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抽象艺术的形成抽象艺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期,在社会需求增长的刺激下,欧洲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抽象艺术家们旨在用艺术创造活动积极参与构建未来理想社会。这就与设计艺术发生了很大的联系,集中体现在三个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和德国的包豪斯设计教育。其中德国的包豪斯教育也是对我国设计教育影响最大。包豪斯学校是1919年在德国的魏玛市成立。包豪斯学院以培养设计师为目标,开创了一整套崭新的艺术设计教学计划和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2.
球体城市     
文章试图以德国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在《空间》三部曲中提出的"球体"和"气泡"概念来理解当代全球城市所面临的复杂空间状况,并挑战以往建筑学中占主导的水平主义。同时,文章追溯了现代主义的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球体城市"实践,特别是俄国构成主义、20世纪中期以米歇尔·拉贡为主的国际前瞻建筑团体、库哈斯的"囚禁中的城市",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球体策略"在上海、深圳这类城市中的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每一次艺术运动对设计均有影响,因为设计和艺术是密切相关的。贡布里希曾说:"20世纪的所有美术运动均对设计产生过影响。"现代主义运动始发于包豪斯学院的现代主义设计,为了适应工业社会批量化大生产发展的需求,现代设计潮流迅速崛起。立体主义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流派,无可厚非地影响了在其后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流派,也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卓刚 《新建筑》2011,(1):110-113
建筑风格的研究一直是业界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从高层建筑历史分期和典型风格类型入手,通过分析高层建筑造型与立面的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运动之后即当代高层建筑的风格特征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意在厘清晚期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和新构成主义,灰色派、现代传统主义与新地方主义等几种容易混淆的高层建筑风格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刘文豹 《建筑师》2012,(6):102-109
"构成主义建筑"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活跃于苏联的一种现代建筑表现形式。它将先进的技术、工程学与公开宣扬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尽管它划分为多个相互竞争的流派,但该运动创造出不少先锋的设计方案以及建成实例。大约在1 932年,构成主义运动不再受到(官方)青睐。但它对建筑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田豊 《华中建筑》2012,30(4):5-8
该文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BxyTEMAC)-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BxyTEHH)师生对构成主义建筑的探索和对世界现代建筑思想创立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当时维斯宁兄弟,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等苏联建筑师们的现代建筑思想走在世界的前沿,他们的设计成果对推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具有极积影响。该文特别指出1925年巴黎世博会的苏联馆是构成主义建筑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陈飞 《福建建筑》2003,(1):13-15
密斯在 192 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方案构思来自于荷兰的风格派及俄国的构成主义的影响 ,也就是平面组织遵循纯粹形态构成的原则 ,用一种纯形式的语言来表达密斯的思想 ,也就是说 ,形式主义的构成在前 ,密斯思想的表达在后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如果一种造型形式表达一种世界观、信仰和文化结构的话,那么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就充分体现了工业化时代的精神.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使用功能,它把建筑形式要素间的关系简化为功能间的关系,讲求"形式追随功能",使现代建筑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生活对不同使用行为的不同要求,这种以人为本,在力求形式服务行动的前提下,衍生了构成主义、密斯风格、粗犷主义等诸多派别.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Dvekati建筑工作室最近完成了公关公司Rupor的办公室设计。项目位于莫斯科一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构成主义风格的老建筑内,面积仅有55 m2。设计师借鉴了苏联现代主义的精简美学,用仿瓷砖中密度纤维板和蓝色地毯等材料来装饰室内。Rupor的员工人数仅为6~8人,设计师通过半高的隔墙设计,将紧凑的开放式空间划分为工位区、会议室和厨房3个功能区域。设计师说:"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精简了过多的装饰,转而采用现代主义风格。20世纪中叶,俄罗斯形成自己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这种风格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会议室的地面和长凳用蓝色地毯包  相似文献   

