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岩  苑坤  陈林 《工业建筑》2012,42(10):30-33
高校的旧建筑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校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旧建筑,既能节约资源,也为校园城市保留了本该有的发展痕迹。因此,大学旧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刻不容缓,是建筑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从适应、更新、生态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改造,并利用大学校园里的旧建筑,使其开始新的生命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以某市老城南旧厂房的改造为例,举例说明几点关于旧厂房改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及关于评判厂房改造效果的标准,为旧建筑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旧建筑改造计划已势在必行。旧建筑的改造道路仍然需要漫长的转变,我们应在不断探索和以前的研究的基础上,在新的建筑所处的新时代和新的社会背景中,充分挖掘出老建筑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确保改造旧建筑的本质时,重新审视和利用旧建筑的新价值。在新的时期和标准规则变换中,更复杂的是我们要通过建筑形式,看到一个全方位的旧建筑改造,在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意识下,也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现以某市老城南的旧厂房改造为例。  相似文献   

3.
浅析旧城改造中旧建筑的再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中新旧建筑碰撞,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在推土机的机械运转中逝去。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城市文化内涵的积淀。于是,我们探索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以及旧建筑的再生设计,希冀找到城市改造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新旧建筑碰撞,城市的历史和故事在推土机的机械运转中逝去。人们在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城市文化内涵的积淀。于是,我们探索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以及旧建筑的再生设计,希冀找到城市改造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竖向生长过程,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在现有条件的限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元素为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蜕变与新生,也成为近阶段较为热点的课题。石灯胡同9号项目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石灯胡同里,原建筑旁边是一座正在使用中的四合院,也就是两户共用一个院墙,其他面则面向窄窄的胡同。建筑原有功能也为办公,一、二层为半砖混结构,三、四层为轻钢结构,总建  相似文献   

6.
张继化  张杰  刘耀程 《居业》2021,(9):23-24
上世纪旧工业建筑作为历史的遗迹,存在着较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这类建筑的外观普遍陈旧甚至破落,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显得格格不入.旧工业建筑改建为教学建筑,是实现新价值的一种途径.本案主要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建而来的教学建筑在外观上的研究和再设计,使其具备新的外观形象,散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其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同时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新的校园氛围.本案的再设计采用了"嵌套"的手法,在不改变建筑主体的情况下,采用的工业风的形式进行外观的重新设计,继承了学校的特色,同时也满足了学校对教学建筑氛围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名称:AN尚源景观西安公司办公室项目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2号楼建成时间:2015年12月建筑面积:860m~2城市复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在满足城市功能需要的情况下,将旧建筑、旧厂房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价值。是对文化和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有别于新建建筑,赋予独特生命力的功能建筑。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7,(2):1-2
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技术价值。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渐变化和不断发展,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需要进行改造更新,以避免其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但是传统的改造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力量,如在现阶段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来进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更新。本文通过对绿色节能技术和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以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太快,导致一些旧建筑物被强制拆迁,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城市化的推进旧建筑物显然在这个城市中已经被淘汰了,旧的建筑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新的建筑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在城市的建设中,如何合理的利用旧建筑,使其继续发挥它的自身价值,并能使其在新城市里光彩夺目。在这一方面,一些国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在旧建筑改造中提得最多。所谓新生,是设计师赋予旧建筑新的形态,新的面貌,新的风格,继而让空间功能发生变化,在软装陈设上得以耳目一新。但无论怎么更改,它都是基于旧建筑之上的一次大的变革。吴良镛先生曾提出,旧城更新包含了三个定义,再开发或改建;整治;保护。而旧建筑改造作为旧城改造的组成部分,也可因循这三个定义推进。对那些富有历史价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曾说在Steven Holl的建筑世界里,并不期望完美的建筑,或是辉煌的建筑,也不试图建立所谓的安康社会,而是像弓箭手追求射术一样追求一种与自我仪式的完美关系,或者说,是为了探索和丰富建筑与个人意识的内外联系。而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试图设计一座能够与旁边查尔斯·马金托什设计的1990年的旧建筑呈现出对比与融合的大楼,在突出新大楼特点的同时,又不会对旧楼的使用形成困扰。为此他们选择了一种透明的材质与旧建筑  相似文献   

