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非助剂增溶的分散染料微胶囊非条件配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奔  白聪丽  戚益  钟毅  罗艳 《纺织学报》2010,31(7):55-59
对配伍性能极不匹配的纯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改变壁材种类和芯壁比调节微胶囊对分散染料的释放速率,可基本实现非助剂增溶的分散染料微胶囊超细涤纶织物非条件配色。通过测定上染曲线,提升力曲线、K/S值,明暗度L值,红绿轴a值,黄蓝轴b值,色相角H值等相关染色参数考察分散染料的配伍性能,并比较相应染色样品的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匀染性。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不能配色的分散染料其配伍性可在非助剂增溶条件下通过微胶囊化加以改善,并可获得与助剂增溶条件下染色样品相当的色牢度,匀染性接近5级。  相似文献   

2.
选用25只分散染料对蚕丝/PLA交织物进行染色.通过研究分散染料在蚕丝和PLA两种纤维上的分配以及还原清洗对蚕丝染色量的影响,测定了染色织物的耐洗和耐光色牢度等,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尤其是偶氮苯类分散染料,在蚕丝上的上染量普遍高于在PLA上的上染量;碱性和酸性还原清洗的方法很难去除大多数分散染料对蚕丝组分的沾色.大多数分散染料在蚕丝/PLA交织物上具有较好的耐光牢度、耐洗牢度之变色牢度和涤纶沾色牢度,而蚕丝沾色牢度因染料不同而差别较大.可根据牢度要求,合理地选择分散染料对蚕丝/PLA交织物进行染色.  相似文献   

3.
陈芳云  余逸男  杜鹃  陈水林 《印染》2006,32(20):12-14
分别对高、中、低三种温度类型分散染料,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微胶囊化;并将制得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对仿麂皮织物进行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与传统的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进行对比,微胶囊分散染料染色的废水吸光度是传统分散染料的1/50,摩擦牢度、变色牢度和沾色牢度两者相当,其耐日晒牢度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的拼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适于拼染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的筛选问题,选用C.I.分散红73、C.I.分散黄211、C.I.分散蓝183进行微胶囊化。通过改变微胶囊化的芯壁比控制分散染料缓释速率,考察微胶囊化分散染料在实施无助剂高温高压染色时的相关染色性能,如上染曲线、初染率、匀染性及提升力等。结果显示: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的染色性能随芯壁比的变化而变化;将筛选出的微胶囊化分散染料组合应用于拼染黑色,匀染性、干湿摩擦牢度及水洗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印染》2006,32(7):52-53
由东华大学微胶囊技术课题组研发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染色专利技术——分散染料微胶囊无助剂染色技术于2006年2月24日在东华大学通过上海市教委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染色技术可在目前通用的高温高压染色机上实施。其主要技术包括分散染料微胶囊化技术;分散染料微胶囊埘聚酯纤维及其织物的无助剂染色工艺;分散染料微胶囊对聚酯纤维及其织物的免水洗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6.
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工艺中各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分散染料微胶囊染色废水回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分散染料微胶囊的释放速率与温度有关,其最佳染色温度为130 ℃;分散染料微胶囊颗粒大小对染料缓释性能的影响较大,可通过添加少量扩散剂等方式来提高染料的释放速率;分散染料微胶囊无助剂免水洗染色工艺能达到传统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的染色效果,其染色残液的色度、COD和BOD值都比常规分散染料染色工艺低得多,可回用于染色、前处理和后整理工序.  相似文献   