10.
有“形”与无“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形的理解,可以说是西方人的传统,从古希腊神庙、罗马大教堂,一直到工业革命,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之前,西方建筑史的演变无一例外地是围绕著“形”的变革。而空间的概念毫无疑问是中国人的专利。老子早在2000年年前就已对空间做出了精辟的阐述。“空间”一词最开始出现在西方建筑师的设计语录里已经是19世纪末。赖特埋承老子“空间”论对他设计理念的形成举足轻重。空间的流动与自由也造就了密斯。另一个推动现代主义建筑形成的理论框架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功能主义(Functionism)。应该说,功能主义的理论首先从根本上对传统上以“形”为主的建筑理念提供了突破点。这一点可以从现代建筑史的发展过程得到印证:现代建筑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是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和新艺术运行(ArtNouveau)以后,而这两项运动都是在空间形态上突破了传统。往后的荷兰风格派(de Stijl)和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则是更彻底地摆脱了过去。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15,(1)
文章中,笔者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构成主义的视觉语言当中确立狂欢——作为过程、隐喻以及形式——之存在。笔者追溯了城市狂欢的叙事/图像,并认为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象征性的构成主义范式。因此,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视觉之桥梁,城市狂欢连接了构成主义戏剧与建筑。这种叙事/图像最终形成了构成主义者的乌托邦图像。但这个乌托邦,即意味着异质事物之乌托邦、作为奇景之乌托邦以及作为"颠覆世界"之乌托邦。它几乎被默认为是一场混乱的乌托邦——在一个想要将混乱(局面)有序化的社会,它定会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2.
热点     
《新建筑》2015,(2):152
<正>赖特的遗产2015年2月,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10个建筑作品被列入本年度美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名录。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作品首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对象。作为一位出身"纯正"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当年被微软公司选中,在光盘百科中制作了赖特专辑:作为最为中国建筑学子们熟知的现代主义建筑宗师之一,赖特此次被申遗的建筑作品很可能是中国学生们做的第一个建筑模型。但是赖特对于我们而言,其实仍然很陌生。赖特在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3.
刘文豹 《建筑师》2012,(4):88-98
维斯宁兄弟是苏联"构成主义"建筑运动的旗手。1922年,兄弟三人联手,支持先锋的艺术观念,并且独创出一种现代建筑流派。1933年,列奥尼德·维斯宁逝世。此后,维克多依然保持了成功的职业生涯。而亚历山大渐渐退出了公开的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朱塞佩·特拉尼的但丁纪念堂项目的复杂性。这一项目是其卓越职业生涯最后的作品之一,设计于1938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该项目在过去70年的诸多学术研究中被反复思考。这座杰出的建筑是现代主义大师作品库中被忽视的里程碑之一——意大利建筑师作为现代主义运动一支活跃积极的力量,特拉尼无疑是个中翘楚。但丁纪念堂的价值,不仅在于独特的、前所未有的设计,还在于其设计蕴含的多层次内涵。但丁纪念堂的重要价值也根植于特拉尼超群的设计理念及实践技巧,这些特征持续且稳定地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带领我们回溯特拉尼的早期职业生涯,以探索这一项目设计之源;同时考虑到但丁作为主要的灵感来源及设计对象,他的文学及意象创作也被巧妙地融入了项目之中。  相似文献   

15.
维也纳建筑大师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驱。本文剖析了路斯的设计思想中对于结构与"饰面"关系的理解,澄清了他对"装饰"的看法,通过从"建构"的视角来分析"路斯楼",审视阿道夫·路斯的设计思想,揭示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复杂与深刻。  相似文献   

16.
衡寒宵 《建筑师》2021,(4):105-111
20世纪初,俄国构成主义者提出了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的观点,认为空间设计的目标应是反映和凝聚新的社会关系.这一关键概念自此开始被建筑学、城市设计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引用和拓展.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这一概念在1920年代的苏联兴起不久后受挫,但1950-1960年代又得到了法国哲学与社会-空间学界的反思,1970-1980年代后则为美国后现代都市思潮所继承和突破,对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仍然具备持续的影响.探讨建筑作为"社会凝聚器"概念的变化,为理解建筑与社会、物质与行为、空间机能与城市设施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也显示出概念自身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埃尔·里希茨基是苏俄前卫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为前苏联设计了大量展览装置和宣传作品并推动至上主义艺术发展.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包豪斯以及构成主义运动.里希茨基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与他的个人信仰"艺术家将成为变革社会的力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从乌托邦回归:现代运动的挑战》一书的结语,指出该书的各位作者如何将建筑中的现代主义运动概念化,以及他们如何评析这场运动对当下的价值。此外,文章讨论了作为分析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重要视角的地域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阐释了历史和保护的悖论如何在现代主义建筑的遗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欲望的教育公社设计、乌托邦与第三世界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端芳 《时代建筑》2007,2(5):22-27
文章通过回顾在1958~1960年间的人民公社设计,探索第三世界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现代性的乌托邦化。在人民公社运动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建筑师和规划师在农村大胆尝试现代主义设计。同时,运动也带来了人们欲求方面的变化,对现代性的乌托邦化促进了剧烈变革必然涉及的对新的欲望对象和欲望主体的塑造。通过分析人民公社时期空想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此次运动加剧了中国现代性中最具悲剧性的一些矛盾。公社运动的失败导致了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设计的核心,是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设计思潮,其设计理念影响到了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甚至包括招贴设计在内的平面设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信息传递方式。文章主要通过分析这一时期德国与波兰招贴的发展,探讨了"现代主义"思潮对招贴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