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型低黄变氨基硅油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10)水解物为原料,在氢氧化钾(KOH)催化下,制备了羟基封端的新型氨基硅油.最佳合成条件为:HD-110水解物占投料量的5.00%,140℃反应5 h.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制得氨基硅油微乳液,将其用于纯棉布后整理,能赋予织物更好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低黄变性以及亲水性.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6,(3)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长碳链三甲氧基硅烷以及N-β-(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改性硅油,并乳化为含固量25%的乳液。采用该有机硅防水剂乳液对棉织物进行防水整理,得到优化整理工艺为:乳化剂质量分数3%,乳液p H值5~6,整理剂质量浓度100 g/L,浸渍时间4 min,170℃焙烘3 min。整理织物与水的接触角可达到156.5°,且柔软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原料,采用一步缩合法制备MPS改性纳米SiO2,然后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改性纳米SiO2/短氟碳链聚合物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粒径分析、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分别表征产物结构、粒径及分布、热稳定性能,并对复合乳液整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拒水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整理前后织物的表面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乳液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改性纳米SiO2的引入提高了整理织物的表面粗糙度,整理后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51°,沾水等级达到90分,拒水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乳液,将其应用于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优化了低聚物的聚合工艺,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w(KH-571)=10%、w(催化剂DBSA)=10%、w(复合乳化剂)=3%,80℃下保温反应4~6 h,制备出稳定性较好、平均粒径50.0 nm且粒径分布较窄、最高转化率为89.4%的乳液.FT-IR表明得到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用低聚物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可得到平均粒径100.0 nm且分布较窄,乳液凝胶率低于4.0%,稳定性较好的硅丙乳液.  相似文献   

5.
改性SiO2水溶胶在棉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添加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用下制备了改性纳米SiO2水溶胶,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棉织物的超疏水整理.通过控制氨水用量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制备不同颗粒尺寸及粒径分布的改性SiO2水溶胶,讨论溶胶粒径大小及分布对棉织物拒水性的影响.采用...  相似文献   

6.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改性纳米TiO2、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聚合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整理。采用红外光谱对乳液胶膜进行分析,以XRD和TG对表面改性的TiO2进行分析,并测试复合乳液粒径分布及大小,以及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等。结果表明:TiO2表面经KH-570改性后,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降低了TiO2自身的团聚。制备的无皂乳液稳定,粒径分布均匀。经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柔软光滑,疏水角达到134.78°;整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UPF达到63.7。  相似文献   

7.
利用强碱性条件下六甲基二硅氧烷(MM)、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1,3,5-三(甲基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D3F)及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51)间的平衡化反应先制得一种侧链含有氨丙基的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FASO),然后FASO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羧基化聚甲基三氟丙基硅氧烷(FCAS),FCAS经乳化并用于山羊蓝湿革的防水处理。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透射电镜(TEM)、纳米粒度仪、ζ电位分析仪及静态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产物结构、乳液粒子形态、粒径大小与分布、ζ电位及坯革粒面水静态接触角(WC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预期结构。乳胶粒表面光滑,呈规则圆球状,平均粒径约为78 nm,粒径分布窄,乳液ζ电位为-37.53 mV。蓝湿革经其质量1.92%的FCAS有效物处理后,粒面WCA可高达144.5°,具有良好疏水性。  相似文献   

