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治疗)和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血或尿CM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9):59-6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更昔洛韦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CMV病毒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汁酸(TB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DBIL、TB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M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MV D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阴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儿肝脏功能,提高病毒转阴率,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2例EB病毒性肝炎患儿采用常规护肝、降酶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粉针5mg·kg^-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静脉滴注,每12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脉滴注时间〉1h,连用7~10d。32例患儿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评定疗效。结果32例患儿中,显效28例(87.5%),有效4例(12.5%),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护肝等治疗小儿EB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EBV-DNA可提高EB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4例疱疹性口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8例治疗组和26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发热天数、治愈天数以及好转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患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8):110-11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60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两组护理措施完全相同。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护理操作下,更昔洛韦与银翘散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21例(2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局部给予更昔洛韦凝胶200 mg,滴眼,2次·d-1;金因舒眼液0.05 mL,滴眼,6次·d-1;更昔洛韦眼药水0.05 mL,滴眼,6次·d-1.21例(21眼)患者治疗后均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结果 21例(21眼)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10~20 d,角膜修复,角膜荧光染色(一).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避免炎症的蔓延,以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14-16
目的:观察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单纯更昔洛韦疗法,研究组使用丙种球蛋白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变异淋巴细胞的比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等实验室指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脾肿大、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变异淋巴细胞比例、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等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消化道不适、头痛、全血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可靠安全,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治疗组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阿昔洛韦滴眼液与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周,治疗后12个月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安全可靠、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8):108-110
目的:分析总结可乐必妥滴眼液与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小儿急性结膜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70.0%和治疗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和76.0%,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小儿急性结膜炎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于小儿急性结膜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分别予以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与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疗程21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视力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9):73-74
目的:探讨运用优质护理服务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NICU常规护理,试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9.62±5.41)d、机械通气(7.69±2.35)次、护理满意度为9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74±5.73)d、(9.52±2.86)次及81.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积极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并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40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干预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用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6例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结果:观察组患儿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患儿临床疗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941-942
目的:探讨中医证治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7例和中西药组31例,中药组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中西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用病毒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症状积分疗效。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100%,中西药组有效率为1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抗病毒无特效药,早期治疗中医干预是提高成人病毒性肺炎疗效、治愈率的关键。中药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是多靶位的治疗,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以达到驱邪外出,机能平衡而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5):83-85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的7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吸取口鼻腔分泌物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观察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本次研究中,有56例患儿(73.68%)为单一革兰阴性菌感染,7例患儿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有3例患儿出现混合感染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共同感染。3种主要致病菌有着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新生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致病菌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以防止感染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1):52-53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对非急性期脑梗死(CI)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非急性期CI合并OSAHS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n CPAP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1、3个月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血流变指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1、3个月时各血流变指标与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 CPAP可有效改善非急性期CI合并OSAS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3):357-359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扶正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清热化痰扶正法,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氧合指数、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变化水平,并比较两组症状、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氧合指数、血小板、CPIS、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痰扶正法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17-18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足月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提高MAS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为重症MAS的足月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且明显,呼吸机参数及时下调,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缩短,气漏及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能及时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食道闭锁患儿术后机械控制通气(CMV)与高频振荡通气(HFOV)的治疗效果,探讨食道闭锁患儿术后在 NICU 更适宜的呼吸机治疗方法。方法将38例入 NICU 的Ⅲb 型食道闭锁术后患儿随机分为CMV 组与 HFOV 组,每组19例。CMV 组选用西门子 Servo-i 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HFOV 组选用德国 STEPHAN 公司生产的 Stephanie 呼吸机,采用高频振荡(HFO)模式治疗。比较2组患儿术后24 h 氧合指数(OI)、上机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FOV 组术后24 h 氧合指数较 CMV组显著升高(P <0.05),而上机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较 CMV 组均显著缩短(均 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Ⅲb 型食道闭锁术后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治疗中,HFOV 治疗是一种较 CMV 治疗更好的方式,是 NICU 中Ⅲb 型食道闭锁术后患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呼吸机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