7.
分散染料微胶囊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双层造壁的技术,对分散染料进行胶囊化,将制得的分散染料微胶囊,对涤纶进行高温高压无助剂染色。改变染色过程中分散染料微胶囊粒径大小与染色浴比、温度和时间,研究其最佳染色工艺;并比较胶囊化染料与未胶囊化染料染色织物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PLA)是一种脂肪族聚酯,其易水解和低染料亲和力弱点阻碍了其在纺织领域大规模应用。PLA织物染色及服用水洗时容易发生水解,使其力学性能降低。高温、酸性及碱性条件都会使PLA发生水解,并且弱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比弱酸性条件下的更严重。PLA和丙纶(PP)共混、PLLA/PDLA共混或者L 乳酸/D 乳酸共聚均能提高耐水解性能。PLA可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100~110 ℃、染色时间20~30 min、pH值5~6。大部分分散染料对PLA的上染率不高,得色率却较高,其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及日晒牢度比PET稍差。通过染料结构以及溶解度参数法可解释不同分散染料对PLA的吸附能力,为PLA染色时染料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用纤维素纤维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对涤棉织物中的棉进行改性,再使用分散染料微胶囊/活性染料高温高压-浴法无助剂染色.讨论了改性剂及氢氧化钠用量对涤棉染色的影响.将改性涤棉织物染色样品与未改性涤棉染色样品的K/S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无助剂条件下,改性织物染色样品的K/S值较末改性涤棉二浴法染色提高了5%~15%,比一浴法染色提高了一倍以上,染料几乎完全吸尽,红色废水吸光度仅为原来的1/50左右,染色残液几乎呈无色透明状.此外,干湿摩擦牢度、耐洗色牢度与未改性涤棉染色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纤维素纤维改性剂PECH-amine对涤棉织物浸渍预处理,再进行活5/分散染料微胶囊高温高压一浴法无助剂染色.经PECH-amine处理后的涤棉织物与未处理样相比,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在无助剂条件下,染品的K/S值较未处理的二浴法提高5%~15%,比一浴法提高了一倍以上;染色残液几乎无色透明;摩擦和皂洗牢度相当,有的甚至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胶囊分散蓝2BLN和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和染料用量对微胶囊分散蓝2BLN与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后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同时用单分散染料和单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染色作为对比,测定了不同染色工艺对染色织物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总用量为2%(owf),染色pH值为5,95℃条件下保温30 min时,可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获得较高的K/S值,染色织物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在3~4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在染色时不易染得深浓色以及深浓色牢度差的问题,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染料组合对其进行染色的优缺点。分别使用分散—活性染料、分散—直接染料、分散—酸性染料对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对染色深度要求较高但是对染色牢度要求不高的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可以选择使用分散/直接或分散/酸性染料染色。使用分散—活性染料染色可以使涤纶/锦纶复合超细纤维织物获得深浓色泽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染色牢度,染料用量12%(owf)时,主要色牢度(耐水洗,耐摩擦)仍能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3.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宜采用分散染料浸染或轧染方式进行低温染色,染色过程需加入染色助剂和特殊处理。结果显示,浸染时加入1g/L匀染剂,轧染时加入5g/L防泳移剂,并在染前进行前处理定型,两种染色方式都能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匀染性及色牢度。  相似文献   

14.
马仓 《印染》2007,33(8):21-22
采用抗静电剂CAS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同浴处理。探讨了抗静电剂CAS与分散染料及助剂的相容性,CAS用量和染色温度对抗静电效果及对成品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抗静电剂CAS可有效赋予涤纶织物抗静电性能,且与分散染料及助剂有极好的相容性,对成品色牢度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华清 《印染》2021,(4):22-27
优选分散染料和中性染料对涤粘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染料4%,中性染料2.3%,硫酸钠30 g/L,环保载体2 g/L,pH 7,温度100℃,时间40 min。采用该工艺染色的涤粘织物具有较高的染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达4~5级,浅色织物耐水洗色牢度可达4级以上,深色织物耐水洗色牢度可达3级以上。与二浴法染色工艺相比,该工艺在获得相同的染色深度和相似的染色牢度时,可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DES)为染色介质,用雅特隆红玉SWD、雅特隆黄棕SWD和雅特隆深蓝SWD染料对涤纶进行染色,探讨了氯化胆碱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比、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浴比等因素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涤纶织物的耐干热色牢度及热稳定性,并与水相染色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氯化胆碱与...  相似文献   

17.
李志群  王铭芳 《印染》2006,32(22):15-17
采用亨斯迈公司的尼龙专用活性染料艳丽牢,对尼龙66/涤纶交织物进行活性/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与传统酸性/分散染料一浴染色法相比,该工艺具有更好的匀染性、重现性和色牢度。艳丽牢活性染料色泽鲜艳,配伍性好,提升力也较高,在达到相同的染色效果时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仿绸涤纶的低温等离子体再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鼎权  欧阳明 《印染》2005,31(18):32-33
选择适当参数,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仿绸涤纶改性,分别用红、黄、蓝三色分散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并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改性织物的表面润湿性、透气性、染色性能以及染色牢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其中,以改性4min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 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