乳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SP003 2%G防治甘蔗害虫试验结果,表明:①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良好,持效期长。在长达75天期间,枯心率控制在1%以内,防治效果超过80%;②对甘蔗蓟马、绵蚜等害虫具有较好的兼治效果,③促进甘蔗萌芽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SP003(新烟碱类)在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与几种常用药剂之间的比较以及持效期等方面进行了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P003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600 g/hm2、900 g/hm2和12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6%~71.83%、76.21%~83.23%和83.35%~84.07%。与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相比,SP003显著优于辛硫磷和毒死蜱等2种低毒有机磷类杀虫剂;优于或相当于高毒有机磷类杀虫剂特丁硫磷;显著优于高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呋喃丹。  相似文献   

16.
张琳 《甘蔗糖业》2016,(5):57-62
采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蔗汁中磷酸盐含量。考察检测波长、显色时间、硫酸溶液、钼酸铵溶液和氯化亚锡溶液添加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波长为660 nm;硫酸溶液(6.25 mol/L)、钼酸铵溶液(25 g/L)和氯化亚锡溶液(50 g/L)的加入量分别为0.5、2.0 m L、15滴;显色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磷酸盐测定回归方程为A=0.17898C+0.00093,相关系数r=0.9998,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3种样品浓度方法回收率和RSD都在合理范围内。该方法可用于蔗汁中磷酸盐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更有效地防治烟田害虫,测定了生物农药4%“力杀死”乳油对烟青虫和烟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4%“力杀死”乳油对烟青虫和烟蚜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96 mg/L和0.03mg/L。4%“力杀死”乳油2500倍液对烟蚜的校正防效,施药后第4d和第6d达98%以上,和“甲胺磷”2000倍液没有显著差异;对烟青虫的防效低于烟蚜,但施药后第5d时,2500倍“力杀死”的防效达79.4%,与“甲胺磷”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扶绥蔗区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甘蔗害虫的综合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针对广西扶绥蔗区甘蔗害虫发生与为害特点,利用螟虫性诱剂建立螟虫监测网点,实施高效低毒农药、赤眼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防控技术措施,形成一套甘蔗害虫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模式,在加强广泛宣传和对基层农务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展开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在甘蔗害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甘蔗枯心苗相对防效达55%以上,枯梢相对防效超过50%,甘蔗蚜虫、蓟马的相对防效达89%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