8.
非/阳离子氨基硅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硅烷偶联剂3-(2-氨乙基)-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RSIL,SCA-602)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的非邝日离子乳液聚合反应,讨论了反应产物粒径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该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85-90℃、剪切时间10~15min、催化剂用量0.25g、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用量11.62~12.62g等条件下能制备氨基硅油微乳液,该氨基硅油微乳液较同氨值本体聚合制备的氨基硅乳在整理织物的力学性能、柔软度及折皱回复角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添加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用下制备了改性纳米SiO2水溶液.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棉织物的超疏水整理中。通过控制氨水用量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制备了不同颗粒尺寸及粒径分布的改性SiO2水溶胶.讨论溶胶粒径大小及分布对棉织物拒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志勇  邓德华  李刚 《染整技术》2012,34(5):41-43,49
将线形硅油分别与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二乙烯三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反应,利用碱催化缩聚法制备了单、双、三胺型改性聚硅氧烷。通过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双胺型聚硅氧烷整理后的织物在柔软度、抗折皱、断裂强度等方面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乳液稳定性,采用纳米SiO2改性明胶(gelatin,GE)、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制备茶油乳液。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平均粒径、流变特性为考察指标,探究质量分数3.000%的纳米SiO2对4 种大分子材料复合乳液性质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微观结构及油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增强乳液稳定性,其中GE-纳米SiO2复合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添加纳米SiO2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离心稳定性降低68.444%。平均粒径为8.472 μm,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呈球状。流变表现为典型的弱凝胶特性,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天然高分子和纳米SiO2乳液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离心法、分光光度计法、电导率法证明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以低黏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乳化剂,以大豆油为乳化对象,利用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探讨了均质转速、均质温度、均质时间、均质pH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的乳化体系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pH对乳化体系粒径具有显著的影响;均质时间越长和均质转速越大,乳化体系的粒径越小;均质温度对乳化体系粒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蔗糖聚酯的乳化工艺,提高其乳液的稳定性,采用转相乳化法,研究了复合乳化剂HLB值、用量、油水比例、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搅拌速度对蔗糖聚酯乳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蔗糖聚酯乳液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HLB值为9.8,用量为9%,乳化水油比例为2,乳化时间85 min,乳化温度30 ℃,剪切速率2000 r/min;该蔗糖聚酯乳液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长期放置不分层,且该蔗糖聚酯乳液能够有效降低织物表面摩擦因数,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效果,对织物色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杨希 《中国油脂》2021,46(1):57-60
利用碱性蛋白酶对葵花籽蛋白进行适度水解后,将葵花籽蛋白水解物(SSH)添加到以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制备的乳状液中,通过测定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絮凝指数、凝结指数以及乳状液贮藏14 d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评价SSH对乳状液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SH可显著提高乳状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絮凝和凝结稳定性,显著降低乳状液的粒径;SSH添加量为1.0%时,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拒水性能,以聚醚N21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以羟丙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为改性剂,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单体,合成含氟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探讨了DMPA用量、改性剂分子量及用量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将乳液用于织物涂层整理。结果表明:随着DMPA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好,粒径变小,胶膜疏水性变差;随着改性剂分子量和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粒径变大,胶膜疏水性变好;当DMPA用量为5%,改性剂分子量为1694、用量为6%时,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涂层织物接触角为138.2°,静水压为644mm。相对未改性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拒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将大豆皂苷添加至内水相(W1),大豆蛋白添加至外水相(W2),以玉米油为油相(O),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多重乳液。探究乳液的整体稳定性、粒径特性、电位特性、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界面张力以及长期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粒径集中在6 μm附近,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电位绝对值最大(-30.2 mV),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的剪切稀化行为,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黏度值最大(0.029 Pa?s);15 d后,所有蛋白乳液都出现了一定的分层现象,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最小(21.51)。在1%蛋白质量分数下,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W/O/W型乳液稳定性优于大豆11S和7S蛋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高碳醇丙烯酸酯接枝改性硅油乳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碳醇丙烯酸酯接枝改性聚硅氧烷 ,可增加其被乳化能性。同末改性硅油相比 ,乳液稳定性和乳液粒子粒度 ,都有明显改善 ,有助于配制稳定的有机硅乳液 ;乳化改性硅油所需的最佳HLB值也发生变化 ,呈逐渐减小趋势。随着有机硅主链上引入非极性基团的增多 ,改性硅油乳液的稳定性增加 ,这与有机硅主链上引入长链非极性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预聚体法,以聚酯二元醇(PEA 1 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基本原料,合成了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探讨了R值(NCO/OH量比)、DMPA用量、中和度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粘度、乳液外观、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R值的增大,乳液的粘度和粒径均增加,稳定性变差;随DMPA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减小,粘度增大,稳定性增强;随着中和度的增加,乳液的粒径及粘度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粒径分布、微观结构、Zeta电位和分层系数研究米糠蛋白质量分数和预热处理对盐酸、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酸沉除镉制备米糠蛋白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米糠蛋白质量分数为0.5%时,4种酸酸沉除镉制备米糠蛋白的乳液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乳液稳定性均较差;当米糠蛋白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酸沉除镉制备米糠蛋白乳液的粒径较小,显示出较好的乳液稳定性;4种酸酸沉除镉制备的米糠蛋白经过预热处理之后,乳液粒径减小,乳液稳定性提高,并且乳液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