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杰  余力 《煤炭学报》1996,21(1):68-72
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了该气化方法温度场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热值地下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得到了一些工艺控制参数。反向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能够获得热值Q=12.56MJ/m3以上的地下水煤气,该煤气由水煤气和干馏煤气组成,与同向两阶段气化方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气化过程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回收华亭原安口煤矿残留煤资源,采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对残留煤进行二次开采和发电利用,通过空气连续法、空气蒸汽连续法、空气蒸汽两阶段、富氧和纯氧蒸汽连续法等不同注气工艺对残留煤进行了地下气化试验,研究了残留煤在不同气化工艺时的产气和发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蒸汽和氧气均可提高煤气中有效组分含量和煤气热值;采用连续法和两阶段气化工艺,能够获得热值4.07 ~ 10.69 MJ/Nm3的煤气,可作为2×500 kW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料气.通过气化指标对比分析和现场发电对比试验,确定了低富氧蒸汽连续法(O2体积分数32%)为匹配该燃气发电机组的合理气化工艺.  相似文献   

3.
我国废弃煤炭资源的利用——推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地下气化是我国废弃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是生产洁净能源的重要思路.两阶段地下气化工艺生产的水煤气,H2体积分数可达70%以上,脱除CO2后,可燃气体体积分数高达95%,是目前最廉价的氢气来源.煤气中的CO2分离后可储存于地下燃空区,或用于化工合成、煤层气及石油增产.最后针对目前煤炭地下气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村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地下气化为将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就地进行有控制的燃烧,使煤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输送出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尽管其过程复杂、难度大,但以其诱人的前景吸引着许多国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工业地下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在总结国内外地下气化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缓倾斜薄煤层地下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确定了缓倾斜薄煤层条件下地下气化炉的结构参数,并测定了气化炉的密闭性能;研究了缓倾斜薄煤层地下气化过程的温度场、煤气组分、热值、流量和热效率的变化规律及提高煤气热值的工艺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缓倾斜薄煤层的气化过程井温速度慢,热效率较急倾斜中厚煤层低,其空气连续气化过程冷煤气效率为56.4%,地下气化炉热损失率达到29.7%;脉动两阶段气化工艺是提高缓倾斜薄煤层气化过程煤气热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获得热值在9.6MJ/m^3以上的煤气,满足民用及发电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中,气化炉炉型很小,徐州新河二号井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业性试验采用“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试验表明,大型炉是煤炭地下气化走向应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技术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氢能是当今人类理想的清洁能源。在煤炭地下化过程中,制氢原理包括H2O(气态)的分解、热解作用及CO的变换反应。实验室模型实验、煤炭地下气化半工作性试验及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长通道、大断面、双火源、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可实现所生产的地下水煤H2含量基本均在50%以上,最高可达72.36%。  相似文献   

8.
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地下气化煤气的基本组成,分析了煤炭地下气化的综合利用前景,并作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可以生产化工合成原料气,用于合成氨、合成二甲醚及合成油等。两阶段地下气化及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工艺可以生产高含氢量的水煤气,适于大规模廉价制氢,而煤炭地下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使地下气化所产煤气可获得最佳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2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地下气化研究中心进行了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模型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其实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煤层条件下地下气化炉结构及气化工艺,在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煤炭地下气化有井式和无井式气化炉结构及其工艺参数,形成了有井式“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气化工艺和无井式渗透式气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气化时可获得热值在4.18 MJ/Nm3以上的煤气;富氧气化时,当富氧体积分数由30%上升到80%时,煤气中有效组分(H2+CO+CH4)体积分数由30%上升到60%;两阶段气化第2阶段可生产H2组分体积分数在40%、热值在11.45 MJ/Nm3以上的煤气.无井式渗透式气化通道贯通参数为:当供风压力0.75 MPa、供风流量600 Nm3/h时,贯通速度为0.34 m/d,通道当量直径0.39m,正向供风气化和反向供风气化能获得相同质量的煤气.  相似文献   

11.
煤炭地下安全气化高度的准确确定是保证煤炭地下气化顺利进行的关键。笔者从多方面讨论了煤炭地下安全气化高度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鄂庄煤炭地下气化工程自投产以来产气量低且不稳定的原因.研究了空气连续气化、富氧气化、富氧-水蒸气气化等参数,探索鄂庄煤层地下气化规律,认为可采用脉动两阶段工艺提高煤气热值.当煤层气化最佳气、氧体积比为1.4:1,氧气体积分数为40%时,气化效率较高.在气化过程中,需根据气化工作面、高温温度场的移动及煤气组成的变化,采用辅助孔气化、反向气化等辅助气化工艺,维持气化煤层高温温度场,提高煤层气化效率,保证气化过程连续稳定进行.该结论为2号炉建设及采用富氧-水蒸气连续气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二期工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煤层地下气化的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3.
煤炭地下气化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煤炭开采的地下作业工程,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将煤层所含的能量以洁净气体的形式输出地面,而将灰烬和废渣留于地下,从而大大减轻传统采煤和气化工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了使地下煤层的燃烧和气化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气化工艺有效地发挥作用,及时准确地了解地下气化状态(包括燃烧工作面的位置、移动速度及燃空区的范围等)至关重要。监测试验表明,综合电磁法是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煤炭地下气化是在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操作复杂,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安全措施。针对煤炭地下气化各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安全防范措施,并对不同生产时期气化工作面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洁净煤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史以及我国现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作为第二代采煤法有广泛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分析了煤炭地下气化所涉及的气化炉设计、选择及贯通技术,详细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在我国及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7.
于洪军  王成 《中国矿业》2001,10(1):57-59
18 8 8年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 :我有一个梦想 ,那就是让煤在地下燃烧而变成可燃用气体。一个多世纪以来 ,世界各国为解决传统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而苦苦探索。英国早在 1 90 8年就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气化试验 ;前苏联于 1 932~ 1 935年间建立了煤炭气化试验区 ,1 941年获取重大进展 ;美国于 1 946年开始煤炭地下气化研究 ,1 987年试验获得成功。我国在 5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地下气化研究 ,先后在新汶、枣庄、大同、皖南等矿区进行了气化试验 ,其中新汶孙村矿是我国最早进行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的煤矿 ,但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煤层地下气化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阐明了煤炭地下气化的优越性及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坎坷历程,指出煤炭地下气化(UCG)是解决传统煤炭开采方法存在的一系列技术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新奥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攻关成果,展望了地下气化采煤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煤炭地下气化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光华 《煤炭技术》2001,20(1):41-42
针对传统的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缺点 ,提出采用“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的气化新工艺 ;同时介绍了新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许鸿雁 《煤》2009,18(3)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对煤炭地下气化的意义及技术发展进程,影响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煤炭地下气化是提高地下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