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资料认为,在滚齿机上滚齿时滚刀必须对中,即要求滚刀中间的一个刀齿或刀槽的对称线应通过齿坯中心,否则切出的齿形是不对称的,且影响传动的平稳性,尤其是齿数较少时更为明显。目前,仍有很多工厂也都进行滚刀对中的操作。通过理论分析并经多次实际滚切,即有意将滚刀不对中,经滚切的齿形用万能工具显微镜进行测量,证明齿形两侧是对称的,不论齿数多少结果都一样。滚齿时滚刀没有必要对中,滚齿机亦无需配备对刀装置。我厂省去对刀操作,齿轮质量也未曾下降。今以单头阿基米德滚刀加工标准圆柱正齿轮为例  相似文献   

2.
滚齿产生齿形不对称误差及使其减少的措施黑龙江省森工管理干部学院郭维斌在滚齿机上用齿轮滚刀加工齿轮,相当于一对螺旋齿轮在啮合。因滚齿过程比较复杂,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滚齿后常产生各种形式的齿形误差。滚齿时引起的齿形不对称的因素较多。诸如:滚刀刃磨后...  相似文献   

3.
内齿轮滚刀     
用滚刀加工圆柱齿轮是齿轮齿形加工中常用的方法。一般地说,滚齿的生产率比插齿高,并能达到一定的精度及粗糙度。近年来,由于刀具结构的改进及优质高速钢、硬质合金材料用于滚刀,中硬齿面齿轮、硬齿面齿轮齿形的最后精加工,也可以用滚刀加工。而内齿轮的加工,目前仍沿用插齿和成形片铣刀铣齿的传统方法。内齿轮的滚齿加工国内外仍处于试验阶段。现在试用的内齿轮滚刀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4.
我厂生产的电动执行器中各种大小齿轮的加工,原来由于滚齿刀的切削面刃磨无法控制精度,切削面刃磨后达不到原设计要求,造成加工出的齿轮废品多,滚齿刀报废率高。现在采用我们自制的齿轮滚刀刃磨夹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设计技术要求1.要求能保证滚刀前角 20′(指小模数);2.要求保证分齿均匀,滚刀转一周,每个齿的累积误差小于5′(小模数);3.要求能保证滚刀光洁度在(?)9以上,并在加工中刃部不产生退火现  相似文献   

5.
在齿轮滚切时,齿轮滚刀安装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齿轮的加工精度。尤其是用标准滚刀加工高精度、大模数及大变位系数齿轮时,如安装角度误差过大,则会直接使齿轮的精度降低,甚至产生废品。由于滚刀的刀齿是按螺旋线排列在滚刀体上的,因此,要使滚刀正确切削,则必须保证刀齿在  相似文献   

6.
滚齿作为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在渐开线圆柱齿轮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滚削齿轮的各精度项目中,最难于保证的往往是齿形精度。随着滚齿机精度的不断提高,在影响滚削齿轮齿形精度的众多因素之中,滚刀的几何精度和安装精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滚刀精度对滚削齿轮齿形精度的影响,常常是很复杂的.同一把滚刀当创成刀齿位置不同或其安装误差不同时,加工齿轮的齿形误差可有一较大的变化范围。若能简便地由滚刀误差推定滚削齿轮的齿形误差,或有目的地适当词整滚刀的安装误差,对于提高滚齿加工精度和加强滚齿加工质量管理是十分有利的.为此目的,本文提出了由滚刀几何误差和安装误差计算滚削齿轮齿形误差的方法。通过微型计算机编制程序,此方法可在生产现场中方便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加工内齿轮用球形滚刀的设计与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齿轮加工一般都采用插齿法,但在重型机器制造行业中的大内齿轮加工,由于没有足够大的插齿机,或为了提高齿轮的加工精度,而不得不采用滚齿法加工。目前,国内加工大内齿轮使用蜗形滚刀和内齿轮滚切刀。这两种刀具均属定装专用刀具,由于对刀困难。加工精度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球形滚刀,是按展成原理工作的通用滚刀,一把滚刀可以加工同模数的大于一定齿数的直齿或斜齿内齿轮,且对安装对刀也无特殊要求,使用方便。本文所述研制的球形滚刀采用铲齿结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比较了采用梳齿刀播削与用滚刀滚齿加工齿轮时的经济性问题;认为:在加工大模数齿轮时采用梳齿加工无论是生产率,还是加工精度都较滚齿优越。  相似文献   

9.
笔者反复阅读本刊发表的《对滚齿时滚刀无需对中的探讨》一文(下称杜文),认为杜绍基、吴浩生同志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若在滚齿时无需对中,则可省去很多的对刀操作时间,这对于提高滚齿生产效车有很大意义。目前,有关工厂对新更换的滚刀在滚齿前部要进行烦琐的对中操作,认为滚刀不对中,将会产生如图1b所示的齿形不对称现象,从而影响齿轮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齿轮根部过渡曲线滚切刀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滚齿加工的齿轮根部过渡曲线是滚刀齿顶角尖运动轨迹.它是延伸渐开线.从理论上来讲.齿条齿轮啮合的运动轨迹应该是平滑的,但滚齿加工是有限刀齿包络切削,因而这段曲线的两边会出现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滚齿机上用普通右旋滚刀加工左旋齿轮打刀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进而提出了改善加工质量及提高加工效率的措施。一、右旋齿轮滚刀加工左旋齿轮打刀的原因我厂在Y320型滚齿机上用普通右旋镶片齿轮滚刀加工Mn=14,Z=73,α_f=20°,β_f=21°42′24″左旋圆柱斜齿轮圈时,曾先后打烂多把齿轮滚刀。仅齿轮滚刀一项损失即达上万元。此外,尚造成机床停机检修损失,机床精度损失。为避免事故,先是从提  相似文献   

