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吐哈油田鄯善、温米区块注水压力高,地层堵塞严重,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常规酸化施工不能解除地层深部污染,为此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多氢酸体系。室内实验表明,与土酸相比,新型多氢酸体系具有缓速缓蚀、有效作用距离大、防止二次沉淀的产生、低成本等诸多优势。根据鄯善、温米区块的储层特征,确定了新型多氢酸体系配方及技术,并在2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新型多氢酸体系可以降低注水压力7.8 MPa,日增注量29.5m3,有效期108 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海上高温低渗油田酸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中34油田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比较低、温度比较高(大于120℃)的特点,结合储层伤害原因分析,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氢酸体系对渤中34油田的油井进行酸化增产作业。通过对渤中34油田5口井(均为新井,完井后基本不出液)的酸化施工,酸化成功率达到100%,酸化后各井均达到甚至超过配产要求,这表明多氢酸体系对于高温低渗砂岩地层,能够有效地解除钻完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常规酸液体系相比,多氢酸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效果明显,对于类似海上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6.
大港油田成功应用多氢酸分流深部酸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采油一厂应用多氢酸分流深部酸化技术,使地层压力居高不下、停注长达3年之久的中103x1疑难注水井恢复了注水,并达到增注目的。中103x1注水井是大港油田六间房东断块港296断块高部位的一口注水井,2004年7月29日转注,投注初期注水压力高达30 MPa。中103x1井重新投注后,恢 相似文献
7.
砂岩储层酸化的常规土酸体系存在与矿物反应速度快、酸化液的有效距离短和容易产生二次沉淀等问题。现存的缓速酸酸液体系不能克服粘土和石英界面反应速率的巨大反差,新的深度酸化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酸液的穿透距离,但工艺繁琐,且仍然不能解决沉淀、堵塞问题。多氢酸体系与现存的HF酸体系相比,其反应速度慢,溶解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防垢性能和分散性能,可以抑制井眼附近的地层伤害,有效控制二次沉淀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9.
多氢酸具有缓速、深穿透、防垢、极强的吸附能力和水湿的性质,能催化HF与石英的反应,是适合砂岩油藏的解堵技术。通过对低渗油藏伤害原因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多氢酸酸化解堵技术的机理、特点、处理液的作用,对现场应用情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多氢酸酸化解堵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13.
1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杨子川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7(6):432-439
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受岩溶、裂缝控制,形态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埋藏深(超过5 300 m),地震反射信号弱,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近几年来,西北分公司综合利用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参数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及波形分析等技术为主的、适合于塔河油田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该套技术方法为塔河油田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论证,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TP区是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主力产油区块之一,在高温、高闭合压力条件下,常规酸压形成的酸蚀裂缝穿透距离受限且易发生闭合,酸压投产后表现出快速递减特征。通过实验研究开发了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前期利用冻胶携砂以提高人工裂缝远端导流能力,后期采用酸液刻蚀来提高近井导流能力和改造范围,从整体上提高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及其保持率。水力加砂压裂+酸压复合改造技术在TP区现场实施6井次,建产率达到83.3%,累产油3.76×104 t,表明该技术在低品位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