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Planning》2019,(24):24-27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4例,按就诊先后分成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试验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静脉滴注。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CRP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联合利巴韦林、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效果,可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9):36-37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对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研究组应用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皮疹及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长,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皮疹及口腔溃疡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IFN-γ、IL-2、IL-6及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FN-γ、IL-2、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IFN-γ、IL-2、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长,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体内的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6)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本院收治的238例上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2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针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利巴韦林基础上联合喜炎平静滴治疗,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病情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3%)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2):61-63
目的:观察并探究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9例。在给予两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用药后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的平均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的方法能缩短患儿的手足口疱疹及退热时间,有效防止器官出现感染或衰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32-35
目的:探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n=42)、B组(n=41)、C组(n=40),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以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B组单纯予以大剂量沐舒坦,C组单纯予以NCPAP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A、B、C三组的PaO2、FiO2和O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PaO2、OI值均高于B、C组,FiO2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发绀持续时间、呼吸困难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大剂量沐舒坦联合NCPAP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5):51-52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效果、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118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单独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4.75%(P<0.05);治疗5d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观察组血清IL-8、IFN-γ、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减轻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6):112-113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6例CHC患者,患者在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后合并TD。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终止抗丙肝病毒治疗,单纯给予针对T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继续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同时给予针对TD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复常率为35.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为79.2%,肝功能的复常率为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处理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同时,继续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提高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及肝功能的复常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于2012年度所诊治的50例疱疹性口腔炎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用穿琥宁治疗,比较疗效。结果:阿昔洛韦治疗组在迅速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方面,效果好于穿琥宁对照组。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能迅速消退疱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4)
目的:对应用利巴韦林与氨溴索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88例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的新生儿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予氨溴索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支气管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利巴韦林与氨溴索联合方案治疗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为了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120例VMC患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rhIFNα2b治疗(对照组)和rhIFNα2b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观察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恢复有效率显著升高;心肌酶指标(CK、CK-MB、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显著升高。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rhIFNα2b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54-57
目的:综合探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收的15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三组(A、B组和C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接受清开灵治疗,B组患者接受利巴韦林治疗,C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联合ORS治疗。结果:C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来说,采用抗生素、消旋卡多曲联合ORS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Z1)
干扰素调节免疫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国内自主产权的基因工程I类新药,通过多年研究,研制出儿童和成人应用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喷雾剂等多种剂型,完成治疗冠状病毒等肺炎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和相关临床研究,形成了多个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性文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些研究为国家卫健委将干扰素α雾化吸入作为首推抗病毒药物试用方案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国家诊疗方案》提供了基础。经过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喷雾剂作为可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用于医护人员等高暴露人群的生物防护,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对国民健康和国家生物安全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9):69-7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32例和低剂量组3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其中高剂量组采用PEG-IFNα-2a 180μg/次,低剂量组90μg/次,1次/周,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高剂量组应答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两组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ALT、AS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应用剂量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高剂量PEG-IFNα-2a临床疗效更佳,但增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5)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将9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回顾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周后对两组患者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及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获得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加大了对患者全程用药的监督力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2)
目的:对比分析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应用三组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60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羊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A组(n=120,采用泰乐菌素治疗)、B组(n=120,采用氟苯尼考治疗)和C组(n=120,采用土霉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A组与B组治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治愈率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脓性鼻液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恢复时间、咳嗽停止时间与C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但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用药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乐菌素治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效果确切,应用氟苯尼考时可同时配合使用泰乐菌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6):808-80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治疗毛细气管炎的良好抗病毒中药制剂,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9)
目的:探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三天后观察退热和消除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0.0%,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咽部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能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1):1670-1672
目的:观察小儿清热止咳糖浆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96例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清热止咳糖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肺部啰音改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咳嗽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小儿清热止咳糖浆能提高小儿肺炎治疗临床疗效,发热、咳嗽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这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8):56-62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采取无创机械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共75例,其中2018年1月-2019年2月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A(n=25)、对照组B(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A行持续气道正压(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B行NIPPV治疗,观察组行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三组监测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持续天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无创呼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A、B,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慢性肺病、颅内出血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脑白质软化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A、B,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A,而略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减少每日呼吸暂停次数,缩短无创呼吸时间、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4):25-2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组,n=60)和对照组(B组,n=50)两组。B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A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结果:(1)A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组增幅大于B组(P<0.05)。(3)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组发生率为63.3%,B组为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予以化疗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