12.
正滚齿是齿形加工方法中生产率较高、应用最广的一种加工方法。普通滚刀在滚削过程中承受冲击载荷和磨损。滚刀磨钝后均需重新修磨前刀刃面,如果刀齿损坏,则将导致整件滚刀报废。采用普通滚刀加工齿轮时,切削速度根据齿轮模数和齿数,一般取15~30 m/min。可转位硬质合金齿轮滚刀是一种新型高速重载切削刀具。刀片一般是由高硬度、难熔的金属碳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遍采用的用标准齿轮滚刀滚切各种渐开线圆柱齿轮,存在着刀具磨损不均,影响加工效率提高问题。特别是在粗滚齿时由于切削负荷大部分集中在滚刀的切入端,再加之排屑及角磨损的关系,刀具磨损也集中在滚刀的切入部分。特别是滚刀刀齿的右侧刃及右顶端圆角部分,往往在切削中上述部分已磨损严重了,而其它刀齿和刀齿的其余部分并未磨损或磨损很少。而在  相似文献   

14.
在滚齿机床上,采用渐开线滚刀范成滚切加工齿数较少、模数较大的齿轮时,常常会发生轮齿两侧齿形不对称或齿面出棱现象。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滚刀不“对中”造成的,有时滚刀经过对中调整后,滚切卤形确实变好了,但有时滚刀经过仔细对中,齿形反而变坏了。正是滚刀对中后滚切齿形时好时坏现象,令人琢磨不定,使人们对滚刀“对中”调整的必要性产生了争议。是何种因素造成滚刀“对中”后,滚切尚形时好时坏现象呢?要从理论上确切  相似文献   

15.
巧用滚齿刀     
我们在大批量滚铣直齿圆柱齿抢(m=10.5 x=53)时,常规滚铁方法:O齿为主齿(附图),滚铣两个齿轮后就需刃磨滚刀,后来我们采用窜刀法,先以O齿为主齿,滚铣一个齿轮后,利用两个窜刀垫分别以A、B齿为主齿各滚铣一个齿轮后再刃磨滚刀。窜刀垫的厚度以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6.
滚切变位齿轮时,精确调整滚刀安装角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用标准齿轮滚刀切削精度较高(8~7级),模数及变位系数较大的齿轮,如果滚刀安装角的误差过大,就会明显的影响齿形精度。 滚刀刀齿是按螺旋线排列的。在滚切齿轮时,为使刀齿运动方向与工件轮齿方向一致,就要调整滚刀安装角,否则,滚刀在垂直进给时,刀齿就会破坏已经切出的齿形。滚切变位齿轮时,由于滚刀相对于工件移动了一个变位距X=土 mn(式中 一工件变位系数,mn-滚刀法向模数),所以滚刀分度圆与切削节圆就不重合了。节圆直径增大或减小了2 mn(图a、4)。由滚刀螺旋升角计算式: sin人一…  相似文献   

17.
斜齿轮滚齿垫的高度,目前尚无比较实用的计算式,且制造后不能使用的情况偶有发生。现根据现场经验,将逆铣和顺铣时滚齿垫高度的计算和作图方法作一介绍、并以生产实例说明其应用。一、滚齿垫高度的计算式图1是滚齿切出时(顺铣切入)的示意图。滚刀切削斜齿轮时,啮合系数比在相同条件下的斜齿轮对近乎大1倍。被切齿轮的齿数越多,螺旋角越大,滚刀参与切削的刀齿数就越多,且分布在精切刀齿的两侧。此时,操作所选用的精切刀齿应尽量是滚刀中部的刀齿。另外,斜齿轮滚齿的操作步骤一般是先水平对刀,后转动刀架安装角,再滚齿。因此,顺铣切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滚齿加工的生产实践出发,试阐明滚刀“对中”的必要性。一、滚齿行业对滚刀“对中”看法是较为一致的国内有关文献对滚刀“对中”均有明确指出:“……”滚刀对中心是滚齿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滚切齿数较少的齿轮时,尤其要注意滚刀的对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对普通滚齿机而言,大质数直齿轮在滚齿加工过程中需多次进给的工况下,刀架滑板不能开快速走刀返回,否则会出现再次滚削时原滚刀刀齿不能沿原工件刀槽切入,即俗称的“乱齿”现象。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整个齿轮加工行业都颇感棘手。现有的文献资料或机床说明书一般都会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减小滚刀直径,在相同转速下可以降低切削速度,延长滚刀寿命;反之,在相同切削速度下可以提高滚刀转速,从而提高滚齿效率。此外,还可以使滚刀刀齿容易切入工件,减少在高速下刀齿开始切入工件时的打滑现象,从而减小磨损;并可减轻滚刀重量,因而使装卸刀具的劳动强度降低。图1是用3头滚刀逆向滚切正齿轮的一个例子,它对不同直径滚刀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切齿时刀齿切削刃后面最大磨损宽度和切齿时间进行了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减小滚刀直径可以提高滚齿效率和延长滚刀寿命。 图 2为采用切削速度 V一120m/min、进给量 f=3mm/r进行顺滚时,不同直径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