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金安桥水电站泄洪消能方案的选择,以及泄洪消能建筑物布置及水力学计算,重点对消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水力模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成果,从而对本工程泄洪消能结构形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挑流消能是泄水建筑物最常用的消能方式之一。随着高坝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对泄洪消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新型的鼻坎形式及消能技术日益得到完善。针对高坝泄洪挑流消能工的水流挑距、冲刷、冲击等问题,从理论研究进展对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可为水利水电工程消能防冲设计、防洪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挑流消能工,在我省大中型水库泄洪消能中已被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多年来,我们对省十余水库工程中的泄洪洞挑流消能工程进行了原型观测及室内模型试验。本文拟以海龙水库泄洪模型试验为例,对软基挑流消能问题做分析讨论,愿与同行交流,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4.
溪洛渡水电站的泄洪消能具有河谷狭窄、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的特点。合理布置泄洪建筑物,解决下游消能防冲问题是该电站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设计采取的利用多套泄洪设施,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设计思想及相应设计方案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岗山水电站的泄洪消能具有河谷狭窄,泄洪流量大,下游河道转弯导致消能水垫长度有限的特点。合理布置泄洪建筑物,解决下游消能防冲问题是该电站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介绍了大岗山水电站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设计思想及相应设计方案和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6.
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具有高水头、大单宽的特点,泄洪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雾化现象,而其下游紧邻居民生活区和大型企业生产区,对环境湿度要求严格。向家坝水电站结合自身泄洪消能特点,采用了高低坎双层多股淹没射流的新型消能工,成功解决了雾化对下游环境湿度的影响。介绍了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体形,并根据向家坝水电站泄洪原型观测资料和水富县城气象站环境湿度监测成果,分析了其泄洪雾化范围及对水富县城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家坝水电站泄洪未改变下游环境湿度。  相似文献   

7.
乌江银盘水电站泄洪与消能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银盘水电站枢纽具有泄洪流量大、落差较小、下游水位变幅较大的特点,设计要求泄洪及消能布置应结合施工导流。对这种泄洪消能布置方案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高拱坝工程中,泄洪功率及泄流量巨大,泄洪消能安全一直是工程研究的重点。基于淹没冲击射流理论探讨了水垫塘的消能机理,并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高拱坝工程中常用的水垫塘型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并重点介绍了天然水垫塘这一新型消能型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运用混合流理论对松溪供水水源大坝底孔泄洪消能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混合流界限水深公式计算得出,在下游水位高于泄流底孔出口鼻坎高程的情况下,底孔消能方式仍可采用挑流消能,且由于挑射流对下游水位的推泄作用,迫使近坎水位低于下游水位,下游水位对底孔的泄流能力及孔内流态没有产生影响。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面流消能工在我国的应用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到目前,采用面流消能工的水利工程已有20余座.这些工程都已经受过不同程度的泄洪运用的考验.20多年来面流消能技术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在面流消能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及采用面流消能工的坝高、单宽流量和总泄洪功率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泄洪流态同设计不符,下游河床出现不正常冲刷,坝趾被掏刷以及消力池磨损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面流消能工的实践经验,并就面流消能工的适用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作简介与讨论,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规律,明确台阶式溢洪道的最优消能率参数,利用DualSPHysics对台阶式溢洪道水流特征进行模拟,并通过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SPH方法对台阶式溢洪道水流模拟的适用性与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SPH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流特征。通过建立不同单宽流量、台阶段坡度和台阶数目的共计288种工况对台阶式溢洪道消能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与单宽流量呈负相关关系;台阶数目对台阶式溢洪道消能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存在一个台阶数目能使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率达到最大值,该最优消能率对应的台阶数目在78~81阶范围内,此结论对指导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了溢洪道消能率的计算公式、消能率的影响因素、台阶式溢洪道的适用范围;对某水库的台阶式溢洪道和光滑面溢洪道的两个方案在消能效果、消力池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洪道消能主要集中在台阶段,而且相对于光滑面溢洪道,大大缩短了消力池的长度,降低了投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台阶式消能工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并以太湖水库工程为例,通过流体仿真软件对该工程的台阶式溢流坝和光滑溢流坝进行数值仿真,对比研究两种溢流坝体形的消能效果、压强场和速度场等.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流坝的消能主要集中在台阶上,相对于光滑溢洪道,因其减小对下游的冲刷而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4.
台阶式溢洪道的消能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总结了溢洪道消能率的计算公式、消能率的影响因素、台阶式溢洪道的适用范围;对某水库的台阶式溢洪道和光滑面溢洪道的两个方案在效能效果、消力池长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特点。结果表明,台阶式溢洪道消能主要集中在台阶段,而且相对于光滑面溢洪道,大大缩短了消力池的长度,降低了投资。  相似文献   

15.
阶梯式溢流面消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物理模型专题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阶梯式溢流面的消能特性作了较系统的探讨。论述了阶梯式溢流面消能率的影响因子及规律,研究表明,消能率大小与溢流面坡度关系不大,而与单宽流量、阶梯高度及数目存在着定量关系。
关 键 词: 阶梯式溢流面;光滑溢流面;消能率;相对消能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坝挑流消能的效果,结合四川省某水电站洞式溢洪道的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对在较高水头、较大流量工况下的溢洪道挑流消能形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一级挑流改成二级挑流,即一级挑射水舌在各种工况下都挑落在平台上,水流通过平台形成二次挑流均匀挑入下游河道,可以有效分散消能,降低挑射水舌的高度,减小河床冲刷。采用二级挑流消能形式,有效地改善了原方案一级挑流消能引起的产生较大冲刷与雾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Hydraulic performances of skimming flow over stepped spillway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hydraulic model experiment. The stepped spillway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WES (Waterways Experiment Station) standard spillwa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s of skimming flow over stepped spillway, which include the skimming flow regime, the flow depth on the spillway , the effect of air en-trainment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epped spillway is more effective at dissipating energy, the dissipation ratio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charge, and the free surface air entrainment on stepped spillway occurs much more upstream than on smooth spillway.  相似文献   

18.
结合斯木塔斯水电站台阶式溢洪道水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引入了相对消能率和单宽消能功率,总结了台阶高度、单宽流量与消能率、相对消能率和单宽消能功率的变化规律,重点研究相对消能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流量增加时台阶溢洪道的相对消能率和单宽消能功率逐渐增大,表明台阶所起到的消能功效增强了。  相似文献   

19.
掺气减蚀设施不仅能有效地减缓空蚀和磨蚀的发生,而且具有一定的消能作用.结合某水电站溢洪道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溢洪道掺气减蚀工程措施的消能效果,并首次定量地计算了消能率.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水头、大单宽流量溢洪道中每道掺气挑坎的消能水头为2~5 m,随着级数的增加消能水头逐渐增加.试验还表明,在满足掺气要求和水流流态平稳的条件下,尽可能多设置掺气设施不仅不会增加工程量,还可以降低泄槽因高速水流冲刷破坏的风险,而且有利于下游消能防冲设计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合连接体形下旋流式竖井的水力特性,总结出竖井涡室内的4种典形流态,其中,自由旋流流态最适合于旋流式竖井.通过进一步研究进口体形和消力井深度对流态和消能率的影响,得出折流角变化对消力井侧壁及底板压强影响不大,消力井边壁及底板均不会出现负压;流量的增加会减小消能率,折流角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