12.
里份作为武汉城市建筑的缩影,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为了谋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了对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里份至今还面临着被破坏的危机,但随着社会认知程度的提高,一些有特定历史意义的旧建筑的保护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如何做到既保持旧建筑历史延续性,又适当地融入现代元素,从而达到既保护了历史文脉又提高了提高社会价值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文章以武汉里份建筑为例,先分析了旧建筑的保护和使用,又从材料的角度对空间、造型、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新材料在旧建筑更新中的使用策略,对武汉里份建筑的保护和材料的更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秩序与自由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把办公空间描述成为“用于工作的机器”。随着八零后年轻人逐渐成为公司里的创新中坚力量,这种片面追求密度与效率的办公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往往追求新技术、热爱网络积极创新.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也往往不再那么清晰:他们乐于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积极与同事交流新鲜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扩张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留下了很多旧建筑。许多旧建筑具有自身的地域特征,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如何让旧建筑既存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赋予新的生命和活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旧建筑的螺旋式再生是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旧建筑的改造需求量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姜华  洪卫 《南方建筑》2004,(5):42-43
城市里旧建筑拆还是不折常常成为城市规划的难题.本以佛山宾馆为例,通过论连旧有建筑的新生建筑的协调关系;旧有建筑是新生建筑的奠基和原点,新生建筑是旧有建筑的延伸与发展。新建建筑物给旧有建筑物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年,40年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斗志激昂的建设让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有新鲜便有沉旧,很多昔日城市中繁华的街道变得老旧,这些曾记录城市荣光的建筑渐渐变得格格不入。如果为了维持新鲜光亮,一味地推倒重建,那其实是在抹去一座城市的历史,而一座城市历史的展现最好莫过于那些具有时代层次感的建筑。城市里的一些老旧小区大多有着曾  相似文献   

17.
<正>在城市里,每一座旧建筑都藏匿着她的身世,人们对她的存在习以为常,这也成为理所当然对其忽视的借口。本案是由一座旧工厂改建而成的销售中心。设计师贯彻"公共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设计理念,保留了原厂房的内部空间结构与砖墙肌理,以旧有锅炉洞作为参透整个空间的窗口,致敬旧厂房工业历史的同时,帮助业主在新的场地创造新的意义,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6)
<正>在城市里,每一座旧建筑都藏匿着她的身世,人们对她的存在习以为常,这也成为理所当然对其忽视的借口。本案是由一座旧工厂改建而成的销售中心。设计师贯彻"公共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设计理念,保留了原厂房的内部空间结构与砖墙肌理,以旧有锅炉洞作为参透整个空间的窗口,致敬旧厂房工业历史的同时,帮助业主在新的场地创造新的意义,建立过去与现在的和平对话。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工业化时代后,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乌海地区出现了工业"退化"热潮,并导致大量工业建筑甚至工业遗产的废弃。因此,在乌海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合理地解决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变得不可忽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乌海地区需要将工业文化,如已存的旧工业建筑,通过研究其价值体系,反向得出在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策略。这使得乌海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处理原有的旧工业建筑,为同类建筑后续转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曾经为特定时代生产、文化生活所需的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建筑逐渐被弃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面貌,更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本文基于对新旧共生理念本质的认识,以石河子市原纺织厂电影院为例,基于其原有建筑的功能,分析其建筑空间关系,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改造建筑内部空间,并结合旧建筑中置入“廊桥”的结构置换方式,对旧建筑空间进行重新激活,在保护旧建筑建筑形式的同时赋予旧建筑以新的生机活力,达到新旧建筑融合共生的目的,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